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0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572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91篇
综合类   479篇
预防医学   20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44篇
  2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老年贫血81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贫血的诊断特点。方法 分析 81例老年贫血病例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骨髓红系增生情况、骨髓形态学及病理学诊断、病因诊断等项目 ,以中位数、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81例老年贫血病例中 ,男性稍多于女性 ,中位年龄 6 8 9岁。中重度贫血占绝大多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者为5 2 11%,增高者为 33 80 %。近半数病例或伴白细胞减少或伴血小板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者占 39 15 %,单纯贫血者占 44 4 4%。形态学上以大细胞性贫血比例最高 ,占 36 99%,其次为正细胞性贫血 ,占 30 14%。骨髓红系增生活跃以上者占 83 87%;1 5活检病例合并灶状纤维化或纤维组织增生。缺铁性贫血为老年贫血最常见的病种 (2 9 6 3%) ,其次为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中摄入不足最常见 ,占 2 3 33%,肿瘤、食管裂孔疝、溃疡及胃大部切除术后也较多见。慢性病性贫血比例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老年全血细胞减少病例的常见病种。老年单纯贫血病例中 ,缺铁性贫血占首位 (4 7 2 2 %) ,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也较高。结论 老年人属弱势群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阿霉素预处理提供鼠皮瓣缺血耐受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A、B、C 3组(n=8)。于各组大鼠腹部制备以腹壁浅血管-神经束为蒂、大小为6 cm×3 cm的岛状皮瓣,A组不作处理;B组用微血管夹阻断腹壁浅血管血流10 min,松开后再灌注10 min,反复4次;C组经腹壁浅静脉推注阿霉素(1 mg/kg)。24 h后于皮瓣蒂部夹闭腹壁浅血管4 h,再灌注2 h,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8、12、24、30 h各组取皮瓣检测丙二醛(malonyldia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7 d测量皮瓣成活率后处死大鼠,取皮瓣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中共5只大鼠死亡,其中A、B组各1只,C组3只,均给予补充。缺血再灌注损伤后7 d,A组皮瓣成活率为10.10%±0.43%,小于B组91.63%±1.76%及C组92.75%±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7)。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 h 3组间MDA和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后各时间点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炎性细胞浸润较B、C组明显,纤维增生减弱;B组与C组皮瓣组织学改变相似。结论阿霉素预处理可以提供鼠皮瓣缺血耐受,保护皮瓣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内源性保护物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总结Konno-Rastan手术治疗复杂多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疗效、并发症和常见失误及预防.方法 1996年1月至2012年8月,13例患儿行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流出道扩大、人工机械瓣膜主动瓣置换(Konno-Rastan术).男8例,女5例;年龄5~13岁;体质量12~51 kg,中位值21 kg.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8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上狭窄3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1例.患儿均合并继发性室间隔增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瓣环直径12.0 ~ 16.4 mm,术前跨主动脉瓣压差90~ 151 mm Hg(1 mm Hg =0.133 kPa).置入St.Jude AG19号机械瓣膜8例,AG17号5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呼吸机辅助4~74 h,中位时间6h;ICU停留1~6天.1例术后第3天出现突发性晕厥,确诊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心外膜起搏器,术后7天恢复窦性心律,传导功能正常,将起搏器设定为60次/min,VVI模式备用.2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新生心室水平残余分流,其中1例因反复心功能衰竭再次手术,修补残余分流,术后心功能状态良好,无残余心内畸形;1例因无明显症状,门诊随访,术后3年患类风湿,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肾病综合征,拟择期行残余分流修补术.其余患儿无不适症状.全部患儿随访1 ~78个月,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控制国际标准比值(INR) 1.8 ~2.5.随访期内无死亡,未发现人工瓣膜相关性并发症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7.7%;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5.4%;术后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为0,远期发生率为7.7%.结论 Konno-Rastan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患儿复杂的多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可导致较高比例的手术并发症;完善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针对SCI的继发性损害进行干预,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1]。SCI后修复困难的关键在于抑制轴突生长的因子持续存在及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共同构成了不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上调、沉默或拮抗特定靶基因的功能,致力于提高轴突的再生能力及改造局部的抑制性微环境,在动物实验中均能观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照分析由甲状腺中间人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新人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微创中心采用甲状腺中间人路完成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92例(腔镜组)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240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5±42.7)min,明显长于开放组(52.6±3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为(192.5±45.2)ml,明显多于开放组(44.0±28.7)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甲状腺中间入路新手术径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入肝动脉血流选择性阻断技术,以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方法 选择肝右叶肝癌患者56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后入路法行肝肿瘤切除.实验组先选择性阻断右肝动脉血流,再游离肿瘤所在肝右叶,当游离完成后再结合门静脉阻断,行肝肿瘤切除.对照组不先行阻断肝动脉血流,其他手术步骤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肝硬化、HBsAg、AFP、门静脉主干癌栓、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切除范围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272±113)ml比(547±22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结论 选择性阻断右肝叶的入肝动脉血流技术安全、可靠,能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带血管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带血管腓骨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良性复发肿瘤及恶性骨肿瘤患者6例,年龄17~ 53岁,平均32.5岁.其中3例患者为多次手术后复发.患者均知情同意后,行肿瘤En-bolc 切除,采用带血管腓骨头移植重建骨缺损及桡腕关节,同时行内固定术,移植腓骨长度为11~ 16 cm.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9个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移植腓骨均获骨性愈合,部分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为55~90分,平均82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83.3%.结论 带血管腓骨头移植用于修复桡骨远端肿瘤性骨缺损是可行的,尤其是对于桡腕关节的骨支架支撑重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及更长期的随访,以观察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软件SurgiCase 5.0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半年来收治的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28排螺旋CT扫描图象。将CT断层图象文件导入SurgiCase 5.0中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所得的肝癌三维模型设计手术方案,并与术中结果对比。结果:10例模型可视化效果满意,可以任意转换视角,清晰显示肝肿瘤及其与肝内管道的空间关系,且与术中所见基本匹配。10例肝癌患者经软件所测预计肝脏切除体积为(490.10±185.87)mL;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平均值为(464.40±169.51)mL,误差率7.1%,两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3,P<0.01)。结论:SurgiCase 5.0可为复杂肝癌切除提供术前参考,有利于正确选择手术方案并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62例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联素、血糖、胰岛素,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析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相关性.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沙坦组(31例)和非氯沙坦组(31例),氯沙坦组给予口服氯沙坦每天50~100 mg,共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脂联素、血糖、胰岛素及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血清脂联素、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 0.01,<0.05);而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治疗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较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分别为-0.282,- 0.362,- 0.411,-0.307,P分别<0.05,<0.01),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0.249、0.396,P分别<0.05,<0.01).结论 氯沙坦可使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升高,并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E_7基因(HPV_(16/18)E_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技术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和Ⅲ级HPV_(16)的检出率分别为73.7%、78.5%和92.3%,总的检出率为80.0%(48/60);HPV_(18)检出率分别为73.7%、71.4%和84.6%,总的检出率为75.0% (45/60)。由此可知,HPV_(16/18)的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的检出率最高(P<0.05)。结论:尿液中HPV_(16/18)E_7基因的检测可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