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176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21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通过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来准确定量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形状、大小、收缩功能,并且评估室壁瘤累及范围和大小及二尖瓣反流情况,寻找一种便捷、准确、实时并且在术中不会影响到手术视野的评估室壁瘤切除术的方法.方法 室壁瘤切除术患者32例,手术前麻醉状态下、术后即刻行3D-TEE检查,获取并分析左心室容积、功能及室壁瘤体积的图像与数据,所得图像通过Qlab软件脱机后处理分析,得到左心室功能数据.通过3D-TEE指导室壁瘤形成患者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并评估术后即刻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3D-TEE检查室壁瘤切除术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及心指数分别为(109.65±13.23)ml、(59.70±12.59)ml、(49.95±7.17)%、(45.88±6.60)ml、(2.17±0.44)L·(min·m2)-1,术前分别为(150.82±23.60)ml、(113.03±24.32)ml、(24.38±6.16)%、(36.01±9.62)ml、(1.57±0.63)L·(min·m2)-1,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7、15.24、17.04、5.95、6.07,P均<0.001);室壁瘤所占左心室百分比明显减小或室壁瘤消失;室壁运动积分术前为(4.11±0.39)分,术后为(3.52±0.3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5).结论 3D-TEE检查能够在术中定量评价室壁瘤形成患者的左心室容积和功能.术中应用3D-TEE作为导航,有助于外科医师的判断和处理,更好地提高患者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不同程度大鼠铅中毒模型。方法:Wistar大鼠分别自由饮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1、3、6个月,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和脑匀浆液的铅水平。结果:实验组全血和脑匀浆中的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的铅水平随染铅时问的延长、浓度的增加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以不同时间、不同浓度染铅均成功地建立了大鼠铅中毒模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磁共振多序列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方法将经临床确诊为HIE的新生儿95例进行包括DWI及ESWAN序列的MRI多序列扫描,分别比较不同序列组合的MRI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结果T1WI组MRI分度与临床分度比较Kappa值为0.32(P〈0.05),一致性较差;T1WI+DWI组MRI分度与临床分度比较Kappa值为0.57(P〈0.05),一致性上升;T1WI+DWI+ESWAN组MRI分度与临床分度比较Kappa值为0.79(P〈0.05),一致性好。结论T1WI联合DWI及ESWAN序列后,明显提高了HIE MRI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4.
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医学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构架:课程设置以医学基础知识为奠基,突显最新生命科学领域,注重综合课程,加强医学分子生物学技能训练,为社会培养生命科学领域复合、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5.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左室流出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创性评价高血压致左室流出道梗阻。方法:23例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左室流出道梗阻患者,根据有无"SAM"征分为两组,无"SAM"征组13例,有"SAM"征组10例。排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及心脏瓣膜病变。分别测量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下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及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在激发试验(Valsal-va试验)后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高于静息状态血流速度,有"SAM"征组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高于无"SAM"征组,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两组患者在静息状态和激发试验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无创、准确诊断左室流出道梗阻,激发试验能有效评价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在位及异位内膜中骨桥蛋白(OPN)及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建模成功的13只大鼠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7只),对照组(6只),药物干预4周后开腹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测定药物干预前、后在位及异位内膜中MMP-9及OPN的表达。结果干预后米非司酮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及MMP-9的表达均较干预前表达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而米非司酮组干预后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OP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MMP-9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且干预后米非司酮组异位内膜中MMP-9的表达也较在位内膜中表达增强(P=0.01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mRNA表达较干预前明显减低,且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可降低大鼠EMS模型在位、异位内膜中OPN及MMP-9的表达,对异位内膜中OPN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在位内膜;对在位内膜中MMP-9的抑制作用不弱于对异位内膜。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病灶局部OPN、MMP-9的表达而降低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7.
目的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情况,探讨NAFLD与PCOS患者代谢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组145例及对照组12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超声诊断脂肪肝。结果 PCOS组NAFL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S组的ALT、餐后2h INS、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S患者伴与不伴NAFLD组比较,NAFLD组的ALT、餐后2h INS、BMI、FINS、HO-MA-IR、TG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的发生率与ALT、餐后2 h INS、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PCOS患者易患NAFLD,对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应常规进行转氨酶及肝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68.
阿司匹林滴眼液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勇  严宏  丁正华  哈文静 《医学争鸣》2007,28(2):146-14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滴眼液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复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血糖>14 mmol/L)将动物分为低浓度阿司匹林治疗组(0.5 g/L)、高浓度阿司匹林治疗组(1 g/L)和未治疗组.治疗组每日给予2次阿司匹林滴眼液治疗左眼,采用裂隙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晶状体混浊的程度,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晶状体中谷胱甘肽、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AGE)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6至9 wk,与糖尿病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降低0.5~1个级别,谷胱甘肽的含量升高20%,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260%,而AGE的含量降低28%,它们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晶状体蛋白质糖基化和氧化损伤的综合作用,延缓早期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纤维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患者75例.对患者术前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和仿真内镜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75例患者共发现病灶94个.螺旋CT分期:T1 26例、T2a 27例、T2b 13例、T3 12例、T4 16例;病理分期:pT1 28例、pT2a 24例、pT2b 14例、pT3 12例、pT4 16例.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膀胱癌准确率为89.4%(84/94);腔内息肉样病变,仿真内镜诊断敏感性96.6%(84/87);膀胱壁无蒂隆起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0.9%(10/11).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诊断膀胱癌分期准确率为94.5%(91/94),当肿瘤局限于膀胱壁内(≤T2b)时,诊断准确率为91.2%(51/56);肿瘤侵犯膀胱壁外结构时(≥T3),诊断准确率达100.0%(28/28).结论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仿真内镜成像对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CVF)置入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的确诊为DVT且符合入选标准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别对可能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分型、是否放置ICVF等11项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放置ICVF,未完成抗凝治疗,分型及未行压力循环袜治疗是下肢DVT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其他7项因素与DVT复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VF置入是DVT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使用压力循环袜治疗和规范的抗凝治疗对预防DVT治疗后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