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1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2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篇 |
儿科学 | 91篇 |
妇产科学 | 104篇 |
基础医学 | 291篇 |
口腔科学 | 46篇 |
临床医学 | 387篇 |
内科学 | 449篇 |
皮肤病学 | 52篇 |
神经病学 | 102篇 |
特种医学 | 208篇 |
外科学 | 347篇 |
综合类 | 762篇 |
预防医学 | 325篇 |
眼科学 | 45篇 |
药学 | 435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425篇 |
肿瘤学 | 2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174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301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243篇 |
2008年 | 222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03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0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59年 | 49篇 |
1958年 | 103篇 |
1957年 | 107篇 |
1956年 | 79篇 |
1955年 | 82篇 |
1954年 | 67篇 |
194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目的 评估测定血清D-二聚体(D-dimer)含量在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1998年6月-2006年6月入院诊断或出院诊断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63例分为SMA栓塞(11例)和其它急腹症(52例)两组。使用ROC曲线法评价D-二聚体对SMA栓塞的诊断价值,明确D-二聚体的诊断临界点,绘制ROC曲线。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并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临界点为0.73mg/L,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血清D-二聚体测定可用于急腹症中SMA栓塞的临床排除诊断。当血清D-二聚体高于0.73mg/L时,应高度怀疑为SMA栓塞。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I(MBD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胰腺癌、17例胰腺癌旁组织、8例胰腺良性肿瘤、3例慢性胰腺炎和6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BD1蛋白的表达。结果:MBD1在胰腺癌组织、正常胰腺组织、胰腺良性肿瘤、胰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6.32%(29/38)、16.67%(1/6)、25.0%(2/8)、29.41%(5/17),3例慢性胰腺炎标本中未见表达;胰腺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慢性炎症、良性肿瘤和癌旁对照组织(P〈0.05)。MBD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胰腺癌组织MBD1的表达阳性率为92.31%(24/2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1.67%(5/12)(P〈0.01)。结论:胰腺癌中MBD1呈高水平表达,并与胰腺癌的高转移侵袭活性有关,其机制可能与MBD1介导抑制多个甲基化相关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MBD1的转录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介绍1种使用微型钛支架、不需要植骨材料、进行上前牙美学区域牙槽嵴保存的临床新技术,并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以及保存拔牙窝水平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全身情况良好、无牙周病或者牙周病史、单颗上颌中切牙不能保留、无急性炎症、需要拔除后延期种植修复、拔牙窝骨壁完整、邻牙健康的患者9例(女性6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26.0±5.7)岁(18 ~34岁),施行局部麻醉后微创拔除患牙,翻开唇侧软组织瓣,在唇侧骨板外使用微型钛支架支撑软组织,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复位并缝合软组织瓣,拔牙窝自然二期愈合。术后随访观察拔牙窝的愈合情况,并在拔牙术前和牙槽嵴愈合4个月后种植术前,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检查,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估该方法保存上颌中切牙拔牙窝水平骨量的临床效果。结果: 9例拔牙窝在随访期内均正常愈合,拔牙前测量牙槽嵴顶牙槽骨水平向宽度为(7.51±0.48)mm (6.92~7.82 mm),术后4个月测量缺牙区牙槽嵴顶中点处水平向骨宽度为(6.81±0.44)mm (6.04~7.38 mm),保存的水平骨量为拔牙前的90.87%±2.91% (87.28%~95.60%)。结论: 在拔牙窝唇侧使用微型钛支架来支撑软组织不影响拔牙窝的正常愈合,且在不使用任何植骨材料的情况下能较为有效地保存拔牙位点的水平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Aβ25-35对PC12细胞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 Aβ25-35与PC12细胞共孵育48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对照组细胞不加Aβ25-35。采用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的表达和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测定吡贝地尔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溶出度浆法的装置进行体外释放实验,以0.1 mol/L盐酸溶液1 000 m L释放介质,转速为50 r/min,温度为(37±0.5)℃,含量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吡贝地尔在6.87~89.34μg/m L(r=1.00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72%(RSD=0.6%),3批产品在2、4 h和8 h的平均累积释药量分别为32.7%、52.7%和80.0%,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缓释制剂的指导原则。结论溶出度浆法检测准确、可靠、灵敏,可用于吡贝地尔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独活饮片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为其饮片炮制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HPLC-PDA法建立15批独活饮片的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15批独活饮片进行质量分析,测定二氢欧山芹素、当归醇A、当归醇G、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6个成分的含量。结果 15批独活饮片相似度在0.858~0.986,共标定了21个共有峰,指认出7个色谱峰,分别为二氢欧山芹素、当归醇A、当归醇G、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其中二氢欧山芹素、当归醇A、当归醇G、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6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13%~0.051%、0.553%~0.866%、0.222%~0.396%、0.032%~0.259%、0.327%~1.229%、0.108%~0.473%。聚类分析将15批饮片分为3类,PLS-DA法标记出饮片中的8个差异性成分。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能为独活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8.
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几乎参与调节着细胞增殖、信号转导、新陈代谢、肿瘤发生等过程在内的所有生命活动。对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全面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磷酸化蛋白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协助发现生物标志物,辅助疾病的诊疗。然而,磷酸化蛋白丰度低、信号被非磷酸化肽段所掩盖等问题限制了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因此,亟需开发高效的富集策略,如设计新型纳米材料,合并多种分析方法等,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富集特异性,增大富集容量。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中的富集策略进展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油橄榄叶抗糖尿病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筛选油橄榄叶抗糖尿病活性部位.方法 应用回流提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技术,从油橄榄叶中提取6个部位(A~F).对6个部位进行α-淀粉酶抑制实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抑制实验和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模型实验,综合评价和筛选抗糖尿病活性部位.结果 C~F部位对α-淀粉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均显示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以D部位活性最强,且呈量效关系.C、D部位降血糖作用较明显,旦以D部位活性最显著.结论 油橄榄叶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其中D部位的活性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