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索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 MCT组、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组,每组8只。MCT组和VNS组均行VNS刺激仪植入,MCT组及VNS组在植入1周后,分别按体质量注射M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VNS组注射野百合碱后1周开启迷走神经刺激仪直至实验结束。3组大鼠均在基线、 2周、 3周行血压、心率监测,并在基线、 3周行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各指标。动物超声测得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右室面积变化分数。造模3周后,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及右室肥厚指数,免疫组化观察肺中小动脉增厚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环磷酸鸟苷、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MCT注射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MCT组及VNS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均显著...  相似文献   
22.
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与普通人群的血脂对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氯沙坦长疗程治疗对高血压病人血尿酸(UA)和尿微量蛋白排泄的影响及与非洛地平在这些方面的区别。方法氯沙坦治疗组74例,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组44 例;在1年的治疗期前后测血压、血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IgG和尿肌酐(Cr)。结果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01),组间无差别(P>0.05);氯沙坦组UA显著下降(P=0.008),尿微量蛋白明显下降,而非洛地平组没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沙坦与非洛地平均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而氯沙坦可更多地应用于肾功能有损害和同时合并有高UA血症的病人。  相似文献   
24.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0.75%、0.5%、0.25%的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各浓度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宜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200例。用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在L2-3实施联合麻醉,腰麻分别用0.75%、0.5%、0.25%等比重罗哌卡因2ml。比较三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升压药使用情况,最高脊位阻滞平面、最高节段出现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情况及硬膜外追加药物情况,以及肌松满意度、患者麻醉中主观感觉舒适度等。结果:Ⅰ组平均最高阻滞平面在T5水平,血压下降,心率增加明显,最高节段出现时间、Ⅱ阻滞起效时间较短,麻醉维持时间长,患者肌松良好,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舒适度较组差;组最高阻滞平面在T7水平,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最高节段出现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介于Ⅰ、Ⅱ组之间,患者肌松良好、舒适度较好。Ⅲ组最高阻滞平面在T9水平,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最高节段出现时间、阻滞起效时间较长,麻醉维持时间短,肌松较差,舒适度较组差Ⅱ。以上各指标比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5%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更适合剖宫产手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5.
韦曙霞  龚辉  黄慧峰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1):21-22,26,F0003
目的将p73β基因转染胰腺癌BxPC-3细胞,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将pcDNA3.1-N0和pcDNA3.1-p73β基因转染胰腺癌BxPC-3细胞,用MTT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该扩增片段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p73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xPC-3细胞和空载质粒转染细胞BxPC-3-pcDNA3.1-N0两对照组(P〈0.05)。与两对照组相比,重组质粒转染细胞pcDNA3.1-p73β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减弱(P〈0.05)。结论包含人类p73基因TAp73β转录本蛋白编码区的cDNA片段被成功扩增,其末端带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XbaⅠ、KpnⅠ识别序列,且对胰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临床价值和优势。方法:难治性产后大出血20例采用介入方法栓塞髂内动脉4例,栓塞子宫动脉16例,统计手术时间、起效时间及随访预后。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1分钟,平均起效时间5.5分钟,栓塞后立即止血18例;2~3天出血停止1例;再次行栓塞治疗未再出血1例。随访6~18个月均有规律的月经来潮。并发症:出现37.5~38.9℃发热12例,3~8天均退热。下肢乏力、麻木3例,8~10天缓解。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起效快、创伤小、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是一项不需经腹手术又能保留子宫,相对快速有效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重要技术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改良肩后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21例,伴休克14例,其中合并颅脑外伤4例、胸部外伤11例、腹部外伤8例、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7例、锁骨骨折17例、肾脏损伤2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痛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161例高血压痛患者分别检测Hcy、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肺炎衣原体抗体(Cpn-IgG)等指标,以高频超声确定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有无。依斑块的有无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间Hcy、血脂、血尿酸、年龄、体重指数(BMI)的差异和对比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的发生率,男性比率、Cpn-IgG的阳性率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确定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斑块无和有两组间,Hcy存在明显的差异(15.8±10.9 vs 20.6±10.4μmol/L, P<0.05);而年龄(59.3±11.4 vs 68.1±9.5岁,P<0.001)、吸烟的比例(25.3%vs 52.9%,P<0.001)、男性的比例(47.3%vs 75.7%,P<0.001)在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它因素,包括血脂、尿酸、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糖尿痛发生率、Cpn-IgG阳性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0.001)和年龄(P<0.001)是高血压痛患者颈动脉发生斑块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的相对危险度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4.916(2.234-10.820)和1.125 (1.073-1.178)。结论:吸烟和年龄是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cy为非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中骨盆骨折伴休克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以严重骨盆骨折伴休克为主的多发伤在2~6 h内急诊局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随之行闭合复位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果 28例术前造影均见不同程度的痉挛,其中25例见对比剂外溢,其中伴髂内动脉主要分支截断2例,髂内动脉广泛痉挛1例。栓塞后患侧髂总动脉或髂内动脉造影复查,对比剂外溢现象消失。骨盆外固定支架均在局麻20 min内完成。手术后,28例患者血压2 h内渐趋平稳,24 h内恢复正常,心率明显下降,尿量明显增多,未出现与栓塞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但仍有4例术后1周内死亡,其中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成活的24例骨盆骨折患者中,17例术后1~2周内接受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联合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能迅速有效控制骨盆失血性休克,早期重建骨盆的稳定性,明显减轻患者的剧烈疼痛;可明显减少须行二期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便于术后护理,减少褥疮发生,预防下肢血管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干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方法使用普伐他汀干预体外培养的第6代人BMMSCs,Western blotting检测作用前后ERK1/2、p38MAPK及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将10μmol/L普伐他汀预处理人BMMSCs1h后,通过Transwell小室进行细胞迁移实验,并进行细胞黏附性测定,进一步用特异的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剂或激动剂阻断或激活ERK1/2、p38MAPK及PI3K/AKT途径,观察其对普伐他汀作用的影响。结果普伐他汀可使人BMMSCs的PI3K/Akt通路磷酸化水平升高,抑制p38MAPK通路磷酸化水平,而其对人BMMSCs的ERK通路和总Akt、总p38MAPK水平无显著影响。经普伐他汀作用后迁移细胞显著增多(P<0.05),Ly294002预处理后这种作用消失,anisomycin预处理对这种作用影响不明显。普伐他汀作用后贴壁细胞显著增多(P<0.05),但Ly294002或anisomycin预处理对这种作用影响均不明显。结论普伐他汀具有增强人BMMSCs迁移和黏附能力的作用。其增强迁移能力的作用与激活人BMMSCs的PI3K/Akt通路有关。但是它对黏附能力的作用与PI3K/Akt和p38MAPK通路均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