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上海社区老年脑梗塞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脑梗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殷行社区老年脑梗塞患者227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同社区健康居民或未患所研究疾病的居民227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疾病史、生活习惯及相关危险等.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脑梗塞发病与高血压OR=6.52,95%CI(3.55,11.97);糖尿病OR=7.07,95%CI(3.30,15.13);高血脂OR=123.71,95%CI(16.00,956.80);冠心病OR=3.43,95%CI(1.63,7.19)有中强度联系;与体重OR=1.07,95%CI(1.02,1.11);家族史OR=1.10,95%CI(1.01,1.19);年龄OR=0.94,95%CI(0.90,0.98)有弱联系.结论:老年脑梗塞发病主要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应用WHO-ISH1999高血压分级标准,对345例进入微机管理NAH方案治疗网的病人,进行疗效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及评估。方法:将345例一般情况,家族史、烟酒史、既往史,实验室相关资料、体重指数等数据进行整理。最高血压、入网时血压和治疗后血压分级统计,了解变化。依降压程度分析疗效,并比较顺从性好与失访三个月的血压。按危险度分层对治疗和予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血压较入网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降至正常者达55.94%。入网血压在1-3级者,治疗后94.33%血压均有下降,本组显效率为72.6%,总有效率为89%。失访三个月与顺从性好者血压控制有差异(P<0.05)。本组危险性分层有264人(76.52%)为非常高危病人。结论:高血压防治应重视危险因子的作用。三低现象亟待改变。顺从性好,有规律地服药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微机管理NAH方案疗效肯定,适合我国国情,应普及推广。扶危险度分层,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意义和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4月~2005年4月437例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资料。结果:多发伤占84.4%,平均存活概率(TRISS)为0.4139±0.8945;死于术中或术后失血性休克49例(11.2%),死于感染性休克8例(1.8%),死于严重颅脑外伤16例(3.7%),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9例(4.3%),急诊救治存活率78.9%。结论:早期采取持续、正确的综合复苏措施,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及时恢复脏器有效血液灌注,预防MODS对抢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心理指导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50例行腹部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2组:心理指导组30例,术前给予充分地解释,使患者完全清楚气管插管所引起的不适感;对照组20例,术前不给予任何解释。术中用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术毕充分排出吸入麻醉剂,使患者自然苏醒,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记录拔管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有无明显躁动。结果 心理指导组患者在拔管前后3min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躁动发生率为23%(7/30);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后3min心率、血压有明显升高(P〈0.01),躁动发生率为65%(13/20)。结论 术前心理指导对预防全身麻醉术后的躁动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组织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扩散光学成像和相干域光学成像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和评述了组织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进展,包括连续波光学成像、时间分辨光学层析成像、扩散光子密度波层析成像、超声调制光学层析成像,以及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激光散斑成像等,并讨论了脑功能成像和组织光学功能成像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6.
"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多模态图像配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CT图像、MRI图像与断层切削图像之间的多模态图像配准问题。材料和方法:根据这三种图像的特点,选择CT图像为基准图像,在对MRI图像进行配准时,通过求解两幅图像梯度特征的最大互信息,搜索出最佳配准参数;在对断层切削图像进行配准时,采用基于解剖结构特征提取的配准方法获取最佳配准参数:最后.根据所得配准参数对待配图进行变换,从而达到配准目的。结果:对头部三种模态图像数据集进行了配准,与高精度手工分割图像数据集进行对比,配准正确率达到95.8%。结论:配准结果准确,解决了“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多模态图像配准问题,为数字化虚拟人多模态图像配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7.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高血压病病人 (治疗组 )应用缬沙坦 80mg ,po ,qd× 30wk。 2 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血管显象法测定 2组肱动脉血流调节的扩血管反应 (FMD)和硝酸甘油诱发的扩血管反应 (NMD)。结果 :治疗组应用缬沙坦后 2wk显著降压 (P <0 .0 1) ,4~ 6wk进一步降压 ,至 30wk持续平稳降压 (P <0 .0 1) ,降压总有效率 2wk为 5 1% ,30wk达 80 % ;治疗组FMD和NMD显著低于对照组[(6±s 5 ) %vs(18± 7) % ,(17± 9) %vs (2 8±11) % ,P <0 .0 1],治疗组应用缬沙坦后FMD与用药前比较显著提高 (P <0 .0 1) ,但仍低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缬沙坦具有降压和改善FMD ,恢复动脉内皮功能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大小及功能,并探讨年龄对其影响。方法选取金山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常规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174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55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45岁、45~64岁及≥65岁分成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容积及左房射血分数(LAEF);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测量左室收缩期、舒张早、晚期左房应变及应变率评估左房储备、管道及辅助泵功能。结果与同龄段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左房内径、容积增大(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左房应变及应变率降低(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LAEF虽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与同龄段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毒症组年龄与左房大小、舒张中、晚期应变率呈正相关,与LAEF、收缩期应变、应变率及舒张早期应变呈负相关。结论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左房扩大,左房储备、管道及辅助泵功能降低,并随年龄增加进一步加重;2D-STE优于传统容积功能测量,能有效评价尿毒症患者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并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即刻效果。 [方法]选取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65例,对照组37例。慢血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不同分为硝酸甘油组(32例)和前列地尔组(33例)。比较三组临床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帧数(TFC值),以及前列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TFC下降值。 [结果]三组临床基线资料除吸烟(P=0.02)外,差异均无显著性。注射药物前,前列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前列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药物后,前列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LAD、LCX、RCA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均较注射药物前显著下降(P<0.05),且前列地尔组LAD、LCX、RCA三支冠状动脉TFC下降值分别为硝酸甘油组TFC下降值的5.51、3.51、2.78倍(P<0.01);前列地尔组注射药物后三支冠状动脉TFC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或硝酸甘油均能即刻显著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TFC值,且前列地尔效果优于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实施信封随机化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急诊集束化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E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动脉血氧分压(PaO_2)、收缩压(SBP)、呼吸(RR)、氧饱和度(SaO_2)、1秒用力呼气量(FEV_1)、最大肺活量(FVC)、FEV_1/FVC、气短缓解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气管插管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诊集束化治疗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降低气管插管率,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