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30例),即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为对照组(30例),即单纯全身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患者术中心动过速及高血压发病率大于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病率大于A组(P<0.05).B组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大于A组(P<0.01),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多于A组(P<0.01).A组患者在术后1h、4h、8h和12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18h、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少于B组患者,术后第二周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减少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胸腔注射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观察组予以鸦胆子油乳胸腔灌注联合吉非替尼组治疗,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胸腔积液的控制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2%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可测量病灶:有效率(CR+PR)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5%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CR+PR+SD)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1%和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治疗后整体状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整体生活质量方面)及症状方面(疼痛、疲乏、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睡眠困难、便秘)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皮肤瘙痒和腹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鸦胆子油乳胸腔注射联合吉非替尼可以更早有效地控制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不良反应低,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寻找新的防止脊髓缺血损伤致瘫痪的手段,研究高氧液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热休克蛋白90(heatshockproteinHSP9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及高氧液组((n=10)。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建立兔脊髓缺血模型。高氧液组于缺血前20min持续以20mL/kg.h)恒速静脉输入高氧液,直到再灌(注后20min;对照组则采用同种方法静脉输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后4,8,12,24和48h分别对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48h后,处死动物取脊髓(L5),石蜡包埋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按照McCarthy等的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氧液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氧液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HSP90的表达高氧液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液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机制与脊髓缺血后皮质HSP90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4.
Bmi-1基因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自我更新维持每天血细胞数量,Bmi-1基因属Polycomb(PcG)基因家族成员。最近研究表明,Bmi-1在调控正常和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Bmi-1的结构,功能和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危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均给予控制性液体复苏,早期处理凝血异常,尽快在短期内行简单有效手术控制损伤对生命的威胁。然后转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处理低体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继续治疗凝血异常,生命体征平稳后一期或分期手术。结果:痊愈73例(89.02%),死于严重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10.98%)。结论:危重多发伤的救治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损伤控制"原则是先控制出血后控制性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体内HBV-DNA含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免疫球蛋白(IgG、IgA、IgE)及C3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有抗病毒指征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分别检测患者抗病毒前、抗病毒治疗24周后的HBV-DNA含量与ALT、免疫球蛋白(IgG、IgA、IgE)及C3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抗病毒前、抗病毒治疗24周后的HBV-DNA含量与ALT、IgE、及C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IgG、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体内HBV-DNA含量与ALT、IgE及C3水平均较抗病毒前低,从而间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和机体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97.
目的:提高从业人员对各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相继应用于急性重症患者救治的认识。方法:从系统的自检功能、凝血监测、漏血监测等方面分析系统稳定及患者应用安全的关键技术;通过阐述系统的液体滚柱泵、重量平衡秤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探讨多功能治疗模式的关键技术。结果: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使广大从业人员对CBP系统及技术原理有了深刻的理性认识。结论:CBP技术将会在整个医疗事业当中体现出更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Ⅵ与上消化道pH值的关系。方法采集6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液,并进行胃液pH值、缓冲容量、碳酸酐酶Ⅵ浓度的检测,并分析其中的关系。结果碳酸酐酶Ⅵ浓度低的患者,胃液pH值低,且缓冲容量下降;胃液中含有碳酸酐酶Ⅵ,且碳酸酐酶Ⅵ浓度与胃液pH值、缓冲容量呈正相关(r=0.428、r=0.353,均P〈0.05)。结论碳酸酐酶Ⅵ对维持上消化道的pH值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实施信封随机化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急诊集束化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E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动脉血氧分压(PaO_2)、收缩压(SBP)、呼吸(RR)、氧饱和度(SaO_2)、1秒用力呼气量(FEV_1)、最大肺活量(FVC)、FEV_1/FVC、气短缓解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气管插管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诊集束化治疗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降低气管插管率,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0.
龚辉  缪玉兵 《黑龙江医学》2012,36(4):299-30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0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9例,胆囊癌3例,肝门淋巴结转移11例,壶腹部癌1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52例中,36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6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8.55±93.86)μmol/L。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已29个月。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