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51.
目的:分析辽西地区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数据。方法:按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2001-07/2003-09辽西地区城市7所中小学7~19岁经学校正常体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的汉族学生,按性别分两大组,每大组按年龄分12小组,7~18岁每岁为1个年龄组,18~19岁为1个年龄组,每小组45~86名,共分24组,搜集完整资料1263名(男657名,女606名)。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每项指标测量2次,取平均值,10项指标由专人负责,测试数据按年龄和性别在微机中建立数据库,依次计算出各年龄组的内因子、中因子和外因子,体型图上的X,Y坐标值,身高/体质量1/3,样本中平均体型点到所有体型点空间距离的均数,三维空间中两个体型点间的差异,体脂含量和各类体型分布频数。结果:参加调查1263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质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平均身高、体质量男生大于女生。身高/体质量1/3指数除14,16和17岁外,各年龄组女生>男生,平均值女生>男生。体脂含量11岁以前男生>女生,12岁以后女生>男生。②辽西地区城市汉族男生的平均体型值为3.9-3.5-3.4,属中间型,女生平均体型值为4.3-2.9-3.6,属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体型频数的变化提示辽西城市汉族男生体型分布较散,女生分布较集中,主要在内胚层体型。③内因子男生在3.18~4.81,女生在3.05~5.33,11岁以前男生>女生,12岁以后女生>男生;中因子男生在3.02~4.23,女生在2.54~3.42,除16岁男女相差不多外,其他年龄组男生>女生,外因子男生在2.64~4.22,女生在2.92~4.14,13岁以前女生>男生,14岁以后男生>女生。因此,男生较女生骨骼粗壮,肌肉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男生的身体相对瘦高程度增长,身材修长。男女各年龄组间体型比较,7~,8~,9~,10~,11~,12~,13~,14~,15~,16~,17~,18~19岁三维空间中两个体型点间的差异值分别为0.95,0.85,1.10,1.06,1.37,0.43,0.87,1.44,1.42,1.12,1.11,1.33,7~,8~,12~,14~,17~,18~19年龄组男女间体型差异有显著性(t=2.07,4.09,3.12,3.86,3.39,3.99,P<0.05)。④与国内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相比,辽西汉族男生体脂最多,骨骼肌肉不发达,身体相对矮小;辽西地区汉族女生体脂较多,骨骼肌肉不发达,体型修长。结论:辽西地区城市男生较女生骨骼粗壮,肌肉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男生的身体相对瘦高程度增长,身材修长。与国内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相比,辽西地区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体脂发育较好,骨骼肌肉欠发达,青春期是形成健壮体型的关键时期,辽西地区城市儿童青少年应注意合理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橄榄叶提取物对白陶土及鹿角菜胶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组织炎症的预防作用及对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方法:试验于2005-11/12在大连医科大学中日合作医药科学研究所进行。实验动物: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实验材料:受试物橄榄叶提取物[由日本国Eisai食品与化学有限公司(日本国东京市)提供]。实验分组及给药:按体质量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消炎痛组,灌胃给予消炎痛2mg/kg体质量,其余3组为橄榄叶提取物组,分别给予橄榄叶提取物(活性成分为以羟基酪醇为主的多酚)25,50,100mg/kg体质量灌胃,连续5d。第1天给药后1h,采用白陶土与鹿角菜胶诱发大鼠单发亚急性关节炎。实验评估:①诱发关节炎后1,3,5d,用容积测量法测定每组8只大鼠的左右后肢足跖体积,计算肿胀度,并同时用游标卡尺测定其胫跗骨关节最大径。②诱发关节炎后第5天,测定大鼠足跖伊文思蓝含量。每组的另8只大鼠,在诱发关节炎第5天麻醉后处死,剪下右足跖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橄榄叶提取物对大鼠骨关节炎中组织炎症的预防作用及对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结果:8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足跖肿胀度及胫跗骨关节径:诱发关节炎后1,3,5d,橄榄叶提取物50mg/kg组和100mg/kg组大鼠的右后足跖肿胀度均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大鼠[1d:(46.7±4.2)%,(44.8±6.8)%,(52.5±4.0)%;3d:(40.4±4.8)%,(37.4±5.7)%,(45.0±2.9)%;5d:(34.5±4.8),(31.7±5.3)%,(40.4±4.0)%,P<0.05],橄榄叶提取物25mg/kg体质量组,50mg/kg体质量组,100mg/kg体质量组大鼠的右后胫跗骨关节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足跖伊文思蓝含量:诱发关节炎后第5天,橄榄叶提取物50mg/kg,100mg/kg组大鼠的右后足跖伊文思蓝含量均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大鼠(P<0.05)。③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橄榄叶提取物50mg/kg组,100mg/kg组大鼠骨关节炎中组织炎症浸润明显减少,软骨组织无破坏,且组织病理学评分也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橄榄叶提取物在50mg/kg体质量及以上剂量能有效地预防白陶土与鹿角菜胶诱发的大鼠骨关节炎中组织炎症,且对软骨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模型,并与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比较其评估优势。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8在大连医科大学完成。①实验分组及处理:取纯种新西兰白兔2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阿霉素组12只,给予阿霉素每次2mg/kg,以1g/L耳缘静脉注射,每周1次,注射8周;对照组10只每周注射2mL/kg生理盐水,共8周。②实验评估:每周应用HP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Agilent公司生产)对两组兔心脏进行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明、室间隔厚度、E峰、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常规超声参数测量,使用GE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生产)进行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速度、收缩期加速度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参数测定。结果:22只兔进入统计。①对照组1~12周各参数与阿霉素组基础状态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第4周阿霉素组二尖瓣环运动的平均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速度、收缩期加速度较基础状态明显减低(P均<0.05)。