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49篇
  免费   11927篇
  国内免费   7684篇
耳鼻咽喉   1430篇
儿科学   2124篇
妇产科学   806篇
基础医学   9099篇
口腔科学   2189篇
临床医学   15157篇
内科学   12832篇
皮肤病学   1355篇
神经病学   4392篇
特种医学   51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261篇
综合类   31320篇
现状与发展   43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3529篇
眼科学   1714篇
药学   13897篇
  189篇
中国医学   10509篇
肿瘤学   6324篇
  2024年   453篇
  2023年   1487篇
  2022年   3815篇
  2021年   5229篇
  2020年   4348篇
  2019年   2722篇
  2018年   3085篇
  2017年   3536篇
  2016年   2893篇
  2015年   5154篇
  2014年   6508篇
  2013年   8119篇
  2012年   11594篇
  2011年   12196篇
  2010年   10536篇
  2009年   9087篇
  2008年   9707篇
  2007年   9192篇
  2006年   8396篇
  2005年   6807篇
  2004年   4818篇
  2003年   4091篇
  2002年   3049篇
  2001年   2474篇
  2000年   1996篇
  1999年   878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47篇
  1975年   39篇
  1974年   39篇
  1973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获得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高质量叶绿体基因组信息,明确其结构、序列特征,同时确定对叶百部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和PacBio RSⅡ平台对对叶百部分别进行建库测序,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将2个测序平台的数据进行混合组装和碱基校正,最终获得高质量叶绿体基因组,随后对其序列特征、重复序列、基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对叶百部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4 379 bp,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为典型环状四段式,1对27 074 bp的反向重复区(IR),1个大小为17 924 bp的小单拷贝区(SSC)和1个82 307 bp的大单拷贝区(LSC),平均鸟嘌呤和肥嘧啶所占的比率(GC)含量为37.86%;共注释得到121个基因,包括30个tRNA基因,4个rRNA基因和87蛋白编码基因,其中6个tRNA基因和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存在内含子;对叶百部叶绿体基因组中共发现49个长重复序列和59个单核苷酸简单重复序列(SSR);4个百部属的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表明ycf1和ndhF基因具有高度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对...  相似文献   
992.
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借助调节血管稳态、血管张力、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凝血抗性、炎症因子等来响应机体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进而维持血管处于衡动稳定的状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所需的关键条件,肿瘤血管化的病理模式为瘤体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以促进其增殖。近年来,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渗入,驱动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调控代谢重塑以满足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异常的代谢特征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这种代谢的改变常被看作是肿瘤血管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中医“阴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原指“阴虚生内热”,属内伤之火范畴,后经历代医家推演变化,逐步形成“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气火失调”的病机认识。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发病过程是“阴火”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而阴火造化生息、燔灼妄动之性又与肿瘤新生血管增生无制、亢变为害的疾病状态相吻合。脾胃亏虚与气机失衡的改变可致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发生代谢障碍,停久为痰为瘀,与血脉相搏结,致使局部环境异化(肿瘤微环境形成)、脉道不利(内皮细胞代谢失衡),异变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在“阴火”证候要素指导下,围绕气与火的相关性,运用“扶正调气”的治法遣方用药,可调节内皮细胞代谢功能,达到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基于以上认识,该文围绕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阴火相关理论,阐发学术微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肿瘤血管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基于心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系统分别考察诃子、甘草与制草乌及有效成分鞣花酸、甘草苷与乌头碱合用的减毒机制。方法:在体内实验方面,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制草乌组(0.25 g·kg-1),诃子组(0.25 g·kg-1),甘草组(0.25 g·kg-1)和诃子+甘草+制草乌合用组(0.25 g·kg-1+0.25 g·kg-1+0.25 g·kg-1,以制草乌为标准),给药8 d后测定大鼠肌酸激酶(CK)与乳酸脱氢酶(LDH),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选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P2J3(CYP2J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在体外实验方面,设空白组、乌头碱组、鞣花酸组、甘草苷组与乌头碱+鞣花酸+甘草苷合用组,利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其对细胞数目、DNA含量、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同时检测CYP2J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体内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制草乌组大鼠血清中CK、LD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  相似文献   
99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焦虑和抑郁是其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潜在与关键危险因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LMT)首见于《伤寒论》,为治疗少阳病兼心神逆乱证的经典名方,具备和解少阳、镇惊安神之功效。目前机制研究表明CLMT能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亢进、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抑制血小板活化等多途径对CHD合并焦虑抑郁发挥作用。临床研究表明CLMT对CHD合并焦虑抑郁导致的心绞痛、失眠等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等,且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该文通过归纳整理近15年来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关于CLMT治疗CHD合并焦虑抑郁的文献,对其进行了机制及临床研究的综述,以期为CLMT指导CHD合并焦虑抑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诱导UC模型,西药组(0.3125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31.2、15.6、7.8 g·kg-1)灌胃2周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AMPK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蛋白-2(Claudin-2)、自噬标志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AMPK/ULK1通路磷酸化蛋白p-AMPK、p-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损伤评分明显上调(P<0.05),AMPKα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明显下调(P<0.05),而p62、Claudin-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损伤评分下降,AMPKα mRNA明显上调,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上升,而p62、Claudin-2蛋白表达下降,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干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 人参败毒散可抗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ULK1自噬通路有关,通过加速LC3Ⅰ向LC3Ⅱ转化,促进p62降解,从而改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2功能,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90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并发症、肺功能、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损伤、嗜睡及心率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及C–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白三烯D4(LTD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3+、CD4+及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可改善哮喘患儿肺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对脊柱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10例脊柱术后社区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VAS、 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 WHOQOL-100评分、掌握康复护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能减轻患者的脊柱术后疼痛,增强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9.
ObjectiveTo determine if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 area measured through MRI can be used opportunistically to assess the presence of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compare its performance to simpler adiposity measures.Methods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a subset of 1683 participants (856 women) from the Adiposity Phenotype Study (mean age = 69.2y; range 59.9–77.4). The association of total VAT area (sum of four cross sections, L1–L2, L2–L3, L3–L4, L4–L5) and each location, as well as BMI and body fat % (per SD)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MetSx) or its components was evaluated throug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Total VAT can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using all sites evaluated (R2 range = 0.82?0.96). In men, VAT did not show a superior association to MetSx compared to BMI in men. However, in women, VAT was consistently superior to BMI and body fat % in its association to MetSx, independent of ethnicity [odds ratio for BMI, body fat %and total VAT area = 2.25 (95% CI: 1.93–2.62); 1.66 (95% CI: 1.36–2.03); 6.20 (95% CI: 4.69–8.21) respectively in all women]. Ethnic-specific odds ratios to MetSx in women ranged from 5.38 to 8.63 for total VAT area and 2.12–4.08 for BMI.ConclusionTotal VAT area can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from individual VAT regions in men and women and offers superior association to BMI for MetSx in women but not in men for five ethnicities. Therefore, opportunistic screening for elevated VAT area in women may be warranted across multiple ethnic groups.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