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1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190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35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537篇
内科学   480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372篇
综合类   127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26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555篇
  3篇
中国医学   385篇
肿瘤学   21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甲状腺良性肿块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2例术前拟诊良性病变的甲状腺肿块改良手术方法:不离断颈前肌;初期11例仅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后期51例根据术中探查结果3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21例行腺叶切除术.结果:无1例发生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大出血、甲状腺危象;初期手术2例复发.结论:对甲状腺良性肿块应选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腺叶切除,慎用瘤体摘除术或腺叶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评价了解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及控制情况,为职业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统计分析、有关法规标准对照等手段,全面客观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评价。结果该项目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有:高温、噪声、粉尘、铅烟、一氧化碳等。除炼铁厂炉前铅烟、一氧化碳个别点超标外,其他化学性职业病危害皆未超过接触限值;除个别岗位如破碎、制粒等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以上外,大部分作业点噪声作业分级为0级(安全作业);炼铁厂炉前高温作业为Ⅵ级,其他热源岗位为Ⅰ级。该项目有较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结论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上有效,个别岗位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DPC4(delete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locus 4,DPC4)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NSCLC组织、19例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DPC4、VEGF的表达和MVD值。结果:DPC4在肺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5%(33/52),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5%(17/19)相比,DPC4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DPC4与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52例NSCLC中,DPC4的表达与VEGF、MVD值均呈负相关。结论:DPC4的低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过程的早期事件,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促进肺癌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肺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聚乙烯醇微粒(PVA)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栓塞前、栓塞后3个月及6个月,评估所有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并且采用经阴道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及病灶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子宫大小,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血流动态改变,及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基础体温情况。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子宫体积显著减小,平均缩小136.48(37.6%),子宫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cm/s)显著降低,由(27.27±6.03)cm/s降至(14.19±5.98)cm/s,P<0.05。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由0.54±0.03降至0.86±0.04,P<0.05;栓塞术前、后卵巢血流、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和月经周期无显著性差别。1例患者出现短暂卵巢功能急剧减退。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新颖、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可保留子宫的生育功能,对卵巢功能无明显损害,但应注意可能导致卵巢衰竭。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心包穿刺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对27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27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2~31d,引流液量300~7600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心功改善,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心包积液进行治疗安全、简便、可靠,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完全能替代以往的常规心包穿刺术。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月桂醇二元共熔系统对利多卡因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利多卡因-月桂醇二元共熔混合物和含二元共熔混合物的透皮贴剂。测定了利多卡因和利多卡因-月桂醇二元共熔混合物在pH 7.9的磷酸盐缓冲液的溶解度。以Franz类型的单室扩散池测定利多卡因及利多卡因-月桂醇二元共熔混合物贴剂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利多卡因-月桂醇二元共熔混合物的熔点明显比利多卡因低。含利多卡因-月桂醇二元共熔混合物贴剂中利多卡因的稳态透皮速率是纯利多卡因贴剂的6倍。结论利多卡因-月桂醇二元低共熔混合物中的利多卡因具有较高的热力学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了利多卡因的体外透皮速率。  相似文献   
47.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收治12例I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0.2岁。患者以腹泻、浮肿、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其实验室检查以淋巴细胞减少,白、球蛋白减少为主要表现。内镜主要表现为小肠黏膜弥漫性分布小白点、小息肉样改变,其它如消化道造影、淋巴管造影均有一定阳性表现。所有患者的内镜下小肠黏膜活检病理均提示不同部位的小肠淋巴管扩张。治疗上以对症支持、低脂、中链脂肪酸饮食为主。部分继发性IL通过根治原发病,或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或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等使病情得到缓解。结论对于浮肿、腹泻、腹腔积液的患者,同时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低淋巴细胞血症,应高度怀疑IL,若活检证实淋巴管扩张,则可诊断淋巴管扩张。治疗可给予对症支持、低脂、MCT饮食,有部分患者可尝试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8.
D101型树脂对芍药苷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赤芍中芍药苷的性能。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芍药苷的吸附性能以及洗脱参数。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液中芍药苷的最佳分离条件为:上柱液浓度为2.5mg,mL、流速为3.6BV/h,芍药苷比吸附量达32.2mg/g,20%乙醇洗脱率为91.25%。芍药苷纯度可达73.70%。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赤芍中芍药苷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49.
灯盏花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纳米混悬剂提高难溶性药物灯盏花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自乳化溶剂扩散工艺制备了灯盏花素纳米混悬剂。所得纳米混悬剂PCS粒径为(293 .11±55 .86) nm,Zeta电位为(27 .5±4 .9) mV;建立以超滤法测定灯盏花素纳米混悬剂溶解度和溶出度的方法,并以该法进行了灯盏花素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考察。结果纳米混悬剂显著提高了灯盏花素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进行了灯盏花素纳米混悬剂及粗混悬剂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纳米混悬剂显著提高了灯盏花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延长了其作用时间,其大鼠灌胃绝对生物利用度从(1 .3±0 .9) %提高到(14 .4±3 .7) %,MRT从(4 .1±1 .4) h延长到(8 .6±1 .8) h。结论纳米混悬剂的肠道转运行为是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化疗相关感染早期临床表现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寻找早期提示重症感染的线索。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化疗并发生化疗相关感染的肿瘤患儿136例,共发生感染346例次,比较重症感染与轻症感染患儿早期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重症感染133例次,轻症感染213例次。重症感染患儿早期伴畏寒、寒战、精神欠佳、末梢循环不良、粒细胞缺乏的患儿明显多于轻症感染患儿,且热峰及发热6~12hC-反应蛋白(CRP)值均较轻症感染患儿高;接受强化疗患儿中,感染早期伴畏寒、寒战、精神欠佳、末梢循环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CRP≥40mg/L、热峰≥39.5℃的患儿发生重症感染的机会大于无上述表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强化疗及感染早期伴畏寒、寒战、精神欠佳、末梢循环不良、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CRP≥40mg/L、热峰≥39.5℃患儿易发展为重症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