③第7周阿霉素组二尖瓣环运动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速度、收缩期加速度较基础状态明显减低(P<0.01),E峰较基础状态明显减低(P<0.05)。④第8周阿霉素组二尖瓣环运动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速度、收缩期加速度较基础状态明显减低(P<0.01),E峰较基础状态明显减低(P<0.01),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大(P<0.05)。⑤第12周阿霉素组二尖瓣环运动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速度、收缩期加速度较基础状态明显减低(P<0.01),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大(P<0.01),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变薄(P<0.05),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E峰明显减低(P<0.0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参数可有效评价阿霉素诱导心肌病模型兔心肌的病理变化,较常规超声参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面对面随访方式的糖尿病教育对藏族患者代谢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5-08/2006-08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13例。男69例,女44例;年龄48~71岁。纳入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均为离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最近的娘热乡藏族糖尿病患者。②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2。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TosohHLC-723GHbV型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③所有参试者得到一份本院编写的藏汉对照糖尿病教育手册,并在分组前统一讲解,以上大课的形式进行普及教育。根据每个患者不同情况,由内分泌专业医师给予不同处方,包括饮食、用药、生活方式调整。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和对照组57例(男34例,女23例)。对照组主要采用患者主动咨询(电话咨询或医院复查)和每一两个月一次普及教育的方式,但医生不采用面对面主动干预;教育组的干预方式除上述普及教育以外,每2周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随访,并及时调整处方。半年后比较两组的代谢指标差异。④计量和计数资料的差异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藏族糖尿病患者113例均完成随访并进入结果分析。①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基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教育半年后教育组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0156~4.7592,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t=3.8031,P<0.01),其中以糖基化血红蛋白差异最明显。②组内比较:教育组糖尿病教育半年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1.9832~3.6446,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干预前升高(t=2.8219,P<0.01),教育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糖尿病教育半年后,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教育前相近(P>0.05)。结论:藏族糖尿病患者采取面对面的随访方式进行糖尿病教育较一般形式的糖尿病教育更好的改善其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启动子区A-20C和A-6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北京华大实验室完成。选取对象均为生活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蒙古族牧民,三代血亲内无其他民族。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内蒙古蒙古族人群中1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A-20C和A-6G基因分型,观察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①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及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和临床化验检查指标有较好的匹配(P均>0.05)。②两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20C位点AA,AC,CC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血压组分别为0.51,0.29,0.2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9,0.28,0.23,χ2=0.395,P=0.529)。A,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血压组分别为0.65,0.3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3,0.37,χ2=0.015,P=0.904)。③两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6G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血压组分别为0.50,0.33,0.1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5,0.34,0.11,χ2=1.924,P=0.165)。A,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血压组分别为0.66,0.34;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72,0.28,χ2=1.728,P=0.189)。④高血压组协同存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20C基因型CC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6G基因型GG频率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395,P=0.122,OR=7.52,95%CI0.014~1.250),高血压组G等位基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37,0.22,χ2=4.658,P=0.034),携带该等位基因的蒙古族人群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升高(OR=2.80,95%CI1.087~7.271)。结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20C和A-6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并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6.
