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6篇
  免费   1089篇
  国内免费   779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263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838篇
口腔科学   243篇
临床医学   1471篇
内科学   1260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421篇
特种医学   4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380篇
综合类   299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228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1259篇
  14篇
中国医学   869篇
肿瘤学   65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682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916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834篇
  2007年   854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499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8个新鲜腰骶椎标本,根据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8个完整腰骶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B组:A组测试后,切除L3-5 3个全椎板,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即为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术(改良术式);C组:B组测试后,将保留的韧带复合体切除,即为传统术式。3组均行轴向压缩实验、三点弯曲实验及扭转实验。2000年6月-2006年6月,收治30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其中男152例,女157例;年龄20~80岁,平均57.2岁。病程3个月~41年。单纯腰椎管狭窄症5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54例,其中合并L4、5椎间盘突出105例,L4~S1椎间盘突出56例,L5、S1椎间盘突出86例,L2、3高位腰椎间盘突出7例。术后采用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分标准、患者手术满意度及影像学观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轴向压缩实验:前屈时,A、B组应变、应力、轴向位移均小于C组(P〈0.01);轴向刚度大于C组(P〈0.01)。后伸时,A、B、C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点弯曲实验:在相同弯矩下,挠度、倾角、弯曲刚度A、C组及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实验:相同扭角条件,B组承载的扭矩大于C组(P〈0.01);相同扭矩条件,B组扭角小于c组(P〈0.01),B组扭转刚度大于C组(P〈0.01)。临床应用结果:术中神经根牵拉伤7例;术后脑脊液漏5例,伤口感染4例,经处理后痊愈。30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年。根据JOA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6.0%;其中优163例,良112例,可34例,优良率89%。X线片未见椎体不稳。患者手术满意度为87%。结论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术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力学稳定性,疗效佳。  相似文献   
52.
手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9月-2006年3月之间经手术治疗的15例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5例患者中,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13例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术后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短节段整块揭盖减压与蚕食减压相结合为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3.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对1993年1月~2003年2月间1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分析致伤的病理基础与形成因素的特点。结果:患者再手术的原因主要有:(1)前次手术入路选择不当(8例);(2)前次手术中脊髓减压不彻底(5例)。再手术后均获随访(平均43个月),神经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40.6%)。结论:手术入路选择不当和减压不彻底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治疗应针对此类损伤致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并矫正前次手术不当之处,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4.
眼袋整形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下睑外翻、下睑睫毛外翻、睑球分离、泪小点外翻、眼鼻沟畸形及眶下睑沟凹陷畸形等。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脂肪切除过多是造成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另外,手术中失误或操作粗糙也可造成诸如复视、泪小管撕裂甚至球后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防止下睑外翻的发生,主要在于如何测定松弛皮肤的方法,这要把眼球活动、面部肌肉活动以及重力对面部的影响等诸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正确估算出皮肤的切除量,才能有效防止睑外翻的发生。对于轻度外翻可采用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对于重度睑外翻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眼轮匝肌提紧术,睑板部分切除、结膜囊缩小术及下睑皮肤移植术加以矫正。对于眶下区凹陷及眼鼻沟畸形,术中就应注意避免,特别是要控制好眶脂的切除量,一旦发生可采用脂肪或筋膜脂肪充填,也可行眼轮匝肌提紧加以矫正。总之,在眼袋整形术中避免去除过多的组织,无论是皮肤,还是眶隔脂肪,都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阴茎折断伤的病因和诊治。方法 对2l例阴茎折断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致伤原因以粗暴性交13例,手淫5例,跌伤、撞击伤各l例,拒绝说明原因l例。B超确诊12例,阴茎海绵体造影确诊l例。12h内手术13例,超过12h手术3例,保守治疗5例。12h内手术组有2例发生阴茎白膜硬结,术后性功能正常;超过12h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各有l例和2例并发阴茎硬结、阴茎成角畸形和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阴茎折断致伤原因以粗暴性交和手淫为主;B超检查是诊断阴茎折断首选方法;早期手术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术中采用纵行小切口容易准确找到白膜破裂位置,且创伤小,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6.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美容的临床与组织学评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的临床与组织学特点。