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40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9例采用W-TLIF,21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比较两组临床及多裂肌检查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TLIF组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后正中TLIF组[(2.3±0.8) d vs (4.0±1.1) d, P<0.05]。随访时间平均(7.1±0.9)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及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W-TLIF组VAS [(1.0±0.5) vs (2.0±1.0), P=0.013]及ODI评分[(11.6±1.8) vs (16.0±3.7), P<0.001]均显著优于TLIF组(P<0.05)。多裂肌检测方面,与术前相比,两...  相似文献   
102.
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8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0),两组分别应用生物材料补片和自体组织补片进行食管胃吻合口覆盖、包埋及加固,气管、支气管残端加固、包埋,膈肌缺损、破裂修补。观察两组围术期及术后1、6个月的重建效果、急慢性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围术期及术后1、6个月均未出现吻合口及支气管胸膜漏、急慢性排斥反应及与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3.
所有肺癌侵犯上腔静脉(SVC)患者中,约1/3需要进行SVC完全切除及置换手术[1].此类手术多在SVC回流阻断的情况下施行,SVC阻断时间较长会出现严重的脑水肿[2-4].我们在术中应用建立临时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的方法,避免了血管置换过程中SVC回流被阻断,保证了手术的安全,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基于QCkV-1模体结合PIPSpro软件评估分析射波刀VSI系统非晶硅平板数字探测器记录的影像质量。方法:将QCkV-1模体配合专用定位架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重复放置于射波刀成像子系统的影像中心位置,X射线管拍片后获取由非晶硅平板数字探测器(成像仪A和B)记录的两组影像,导入PIPSpro软件分析,指标包括空间分辨率(f30、f40、f50)和对比度噪声比。结果:在临床治疗的kV值范围内(100~125 kV),成像仪A的f30、f40、f50最大偏差为0.94%、1.67%、0.29%,成像仪B分别为0.81%、1.31%和1.42%。对于对比度噪声比,当小于115 kV时两成像仪随kV值变化平缓,大于115 kV时展现出明显分化。结论:QCkV-1模体结合PIPSpro软件能够便捷开展射波刀VSI系统非晶硅平板数字探测器成像质量的检测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05.
健脾益气利水汤预防和治疗化疗肾毒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95例使用高剂量顺铂治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预防组和水化对照组,用多项指标观察不同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组治疗后血BUN、血Cr、血β2-m、尿NAG下降,两组疗后的BUN、Cr差异有显著性,中药健脾益气利水汤预防高剂量顺铂肾毒性疗效优于水化组。用此方治疗化疗性肾衰40例(44例次),总有效率为93.18%,治疗前后BUN、Cr有非常显著差异。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健脾益气利水汤具有预防和治疗化疗肾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互动式教学在急诊科主治医师教学查房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医学的临床实习有它本身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对互动式教学在主治医师教学查房中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探讨它对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作用。结果证明,互动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运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完成经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置钉准确度以及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月由我院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经皮胸腰椎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资料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2~54岁,平均39.3±9.7岁。所有患者中T12骨折9例,L1骨折10例,L2骨折4例,L3骨折1例。根据手术日期的先后将患者分成A、B、C、D四个组,每组6例。所有患者术后3~5d完善手术节段CT,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置钉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计算置钉准确度(A类螺钉占比)。统计各组患者的路径规划时间(示踪器放置完毕至机器臂开始移动)、螺钉置入时间(机器臂开始移动至透视置入螺钉位置满意)、总手术时间(切开至切口消毒包扎完毕)资料,应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评价机器人辅助经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技术的学习曲线。结果:各组患者骨折类型、总手术节段数、手术节段、置入螺钉数量、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A类螺钉100枚,B类螺钉2枚,无C、D类螺钉,置钉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CT混合征、岛征结合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比值(NPR)对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sBGICH)血肿增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及神经外科2020年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00例sBGICH患者的资料。根据其发病24 h内出血是否血肿增大,将患者分为出血血肿增大组(n=43)和出血无血肿增大组(n=157)。比较两组的CT混合征、岛征、卫星征、漩涡征、黑洞征、NPR和预后评分。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CT漩涡征、破入脑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血血肿增大组的CT混合征、岛征、卫星征、黑洞征和NPR均高于出血无血肿增大组,预后评分低于出血无血肿增大组(P <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CT混合征、岛征、卫星征、黑洞征、NPR > 5均是sBGICH发病24 h内出血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P < 0.05)。以sBGICH发病24 h内是否出血血肿增大进行分组,绘制ROC曲线,CT混合征、岛征、卫星征、黑洞征、NPR联合诊断预测的AUC为0.873,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2.30%、91.50%。结论  CT混合征、岛征等结合NPR对sBGICH血肿增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9.
乳腺动态增强MR中时间-信号曲线的第四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动态增强核磁共振(MR)的后处理,得出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并对其分型,讨论各型曲线与病灶良、恶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了30例乳腺疾病初诊病例,对35个病灶的动态增强MR进行后处理,得出时间-信号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分型,用统计学方法评价各型曲线与病灶良、恶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除Ⅰ型,Ⅱ型,Ⅲ型曲线外,发现了Ⅳ型曲线.Ⅳ型曲线可分为两个亚型:ⅣA>型曲线见于囊肿内出血或导管内分泌物积聚;ⅣR>型曲线见于血供极少的良性病变,如纤维成分含量较高的纤维腺瘤.结论:Ⅳ型曲线是良性病灶的特异性曲线.  相似文献   
110.
颅咽管瘤手术入路选择及其限制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咽管瘤可谓是一种既复杂又简单的疾病。说其“复杂”:研究了上百年,人们对其发病机制(先天胚胎残留或者后天偶然化生)、组织病理(是否存在混合型/过渡型?两种亚型还是两种独立疾病?)、生物学特性(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的差异)以及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性等问题的认识一直在迷雾中徘徊”“,而其起源点、生长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毗邻重要结构的特殊性,使得颅咽管瘤的治疗成为一代又一代神经外科医生意欲攻克而又难以攻克的难题。说其“简单”: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设备的发展和围手术期治疗手段及经验的增多,近二十年来颅咽管瘤已经变成一种难治而可治的疾病。当前,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师对其手术全切除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也降至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