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2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nterleukin-10 is a growth factor for human myeloma cells by induction of an oncostatin M autocrine loop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Gu ZJ; Costes V; Lu ZY; Zhang XG; Pitard V; Moreau JF; Bataille R; Wijdenes J; Rossi JF; Klein B 《Blood》1996,88(10):3972-3986
We have a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interleukin-10 (IL-10) is a potent but IL-6-unrelated growth factor for freshly explanted myeloma cells (Lu et al, Blood 85:2521, 1995). We have also shown that exogenous IL- 10 supported the growth of XG-1 and XG-2 human myeloma cell lines (HMCL) through an IL-6-independent mechanism. (Lu et al, Blood 85:2521, 1995). Because the IL-10 receptor does not involve the gp 130 IL-6 transducer, we have attempt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IL-10 action on myeloma cell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yeloma cell growth factor activity of IL-10 was abrogated by an antibody to the gp 130 IL-6 transducer, indicating that it was mediated through one of the gp 130-activating cytokines. We found that myeloma cells from XG-1 and XG-2 HMCL and from 5 of 6 patients' tumoral samples produced oncostatin M (OM) constitutively but failed to produce IL-6, IL-11 and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 The autocrine OM was inactive in the absence of IL-10 due to lack of a functional OM receptor on myeloma cells. IL- 10, by inducing the receptor for LIF (LIFR), produced a functional autocrine OM loop in XG-1 and XG-2 cells and in primary myeloma cells from 2 patients. We also found that some myeloma cell lines (XG-4, XG- 6, and XG-7) an fresh myeloma cells from 3 of 6 patients produced an autocrine IL-10 and that these cells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LIFR. One HMCL (XG-7) produced IL-10, OM, and IL-6 an expressed LIFR. The XG-7 cells used OM and IL-6 as autocrine growth factors.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IL-10 could induce IL-11 receptor in myeloma cells and confer on them sensitivity to IL-11 (Lu et al, FEBS Lett 377:515, 1995).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IL-10 is a key cytokine for in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LIFR and IL-11R and possibly another uncharacterized OM coreceptor on myeloma cells and that OM and IL-10 might be produced by myeloma cells. They also emphasize that all myeloma cell growth factors reported to data involve an activation of the gp130 IL-6 transducer.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3-01/2005-12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肾移植的患者11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按是否使用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分为2组,基础免疫抑制组(n=68)给予环孢素A/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强的松;抗体诱导组(n=44)给予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环孢素A/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强的松。两组共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5例,其中基础免疫抑制组2例,抗体诱导组3例。5例患者通过普通抗感染治疗,3~7d病情未见好转,遂行支气管镜活检 深部吸痰培养,尽早明确病原体,指导抗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5例患者经支气管纤维镜肺组织活检确诊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发生率为4.46%,其中抗体诱导组6.82%(3/44)明显高于基础免疫抑制组2.94%(2/68)。②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中2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复方磺胺甲恶唑为基础药物进行综合治疗,3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移植肾及肺功能正常;死亡2例。③5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排斥反应发生。④在发病初期5例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02±0.15,3例治愈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42±0.23,在恢复过程中逐渐升高。2例死亡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10±0.21。结论:早期支气管纤维内镜活检对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非常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可增加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改性羟基磷灰石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乙醇酸骨修复材料,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2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完成材料制备,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动物实验。将低聚乳酸的羧基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钙原子用化学键连接,得到表面接枝聚左旋乳酸的羟基磷灰石,将其与聚乳酸聚乙醇酸共混,得到复合材料PLLA-g-HA/PLGA。溶于氯仿后铺膜(厚0.2mm),用DMEM培养液浸泡材料膜制备浸提液。首先,进行材料生物安全性实验:①细胞毒性实验:将浸提液与培养液混合,接种兔成骨细胞,培养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计算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级(细胞毒性级0或1级为合格)。②全身毒性实验:小鼠以50mL/kg的剂量静脉注射浸提液,观察72h内小鼠中毒症状。③皮肤刺激实验:兔脊柱两侧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观察72h内皮肤有无异常反应。④热原实验:自兔耳缘静脉注入浸提液(10mL/kg)。注射后每0.5h测肛温1次,共6次,以6次中最高的1次减去正常体温,计为升高度数。其次,对复合材料进行细胞黏附性检测:将复合材料制成1%氯仿溶液,涂于硅化的盖玻片上,置于6孔板,每孔接种1×105个成骨细胞,培养3d,在2,24,72h行FITC荧光染色,数码摄像系统拍摄细胞荧光照片。结果:制备了新型PLLA-g-HA/PLGA复合材料。①生物安全性实验结果:MTT实验检测复合材料细胞增殖率为94.8%,细胞毒性级为1级;全身毒性实验中动物无死亡、惊厥、瘫痪、呼吸抑制、腹泻和体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热原实验中兔体温最大的变化值是0.25℃(国家标准为<0.6℃);皮肤刺激实验中未见任何刺激反应,无红斑、焦痂、水肿表现。