方法 对 1998年至 2 0 0 3年接诊的 5 2例在外院注射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并引起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与组织学研究。为了便于比较 ,另选 12例 1988年~ 1994年期间接受液态硅胶注射的患者取出的组织病理切片与之对照研究。结果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后并发症以局部硬结最多见 ,而且多发生在注射后 1~ 2年左右时间里。人体组织对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反应为多核异物巨细胞增生 ,并形成肉芽肿。与液态硅胶比较 ,注射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引起组织的淋巴细胞反应弱 ,材料周围的纤维包膜较薄。机体内长期存留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反应。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软组织填充剂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鉴别乳腺肿块性质和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有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行SPECT/CT符合线路18F-FDG显像,患者禁食6h以上,肘静脉注射18F-FDG185MBq~296MBq。静注60min后开始发射和X线CT透射扫描,然后进行符合线路PET连续采集30min。图像经X线衰减校正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COSEM)叠代重建后,得到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三维断层图像及CT与FDGSPECT的融合图像。结果22例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并获得病理结果。其中,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肿瘤6例。FDGSPECT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是93.75%、100%和95.45%,明显高于乳腺X射线摄片。16例乳腺癌患者,15例FDGSPECT分期与临床手术分期一致。利用SPECT/CT仪所配备的定位CT,15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可准确定位。结论SPECT/CT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在乳腺癌的诊断、转移灶定位以及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预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ELISA、酶谱电泳等方法 ,对NSCLC肿瘤病理标本、血清、尿液和骨髓等进行检查 ,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概率模型。 结果 :免疫组化指标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I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白细胞分化抗原变异型 (CD4 4v6 )、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与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有关 (P <0 .0 5 )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MP 2 )、上皮型钙粘素 (E cad)与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下降有关 (P <0 .0 5 )。血清MMP 2、MMP 9,尿液MMP 2、MMP 9及骨髓上皮膜抗原 (EMA)阳性细胞与NSCLC远处转移危险有关 (P <0 .0 5 )。其中免疫组化指标CD4 4v6、IMVD、E cad及尿液MMP 2、骨髓EMA阳性细胞对NSCLC转移有显著回归效果而分别被选入概率模型 1和 2 ,其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81.1%和 72 .7%。 结论 :组织标本中CD4 4v6、IMVD、E cad以及尿液中MMP 2及骨髓EMA阳性细胞检查 ,可预测绝大多数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 ,为NSCLC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有助于NSCLC的个体化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9.
辛莉  冯焕村  姜琳瑞  许锐佳  张群 《西部医学》2023,35(8):1239-1244
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安全警戒信号,分析评估地舒单抗潜在不良反应信号,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Openvigil 2.1访问 FAERS 数据库,将地舒单抗作为主要药物,检索自该药首次上市时间(2010年5月—2021年9月)的数据,获得与地舒单抗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记录。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筛选地舒单抗安全警戒信号,挖掘潜在的不良反应,并通过工具BioPortal对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进行系统分类,通过判断信号间置信区间的变化,发现与药物不良事件关联性较大的信号。结果 从FAERS数据库中收集到270503份不良反应事件(ADE)报告,根据ROR法和BCPNN法共得到343个不良事件信号,通过信号间同义合并、剔除与药物无关的信号后,得到316个不良事件信号。地舒单抗的不良事件系统分类主要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医学检查、胃肠道疾病。FAERS数据库的信号挖掘结果发现,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收录的安全警戒信号包括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下颌脓肿、雌激素缺乏症、血液甲状旁腺激素增加,计算高风险信号的置信区间显示颞下关节综合征较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不良反应;另外,也发现种植体周围炎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可疑警戒信号,但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信号挖掘结果提示临床应规范使用地舒单抗,治疗期间需警惕患者是否出现颞下颌关节综合征、下颌脓肿、雌激素缺乏症、血液甲状旁腺激素增加等不良反应事件,以便尽早发现尽早处理,从而有效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60.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GFⅡ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 )与高血压病 (EH)以及与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EH伴LVH)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10 0例未治疗的EH患者和 5 0例正常人血清IGFⅡ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定 10 0例EH患者的左心室重量 (LVM )。结果 :EH患者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0 6 6± 0 35 )ng/ml:(0 4 4± 0 14 )ng/ml,p <0 0 1],EH伴LVH者IGFⅡ高于EH非LVH者 [(0 82± 0 4 0 )ng/ml:(0 5 4± 0 2 0 )ng/ml,p <0 0 1]。结论 :EH患者IGFⅡ水平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IGFⅡ可能参与了EH心肌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