以不同电性的基团取代顺-3-甲基芬太尼中4-N-丙酰基上的乙基,合成某些顺-3-甲基芬太尼的结构类似物。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典型的吗啡样作用。化合物3的镇痛活性略强于顺-3-甲基芬太尼。应用半经验的INDO方法对4个代表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电子结构与镇痛活性间的关系,化合物3由于氯乙烯基的引入具有与顺-3-甲基芬太尼不同的电子结构特征,氯乙烯基可能作为电子接受体参与了与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以不同电性的基团取代顺-3-甲基芬太尼中4-N-丙酰基上的乙基,合成某些顺-3-甲基芬太尼的结构类似物。药理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典型的吗啡样作用。化合物3的镇痛活性略强于顺-3-甲基芬太尼。应用半经验的INDO方法对4个代表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电子结构与镇痛活性间的关系,化合物3由于氯乙烯基的引入具有与顺-3-甲基芬太尼不同的电子结构特征,氯乙烯基可能作为电子接受体参与了与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采用全细胞及细胞贴附式斑片钳技术记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Kyoto对照鼠(WKY)培养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Ca~(2+)-依赖性外向K~+电流[I_(k(Ca))],测定肌浆网Ca~(2+)泵抑制剂CPA对其影响.CPA能增加I_K(Ca))单通道开放时间,缩短关闭时间,增加全细胞I_(K(Ca))幅度,这些作用与Ca~(2+)相关并可被K~+通道阻断药glybenclamide阻断。CPA作用在SHR和WKY之间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平滑肌的功能改变可能与I_(K(Ca))无关。  相似文献   
59.
TRILINOLEIN INHIBITS THE ADHESION OF NEUTROPHILS TO ENDOTHELIAL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Trilinolein is a triacylglycerol with linoleic acid as the only type of fatty acid in all three esterified positions of glycerol. It was recently reported to have a myocardial protective effect in coronary ligated rats. We now study its effect on the adhesion of human neutrophils to cultured bovine endothelial cells. 2. Pretreatment of an endothelial monolayer with trilinolein a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10-10 to 10-6 mol/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neutrophil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Trilinolein was less potent than sodium nitroprusside in inhibiting neutrophil adhesion. 3.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linolein was antagonized by methylene blue and 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linolein was not mediated through linoleic acid because linoleic acid did not inhibit neutrophil adhesion. 4. Pretreatment of neutrophils with trilinolein did not reduce neutrophil adhesion. However, in neutrophils activated with N-formyl-methionyl-leucyl-phenylalanine, trilinolein inhibited the neutrophil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5. We conclude that trilinolein inhibits neutrophil adhesion to the endothelial monolayer by stimulating the nitric oxide and cyclic GMP pathways in endothelial cells. It may also inhibit neutrophil adhesion by scavenging free radicals.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linolein on neutrophil adhesion may play a role in its myocardial protective activity.  相似文献   
60.
赤芝子实体中灵芝酸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自赤芝[Ganodermalucidum(Fr.)Karst.]子实体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命名为灵芝酸DM(ganodericacidDM,I)。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MS2DNMR)分析,确定其结构为I式。同时还分离得到二个已知的灵芝酸类化合物,即灵芝酸A(ganodericacidA,I)和灵芝酸C(ganodericacidC,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