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6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体外定向诱导传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并进一步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环境,并对分化的神经元进行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08/2007-03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分离纯化并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通过免疫表型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贴壁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分为对照组和诱导剂组,对照组中不加诱导剂,诱导剂组分两步诱导:首先加入含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剂,连续培养12 d:然后应用2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1μ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继续诱导6 d,分别收集诱导1 d,6 d,12 d,18 d的细胞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①传代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均一稳定的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物CD29,CD44,CD90、阳性率分别为98.88%,96.90%.95.86%,但极少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②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12 d后诱导剂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24±2.12)%,而对照组细胞未表达巢蛋白。③经脑源性伸经营养因子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诱导6 d后,诱导剂组均可见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大部分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2阴性.细胞形态仍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结论:实验采用并改良了全骨髓贴壁法,操作简单快速.细胞活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和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干细胞,进一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53.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并可分泌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来促进其体内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实验将体外扩增和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缺血性大鼠侧脑室内,观察干细胞在大鼠脑内的生存、迁移、分化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7-06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取体质量120~160g的SD大鼠用于制备移植细胞;另取80只体质量250~300g的SD大鼠用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应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及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③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15只;磷酸缓冲液组30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30只,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大鼠缺血侧脑室中。④术后1,3,6,12,24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内的生存和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结果:①细胞移植后6d,12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磷酸缓冲液组(P<0.05)。②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③移植第24天Hoechst33342/微管相关蛋白2、Hoechst3334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占Hoechst33342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为(10.45±1.35)%,(8.73±1.38)%。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附近迁移,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仰卧位和俯卧位心脏对煤尘肺患者肺组织体积和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俯卧位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06-08/2007-01河南鹤煤集团公司总医院放射科对10例煤尘肺患者行仰、俯卧位高分辨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位于心脏下方肺组织的体积,测量仰、俯卧位状态下肺功能,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CT扫描心脏压迫下的肺组织体积:俯卧位时均小于仰卧位[左肺:(7.74±9.55),(242.60±72.11)mm3;右肺:(12.21±11.41),(156.49±76.54)mm3,P均<0.01]。②肺功能测量结果:仰卧位时,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率、最大呼气量,分别为(2.14±0.58)L、(1.62±0.79)L、(89.80±29.26)、(3.42±1.98)L/s;俯卧位时,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率、最大呼气量,分别为(2.36±20.79)L、(1.80±0.77)L、(100.10±22.46)、(4.30±2.37)L/s。俯卧位时肺功能明显优于仰卧位(P<0.05)。结论:俯卧位时位于心脏下方的肺组织明显减少,可显著改善人体的肺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C 维生素E联合后对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4在江苏大学医学院研究中心细胞培养室完成。采用16d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5,10,25,50μmol/L),维生素E(10,25,50,100μmol/L)和维生素C、维生素E联合作用(维生素C25μmol/L 维生素E50μmol/L,维生素C50μmol/L 维生素E100μmol/L),培养10d后收集细胞,并利用图像分析细胞形态的变化、蛋白质、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指标。结果:①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C 维生素E联合能促进体外培养中脑神经细胞突起生长,集落数增多。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生素C10,25μmol/L组、维生素E10,25,50μmol/L组、维生素C25μmol/L 维生素E50μmol/L组神经细胞总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增加。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生素C10,25μmol/L组、维生素E25,50μmol/L组、维生素C25μmol/L 维生素E50μmol/L组神经细胞超氧化物酶活性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④维生素C50μmol/L组、维生素E100μmol/L组和维生素C50μmol/L 维生素E100μmol/L组超氧化物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丙二醛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C 维生素E联合剂量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明显提高中脑神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同时能促进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分化和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相似文献   
57.
The kinetics of seru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dur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has been studied, b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m remain unclear.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HBsAg titres, using data from multicentre, large‐sized clinical trials in China. The baseline data of 1795 patients in 3 multicentre trials were studi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3 groups: hepatitis B early antige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BV infection (n = 588),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n = 596), and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n = 611). HBsAg titres in the different phases were compared, and multiple linear pro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licated factors. HBsAg titres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phases (= .000), with the highest (4.60 log10 IU/mL [10%‐90% confidence interval: 3.52 log10 IU/mL‐4.99 log10 IU/mL]) in patients with HBeAg‐positive chronic HBV infection. In all phases, age and HBV DNA were correlated with serum HBsAg level. I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BsAg titres and fibrosis stage was observed. Alanine amonitransferase or necroinflammatory activity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HBsAg titres in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conclusion, decreased HBsAg titr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dvancing fibrosis in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or increased necroinflammation in those with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Our findings may help clinicians better understand the kinetics of HBsAg and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management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58.
59.
苦瓜子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的种子中,分离出五种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蚕豆甙,海藻糖,24β-乙基-5α-胆甾-7,反式-22E,25(27)-三烯,-3β-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甙,苦瓜子甙A,苦瓜子甙B。海藻糖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出,甾醇甙系首次从苦瓜属植物中分出,两个苦瓜子甙系新化合物。苦瓜子甙A对S180动物瘤组织DNA和RNA蛋白质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