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消化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致死率高等特点。疾病早期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后期可向重症急性胰腺炎发展,损害长期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该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被完全阐述清楚。AP的产生和发展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共同参与密不可分。其中,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一种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在AP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医药可以多靶点,多效应,多给药方式等特点调控TLR4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而有效干预AP的进展,已逐渐成为防治AP的新热潮。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防治AP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可通过调控TLR4信号通路,加强免疫抵抗和防御,抑制炎症反应而有效治疗AP,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目前仍缺乏对中医药调控TLR4信号通路治疗AP的全面综述。故文章就近年来关于中医药调控TLR4信号通路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阐述,以期为AP的治疗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胃肠激素、内脏高敏感性、遗传、脑肠轴调节异常、十二指肠屏障受损与微炎症等与FD发病密切相关。本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不适和经济负担。因此,探索和研发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新疗法迫在眉睫。研究发现脑肠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FD的现状、中医辨证论治基础方面检索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综述了FD及脑肠肽的关系,以明确脑肠肽在FD病理生理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中医调控脑肠肽水平干预FD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FD的治疗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由多种因素共同致病。其中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降低、食管高敏性、胃肠功能障碍是其基本病理变化。胃肠激素作为消化道功能重要的调控因子,通过改善LESP、降低食管敏感性及促进胃肠运动等,在GER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西医运用质子泵抑制剂干预本病,具有起效快、短期疗效显著等优势,但长期服用容易伴随较多不良反应,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探索长期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的新型疗法迫在眉睫。近年来众多研究显示,中医药能够多靶点、全方位、多途径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增强LESP,恢复胃肠正常运动等遏制GERD进展。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中医外治、中医综合疗法及中西医联合疗法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以提高LESP,增强胃肠运动等,从而积极防治GERD,为干预GERD提供了新方法。然而,目前尚缺乏中医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以防治GERD的系统综述。因此,该文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4种经方对比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4种经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者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并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及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5.0及GeMTC 0.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总计2266例RE患者,共涉及9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这9种干预措施治疗RE疗效的可能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半夏泻心汤+PPI、旋覆代赭汤+PPI、四逆散+PPI、小柴胡汤、旋覆代赭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PPI、四逆散、PPI。结论4种经方与PPI合用疗效优于单用PPI,其中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四逆散与PPI合用为这9种治疗RE的干预措施中最佳的3种,但仍需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RCTs对此结论加以修正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及循证证据的二次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VIP、CNKI及WanFang Database数据库自创立至2019年12月1日的针灸治疗CFS的系统评价。采用AMSTAR 2量表和GRADE工具对纳入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和循证证据的质量评估。结果 最终纳入13个系统评价,包含54个主要结局指标。AMSTAR 2工具评价结果显示,有8篇方法学质量为“低”,有5篇方法学质量为“极低”。GRADE 系统结果表明:纳入的主要结局指标中,“高级别”证据质量等级有8个,“中级别”10个,“低级别”6个,“极低级”30个。结论 当前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及证据等级均较低。因此,今后在临床试验的设计方面,应采用大样本、高质量RCTs严格地评估针灸治疗CFS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应进一步规范针灸循证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以期在指导临床决策方面,更好的发挥中医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是最具破坏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易感性、慢性胰腺炎、信号通路基因突变等因素密切相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经典的癌症信号通路,在胰腺癌细胞中被异常激活。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在胰腺癌治疗中表现出特殊活性,是治疗胰腺癌的潜在药物。本文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总结中药单体干预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发现,生物碱类(如青藤碱、白鲜碱、蝙蝠葛碱等)、萜类(如柴胡皂苷A、乌药内酯、异土木香内酯等)、酚类(如6-姜酮酚、姜黄素、紫檀芪等)、黄酮类(如非瑟酮、山柰酚、槲皮素等)、醌酮类(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大黄酸、赤芝酮等)中药单体,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调节自噬和凋亡,进而抑制胰腺癌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CRC)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进展到晚期之前通常是一种无症状的疾病。该病全球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该病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细胞自噬、凋亡和炎症反应等相关。自噬和凋亡同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存在着复杂的交互调控,二者失衡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细胞自噬-凋亡失衡是CRC主要的病理基础,在CRC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一方面,自噬与凋亡互相协同,共同抑制CRC细胞生长;另一方面,自噬可以拮抗凋亡而促进CRC细胞生长。目前,临床治疗CRC的手段以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CRC的进展,但不良反应较大、远期效果不佳。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RC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现众多中药单体可以通过调控自噬-凋亡平衡,促进CRC细胞死亡,从而阻断该病的进展。基于自噬-凋亡平衡调控细胞生命的进程,发现其蕴含着中医阴阳理论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的理论内涵。中医药调控自噬-凋亡平衡参与CRC的各个阶段,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但目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阐述。基于此,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主要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酸反流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GERD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情况,根据睡眠质量将患者分为较好组、中等组和较差组,根据睡眠时间将患者分为过短组、适中组和过长组。测定各组患者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使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对各组患者进行症状积分评定,比较不同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患者的酸反流指标及症状积分。结果睡眠质量中等组和较差组与睡眠质量较好组比较、睡眠时间过短组和过长组与睡眠时间适中组比较,24 h食管酸反流总时间百分率、长时间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及症状积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结论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时间过长或可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  相似文献   
20.
谢胜  黎丽群  钟碧焕  陈明冰  李建锋  谭金晶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9):1793-1798,后插1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7种中药方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1期)、CBM、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开始至2018年4月1日,检索有关中药方治疗肝胃不和型GERD的临床研究。在提取相关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3.0绘制网络图,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传统Meta分析,用Gemtc 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21项,共1667例GERD患者,涉及7种中药方。结果显示:①在总有效率方面,柴胡疏肝散、柴平汤、四逆散及四逆温胆汤高于PPI+促动力药及PPI,疏肝和胃降逆汤高于单纯使用PPI,但抗反流1号方及清降饮与PPI+促动力药相比无明显差异;柴平汤加减的总有效率高于疏肝和胃降逆汤及清降饮,而其余中药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结果为:柴平汤四逆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抗反流1号方疏肝和胃降逆汤PPIPPI+促动力药清降饮。②在复发率方面,柴胡疏肝散低于PPI及PPI+促动力药,疏肝和胃降逆汤低于PPI+促动力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种中药方的复发率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概率排序结果为:PPI+促动力药清降饮与PPI四逆温胆汤疏肝和胃降逆汤柴平汤柴胡疏肝散。结论:综合考虑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GERD的短期疗效最佳,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GERD的长期疗效最好。但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上述结论需谨慎看待,需开展不同中药方直接比较的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