②细胞黏附性实验结果:细胞接种后2h可见少量细胞开始贴壁;24h时可见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并呈聚集生长;培养3d后可见细胞逐渐融合,细胞状态良好。结论:新型PLLA-g-HA/PLGA复合材料符合生物材料细胞毒性要求,按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级,无致热原性、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黏附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儿童围术期镇痛的必要性及椎管阻滞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pediatric patient,analgesia,perioperat"为检索词,检索1990-01/2004-12PubMed数据库关于儿童围术期镇痛的文献,选取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的文献,对其中14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疼痛的并发症:儿童围术期的疼痛不但与成人一样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还可导致慢性疼痛综合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并发症。②多模式镇痛:疼痛治疗可在形成疼痛的转化、传导、整合、认知4个水平采取措施。复合使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减少副作用,取得更好的疗效。采用超前镇痛,在伤害性刺激之前施行疼痛治疗,只有当伤害性刺激完全被阻断时,超前镇痛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而且阻断时效应该比术后急性疼痛时间长。③疼痛的评价:目前临床常用评分方法是NIPS(neonatalinjurypainscale)评分系统,包括面部表情、哭吵、呼吸形式、上下肢运动和觉醒状态5个指标。评分越低说明疼痛越轻。④围术期椎管阻滞镇痛治疗:重点介绍硬膜外技术、硬膜外常用药物及剂量、适应证、并发症等。结论:有必要对儿童施行围术期镇痛,椎管阻滞是儿童围术期镇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比野生型小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Ⅱ型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gfr2)基因S252W突变型小鼠颅底软骨的生长发育情况,探讨fgfr2功能持续增强对小鼠颅底软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4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中心实验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fgfr2 小鼠和C57BL/6J小鼠交配后取F1代,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fgfr2突变型小鼠基因型的鉴定,得到野生型和fgfr2受体功能获得型点突变型两组小鼠。②标本取材及处理:分别在两组实验动物中,取胚胎期16d(E16)、胚胎期17d(E17)、新生2d(P2)、新生8d(P8)的小鼠的颅底作为标本。一部分体积分数为0.75的乙醇溶液固定。另一部分标本行40g/L多聚甲醛固定,150g/L乙二胺四乙酸溶液脱钙,常规石蜡包埋、切片。③阿尔辛-茜素红骨架染色显示颅底整体骨骼的发育情况。软骨组织染为蓝色,骨组织染为红色。④脱钙骨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未脱钙骨切片后进行Calcein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钙化组织的情况。⑤使用地高辛RNA标记试剂盒按照产品说明制备Col 10(Collagen 10)地高辛标记的互补RNA探针,对颅底软骨联结进行检测软骨分化标志基因表达情况的原位杂交。⑥组织切片染色结果使用SPOT Advanced软件进行数码拍摄。结果:①实验小鼠颅底发育的大体情况:fgfr2受体功能获得型点突变小鼠从胚胎后期开始就表现出短颅现象。②阿尔辛蓝-茜素红骨架染色、Calcein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fgfr2受体功能获得型点突变小鼠出生后颅底软骨联结没有出现提前融合的现象,但是颅底软骨生长发育差,软骨细胞增生区、肥大区缩短。突变小鼠的颅底软骨发育障碍导致颅底骨组织的生长发育也出现障碍。③原位杂交:Col10在野生型和突变型小鼠颅底软骨的表达部位未见明显差异,但是这个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强度降低。结论:fgfr2 S252W点突变能够引起小鼠颅底软骨联结处的软骨细胞发育异常,导致颅底骨骼发育畸形。fgfr2可能具有调控软骨细胞系发育的功能,从而可能在骨骼发育、骨折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保护肝脏、刺激肝组织再生等生物学活性,观察天然物质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肿瘤研究室完成.①分离人胚胎、成年及新生小鼠肝脏组织,生理盐水清洗、剪碎、筛网过滤,用生理盐水制备混悬液,3 000 r/min离心,收集上清,制备肝脏可溶性复合物.②体外实验:用上述不同来源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体外处理肿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其对乳腺癌细胞EMT6增殖的影响.③体内实验:观察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对乳腺癌细胞EMT6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鼠生存状况的影响,包括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两个实验,给药途径包括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的对侧腋下、同侧腋下、腹腔注射及灌胃等.结果:①体外实验显示不同来源的肝脏可溶性复合物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EMT6增殖率,肿瘤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血清白蛋白处理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②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8mg/L组抑瘤率高于2,4 mg/L组(P<0.05),未观察到明显毒副效应.③比较不同给药途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同侧注射组的抑瘤率较其他3组的抑瘤率高(P<0.05),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给予组的体质量增长率比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高(P<0.05).④与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在同侧腋下注射成年鼠肝脏可溶物质的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肝脏可溶性复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不同的给药途径中,在接种肿瘤细胞部位的同侧腋下给药抑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硝苯吡啶以及硝苯吡啶与格列本脲合用对空腹大鼠和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结果 :硝苯吡啶 2 .5mg/kgig使空腹大鼠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 <0 .0 1 ) ,并加重肾上腺素诱发的高血糖反应。而硝苯吡啶与降糖药格列本脲 0 .9mg/kg合用时不影响空腹大鼠的血糖水平 ,硝苯吡啶对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灌胃格列本脲后的降血糖作用亦无明显影响。结论 :尽管硝苯吡啶对空腹大鼠以及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有显著升高血糖的作用 ,但对格列本脲的降血糖作用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9.
双波长一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中三组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一组含有不同比例待测和干扰组分的标准混合液的吸收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在选择最佳测定波长对的同时建立标准工作曲线方程,使其更符合实际作品测定时的情况,提高了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使计算量和实验工作量得以降低。应用于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中三组分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同时测定,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100.4%和99.8%,变异系数分别为0.59,1.48和1.05,结果优于卡尔曼滤波法、偏最小二乘法和目标因子分析法。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