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80篇
  免费   4221篇
  国内免费   2433篇
耳鼻咽喉   379篇
儿科学   699篇
妇产科学   195篇
基础医学   2334篇
口腔科学   738篇
临床医学   4742篇
内科学   3360篇
皮肤病学   479篇
神经病学   848篇
特种医学   1649篇
外科学   3542篇
综合类   11104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4770篇
眼科学   308篇
药学   4797篇
  54篇
中国医学   3875篇
肿瘤学   1946篇
  2024年   144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1309篇
  2021年   1660篇
  2020年   1481篇
  2019年   740篇
  2018年   837篇
  2017年   1143篇
  2016年   826篇
  2015年   1588篇
  2014年   2041篇
  2013年   2538篇
  2012年   3710篇
  2011年   3970篇
  2010年   3457篇
  2009年   3102篇
  2008年   3288篇
  2007年   3230篇
  2006年   2592篇
  2005年   2036篇
  2004年   1405篇
  2003年   1231篇
  2002年   968篇
  2001年   838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残杀威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方法:采用果酱瓶药膜法和现场试验评价效果。结果残杀威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的平均KT50为13.86min,现场品系8个调查点的KT50为11.25—38.02min,对抗氯菊酯品系KT50为16.06-23.37min,72h死亡率均为100%;现场试验,4周后的杀灭率仍达90.58%。结论:残杀威对德国小蠊现场品系为一般击倒;对抗氯菊酯品系尚未形成交互抗性,其水乳剂防制舰艇蜚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3.
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价值。方法 对经平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血管疾病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EBCT检查,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11例患者入选,并与超声心动图、核素通气灌注扫描、心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进一步的比较及评估。结果 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4例,均为女性成年人。合并多发心血管畸形7例,其中合并复杂畸形3例,均为男性儿童和左肺动脉缺如;合并单发心血管畸形4例,其中3例为右肺动脉缺如。结论 (1)儿童时期明确诊断的一侧肺动脉缺如多合并有心血管畸形,且左肺动脉缺如多见,成年人明确诊断的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多为右肺动脉缺如。(2)EBCT对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较之多普勒超声更为准确,与心血管造影各具独特优势,但EBCT为无创检查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4.
支气管哮喘是由Th2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与内源性IL-12生成不足有关,该文综述了IL-12的生物学效应、IL-12表达障碍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以及IL-12、重组IL-12(rIL-12)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IL-12与Ⅰ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内源性IL-12表达不足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系统向Th2方向偏移,在过敏原或病毒等外因的刺激下发生支气管哮喘。用IL-12对支气管哮喘进行免疫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将IL-12、rIL-12或IL-12的内源性诱生物应用于人体的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基于IL-12的治疗方法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5.
Radioactivity measurements of sewerage in 4 hospitals from Chongqing,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nitoring of any release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to the environment is necessary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ment of medical radioactive elements in the hospital sewerage is very important too. However, few study of radioactivity in hospital sewerage has been carried out or reported.  相似文献   
136.
相比其他组织的就业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公务员拥有事实上的和法律上的就职保障,这种保障对于保证国家卫生公共政策执行的连贯性、稳定性和激励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它对公务员的有效激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文从就职保障与在职激励之间的调适关系出发,就如何确保对卫生行政部门公务员的有效激励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和探讨,解析了激励发生的深层次机理,并在方法和手段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7.
异体皮肤移植后MIP-3α的表达及其抗体延长存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异体皮肤移植后表皮MIP 3α的表达及其抗体延长移植皮肤存活的作用。方法 进行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 ,免疫组化测定移植皮肤组织内MIP 3α的表达 ;局部应用MIP 3α抗体 ,观察其对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结果 移植术后表皮MIP 3α表达增加 ,分别于术后 2 4h及第五天出现两个高峰 ,真皮及其皮下组织未见MIP 3α的表达 ;异体皮肤平均存活时间为 (7 5± 0 9)d ,MIP 3α单抗局部注射 1μg/ml治疗组存活 (8 3± 1 2 )d ,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10 μg/ml组与 5 0 μg/ml组分别为 (15 3± 2 3 )d与 (2 1 8± 1 6)d ,二者均显著延长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P <0 0 1)。结论 异体皮肤移植后表皮MIP 3α分泌增加 ,促进郎格罕细胞的迁移以进行抗原递呈 ,是移植排斥反应启动与进展的重要因素 ;应用MIP 3α抗体可有效延长异体移植皮肤的存活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51例冠心病患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按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循环组(n=21)和传统体外循环组(n=30)。将两组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显少于体外循环组,并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其他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体外循环组。两组平均随访9.6个月,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9.
用 ~1HNMR 方法测定了3-氯-4-氟苯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在二苯醚或石蜡油中加热环化所得产物中2与3的比例,结果表明此比例随着溶剂的不同而稍有变化,并且副产物3的组份随着溶剂用量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0.
①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 (IVIG)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 (SVE)预后的影响。②方法 将 5 6例SVE病儿随机分为常规组 (n =2 2 ,给予抗病毒、降颅压、止惊、冬眠疗法、加压氧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 )和IVIG组 (n =3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量在 7d内给予IVIG ,剂量为每天 4 0 0~ 6 0 0mg/kg体质量 ,共2~ 3d) ,比较两组病儿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 ,IVIG组治疗过程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χ2 =6 .5 10~ 13.86 0 ,P <0 .0 5 ,0 .0 1) ;病后遗留脑性瘫痪者明显减少 (χ2 =4 .0 2 7,P <0 .0 5 ) ;病后 3,6 ,12个月IVIG组除瘫痪外 ,癫痫、脑影像学损害、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者均明显减少 (χ2 =6 .4 5 1~ 4 5 .5 81,P <0 .0 5 ,0 .0 1) ;病后 6 ,12个月IVIG组的言语智商和总智商较常规组明显高 (t =2 .0 81~ 3.4 13,P <0 .0 5 ,0 .0 1)。IVIG组在病后 3,6个月时血浆IL 6 (15 .1,7.5ng/L)和TNF α(2 0 .4 ,11.8ng/L)水平较对照组 (4.2 ,8.5ng/L)明显升高 (z =- 3.337~ - 3.899,P <0 .0 1) ,但病后 12个月时血浆IL 6和T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