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41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在西安市2所综合医院选取连续的411例IBS患者,其SF-36量表中8个维度的得分以及生理功能总分和心理功能总分与430名健康对照者的得分相比较。结果IBS患者在SF-36量表所有8项维度的得分比健康对照者显著降低(P〈0.001),得分最低的维度是总体健康和情感职能,分别为33.5±16.9、40.8±25.1。IBS患者生理功能总分和心理功能总分也显著降低(P〈0.001)。结论IBS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损。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了解IBS对患者功能和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刘贵生  龚均  程鹏  戴菲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9):1085-1088,1099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不同亚型胃粘膜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预测IM恶变趋势的可能性,同时探讨COX-2表达与胃癌发生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IM、40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高铁二铵/爱先蓝(HID/AB)及HE染色对IM及胃癌进行分型,然后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亚型IM及胃癌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表达阳性率在CAG伴IM灶、癌旁IM灶、肠型胃癌中分别为60.87%、75.00%和86.36%,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表达强度在CAG伴IM灶→癌旁IM灶→肠型胃癌顺序中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5).肠型胃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P<0.005).Ⅲ型IM中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型IM(P<0.05),从Ⅰ型、Ⅱ型到Ⅲ型,COX-2表达强度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5).结论:随着IM愈倾向于恶性,COX-2表达水平也逐渐增高,其有可能成为预测IM恶变趋势的有用指标.COX-2表达主要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关,但在弥漫型胃癌的发生中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3.
贲门腺癌和食管腺癌基因表达谱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贲门腺癌(CAC)与食管腺癌(EAC)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方法:收集贲门肠化生(CIM)和Barrett食管(BE)、CAC和EAC组织,用含有4 096条人类基因cDNA的芯片对其mRNA差异性表达进行比较,用组织芯片免疫化学染色法观测相同差异性表达趋势基因的蛋白产物在CAC和EA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IM和BE差异表达的基因与CAC和EAC差异表达的基因比较,相同差异性表达趋势的基因有23条,其中上调17条,下调6条.对上调基因乳腺癌耐受蛋白(BCRP)、细胞凋亡蛋白抑制因子1(cIAP1)和下调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产物进行组织芯片分析,CAC组织中BCRP和cIAP1蛋白阳性率均为80.0%,EAC组织中2者阳性率均为33.3%,CAC组织中2者阳性率高于EAC组织(P=0.018).CAC组织中MMP2蛋白阳性率为40.0%,EAC组织中为55.5%,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结论:CAC与EAC在mRNA和蛋白质表达上差异明显,分子生物学特性各异,组织起源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 β_1)表达的影响,研究雌激素对肝纤维化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设立模型组、治疗对照组、雌二醇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四氯化碳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雌二醇组在四氯化碳应用的同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mg/kg,2次/wk,共8wk。大鼠肝脏HE染色与Masson染色,分级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并观察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脏表达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对TGF β_1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四氯化碳模型大鼠出现典型的肝纤维化表现,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广泛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Ⅰ,Ⅲ型胶原(0.58±0.26vs 6.34±2.24,1.07±0.49 vs 5.28±1.28,P值均<0.001)及TGF β_1基因表达明显增多;雌二醇应用可以明显减轻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P<0.05),抑制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2.47±0.76 vs 6.34±2.24,3.02±1.20 vs5.28±1.28,P值均<0.05)及TGF β_1的合成表达。结论:雌二醇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及TGF β_1的合成表达,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十二指肠胃反流胃肠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DGR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方法:对20名健康志愿者行24h同步胃内pH监测和胆汁监测,以及夜间长时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结果:24h同步胃内pH监测和胆汁监测后,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2组:DGR阴性组(D1组)(7名)和DGR阳性组(D2组)(13名)。D1组MMC周期数较D2组显著增加(P〈0.05);D2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收缩较D1组显著减少,十二指肠推进性蠕动减少(P均〈0.05)。D1组十二指肠MMCm相逆蠕动发生率显著低于D2组(P〈0.05)。D2组发生MMCm相逆蠕动前后10min,胃内pH值分别为1.72±0.61和3.7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夜间MMCⅡ相晚期碱反流和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相、Ⅱ相早期和Ⅲ相(P均〈0.05)。结论:DGR的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MMC周期数、Ⅱ相晚期和Ⅲ相逆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普通内镜结合靛胭脂染色在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中的价值。方法对124个大肠息肉分别行普通内镜及靛胭脂染色内镜诊断,若息肉表面呈沟槽状、脑回状或分叶状结构则定义为瘤性息肉,若表面光滑或有规则小圆点状小凹就定义为非瘤性息肉,并与组织学结果比较,比较2种内镜诊断方法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靛胭脂染色内镜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85.48% vs 70.16%,P<0.005)。染色内镜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11%、84.62%,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的72.22%、67.31%(P<0.05)。结论普通内镜结合靛胭脂染色可较准确地鉴别瘤性与非瘤性大肠息肉,有助于实时指导内镜下对大肠息肉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7.
上消化道pH监测主要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研究,以此来诊断胃食管反流(GER)、十二指肠胃反流(DER)及胃酸测定、制酸药物抑酸药效观察等。我们自1988年9月起自制仪器开展此项工作,最初在床边监测,随后研制成功便携式记录仪(1991年通过省级鉴定)用于临床。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建立了正常成人生理性GER参数,以此为标准可区分为病理性GER,分别作3h、8h、24h不同时间pH监测,表明无论短时或长时监测,对GER诊断都有价值,以24h监测敏感性最高,可根据病人情况采用不同时间的pH监测。  相似文献   
98.
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多潘立酮(吗叮啉)治疗慢性胃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及胃排空的疗效。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给予多潘立酮,并与莫沙比利对照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疗效与试验组比较除腹痛积分高于试验组(P<0.01)外,其他症状积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本文结果说明多潘立酮能明显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和生活质量,其机制与协调胃运动,促进胃排空有关。  相似文献   
99.
赵平  龚均  耿娟  管海涛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424-1427,154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东亚型Cag A阳性Hp感染率及与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探索Hp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分别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和胃癌(GCA)患者胃体、胃窦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及Hp、东亚型Cag A阳性Hp感染率。结果 CSG、CAG、GCA患者胃体、胃窦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Hp阳性者胃体、胃窦组织中Cyclin D1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5)。东亚型Cag A阳性者Cyclin D1表达明显高于东亚型Cag A阴性者(P0.05)。结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Cyclin D1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Hp感染特别是东亚型Cag A阳性Hp感染导致Cyclin D1过量表达,使细胞周期调节紊乱,有助于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与十二指肠胃反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莉  姜志茹  龚均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94-1096
胆囊切除术一直作为急性胆囊炎和有症状胆石症等胆系疾病的治疗手段延续至今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于胆囊切除术后依然存在术前症状和 (或 )出现新的消化道症状 ,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ost-cholecystectomysyndrome,PCS)。PCS在各国的发生率报道各异 ,分别为2 .6%~ 4 7% [1] ,国内文献报道为 6.3 %~ 4 4% [2 ] ,与国外文献基本相似。 PCS多在术后 1 .5~ 6年发生。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 ,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不等 ,疼痛性质及诱因各异。PCS病因是多方面的 ,有残石症 /再发结石 ;胆囊管残留过长 ,胆道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