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95篇 |
免费 | 2545篇 |
国内免费 | 15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1篇 |
儿科学 | 366篇 |
妇产科学 | 263篇 |
基础医学 | 2985篇 |
口腔科学 | 366篇 |
临床医学 | 3263篇 |
内科学 | 3679篇 |
皮肤病学 | 222篇 |
神经病学 | 1581篇 |
特种医学 | 10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2189篇 |
综合类 | 3745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一般理论 | 5篇 |
预防医学 | 1447篇 |
眼科学 | 822篇 |
药学 | 2571篇 |
37篇 | |
中国医学 | 1496篇 |
肿瘤学 | 18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444篇 |
2022年 | 1165篇 |
2021年 | 1425篇 |
2020年 | 1071篇 |
2019年 | 917篇 |
2018年 | 964篇 |
2017年 | 796篇 |
2016年 | 765篇 |
2015年 | 1066篇 |
2014年 | 1455篇 |
2013年 | 1159篇 |
2012年 | 1729篇 |
2011年 | 1797篇 |
2010年 | 1113篇 |
2009年 | 926篇 |
2008年 | 1152篇 |
2007年 | 1103篇 |
2006年 | 1195篇 |
2005年 | 1069篇 |
2004年 | 685篇 |
2003年 | 731篇 |
2002年 | 613篇 |
2001年 | 466篇 |
2000年 | 586篇 |
1999年 | 562篇 |
1998年 | 370篇 |
1997年 | 375篇 |
1996年 | 273篇 |
1995年 | 255篇 |
1994年 | 210篇 |
1993年 | 126篇 |
1992年 | 201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31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109篇 |
1987年 | 98篇 |
1986年 | 97篇 |
1985年 | 76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9篇 |
1979年 | 35篇 |
1974年 | 35篇 |
1973年 | 27篇 |
1970年 | 23篇 |
1969年 | 31篇 |
1968年 | 23篇 |
1967年 | 29篇 |
1966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目的 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DNA依赖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之前构建的pGBKT7-DPC载体为诱饵,在人肝组织酵母文库中筛选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对筛选出来的阳性酵母细胞克隆进行PCR鉴定、回转验证以及测序分析;构建诱饵蛋白和阳性克隆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人胚肾293T细胞中,检测诱饵蛋白和阳性克隆蛋白能否正确表达;最后将阳性克隆蛋白与诱饵蛋白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阳性克隆蛋白与诱饵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经过两轮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得到12个文库质粒克隆,通过PCR鉴定确定7个插入片段长度互不相同的文库克隆,对7个文库克隆进行回转验证得到3个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经测序分析显示分别为MBNL1、SIK2和YY1AP1。成功构建诱饵蛋白和3个阳性克隆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且均能够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筛选出来的3个阳性克隆蛋白均能够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成功筛选到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Test-Bolus测试对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随机分配到脑动脉环窦汇(A)组、颈内动静脉(B)组、颈总动静脉(C)组(每组25例),以相同参数行Test-Bolus测试及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测试成功病例CTA、CTV图像质量差异。结果A,B,C3组Test-Bolus测试成功显示动静脉强化峰值率分别为76%,92%,96%;3组测试动静脉峰值时间差有差别(P〈0.005);3组测试动脉峰值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44)。3组CTA图像脑动脉各级分支清晰显示,静脉干扰轻微,两者评分及脑动静脉最大强化CT差值均无显著差异(P=0.192;P=0.347;P=0.327)。3组CTV图像深浅静脉、静脉窦显示清晰,其评分没有差别(p=0.839);脑动脉仍强化明显,动脉干扰评分及动静脉最大强化CT差值没有差别(p=0.347;P=0.327)。结论颅内、颈内、颈总动静脉行Test—Bolus测试成功后,确定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延时扫描时间对CTA及CTV图像质量影响无显著差异,颈内动静脉可作为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推荐测试部位。 相似文献
996.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表现。结果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13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8个,基底节区4个,右侧背侧丘脑及基底节区1个。8例病变均表现为局灶性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6例瘤周重度水肿,2例瘤周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较为罕见,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颅内PCNSL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能力和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109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影像。使用1.0T超导磁共振机,在常规T_1、T_2加权成像后,用三维TOF法以willis环为中心进行轴位成像。结果:MRA能较为清晰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的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109例患者中共显示动脉狭窄75支,动脉闭塞108支,均与梗塞区域及临床症状相符合。结论:MRA对脑动脉的显示具有清晰、准确、对比度好、绝大多数(82%)无伪影等优点。与MRI结合使用,能更为准确地判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可能导致其误诊、漏诊的原因,以便提高我们的诊断水平。材料及方法:本组共收集了126例多发硬化症患者,其中4/5为典型病例,1/5为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均不典型,但经临床及影像学追迹得以确诊的病例。126例中男60例;女66例;年龄在11—55之间,平均36岁。除头颅MR扫描外,对脊髓病变进行了追迹检查,多数做了增强扫描。结果:病变侵犯单一部位者76人,多部位者50人。多发硬化症的MRI表现:对典型的病例,诊断多无困难;但对不典型病例,则需加以注意,其中包括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大小,周围水肿之有无,强化表现等。结论:不典型的多发硬化症MRI表现是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乳腺肿块^99mTc—MIBI显像规律与其组织病理学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同组织病理学特点的显像规律,对84例乳腺肿块患者行99mTcMIBI显像检查。肘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MIBI740~925MBq,动态采集血流相、血池相、5分钟早期摄取相及60、120分钟延迟相图像,并计算病变的早、晚期摄取比值。结果表明:乳腺病变显像特点随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而有明显差别。43例乳腺癌中37例诊断为阳性,6例假阴性;41例良性病变中3例有放射性浓集。此法检出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605%和9268%。因此,99mTcMIBI显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对癌细胞密度低的恶性肿瘤,如硬癌及有多发性坏死而血供不良的恶性肿瘤诊断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检测肺泡清除功能的方法以及肺泡清除功能变化的可能机理,应用99mTcDTPA雾化吸入2~3分钟后,启动γ相机连续动态采集30分钟,以前5分钟的曲线斜率为K1,5分钟后的曲线斜率为K2。结果:正常对照组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为单室模型曲线,Y=Ae-kt,在半对数坐标上为近似斜线,K1=(908±479)×10-3,K2=(735±325)×10-3(x±s);吸烟、甲亢和哮喘组的K1、K2均高于正常(t值3164~10230,P<001),为双室或三室以上的多室模型曲线。结果表明:上肺与中肺的K1有显著差异,K1是一个灵敏指标。各病变组呼吸膜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肺泡上皮或毛细血管内皮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