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1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635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193篇
外科学   435篇
综合类   1087篇
预防医学   64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93篇
  12篇
中国医学   342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被认为是一种“经典的”基底节疾病,故大多数关于PD的研究都集中在基底神经节,而小脑常被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证据均表明小脑在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发现PD患者小脑结构与功能MRI均存在明显的改变,且这些改变与运动、认知、睡眠功能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PD患者小脑结构与功能MRI的改变进行总结,结果发现PD患者小脑存在明显的灰质萎缩,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自发性神经元活动的异常以及灌注模式的改变等。但是目前为止,有关PD患者小脑结构与功能MRI改变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还没有一种有关PD特异的萎缩模式或相关的特异性影像指标。未来有望从小脑的角度出发,寻找早期诊断PD的敏感性神经影像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学中属“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 ,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分型 ,文献资料较多 ,主要依靠传统的四诊合参 ,关于辨证与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的关系鲜有报道。本文对70 0例住院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从血象分析、肺功能、痰细菌学培养等理化指标进行调查 ,旨在探讨其相互间的相关性 ,希望从现代医学角度对中医辨证有所帮助。1 对象与方法资料来源 江苏省中医院及部分外院近 3年的住院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参考《实用内科学》(第 10版 ) 〔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医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93.
张仲景首先提出黑疸之名,认为本病是疸病的变证或转归。历代医家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研究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笔者通过研读历代文献,对黑疸的病名及证治源流进行整理,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儿童NHL EB病毒LMP-1和P53、bcl-2蛋白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4例儿童NHL中LMP-1和P53、bcl-2蛋白.结果 (1)P53蛋白阳性表达39例(60.9%),表达强度与淋巴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阳性表达率在低恶组与中、高恶性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1.bcl-2蛋白阳性表达37例(53.8%),bcl高于TCL,低恶性高于高恶性.(2)LMP-1蛋白阳性表达45例(70.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恶性程度和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淋巴瘤免疫表型、性别和发病部位无关.LMP-1表达与P53及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BV感染是儿童NHL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病毒致病因素,其致病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53、bcl-2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黏度的影响,并探讨丹参治疗SAP疗效。方法: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常规治疗组(B组)30例。A组常规治疗+丹参静脉给药,B组常规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d的血黏度,并评价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黏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黏度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丹参可降低SAP患者的血黏度,增强疗效,与其改善微循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6.
黄麟雅  余力锐  王俊 《安徽医药》2013,17(1):155-157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该院泌尿外科2009年3月—2011年12月共23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5例术后因支架管及尿管堵塞发生短暂性尿漏,给予管道冲洗并保持通畅后,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禁食后,3 d后解大便,腹痛腹胀症状消失。2例女性患者出现尿失禁,给予盆底肌训练、新膀胱排尿训练后好转。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均可经尿道正位控制排尿。结论加强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患者的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7.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它们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miRNA是许多细胞功能调控的关键因素,包括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近来许多研究发现miR-133b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抑制EGFR、fas、FSCN1及c-MET等多种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文主要对miR-133b在不同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健康志愿者抗Hu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肿瘤转移部位和多种临床病理变量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NSCLC患者外周血清标本75例,同时收集成年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清标本100例(除外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史)作为阴性对照,按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检测175例血清抗Hu抗体表达。纳入研究的变量主要包括:75例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核分化级别、EGFR突变状态、肿瘤标志物(CEA、CY21-1和NSE)水平及远处转移部位(脑转移、骨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40.00±35.76) 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16.40±819) ng/ml, P=0.000\]。75例患者中有62.67%(47/75)抗Hu抗体高水平表达,37.33%(28/75)呈低表达。外周血抗Hu抗体水平与患者脑转移(P=0.015)显著相关;81.81%(9/11)的脑转移患者检测到高水平的抗Hu抗体,但仅仅50.00%(32/64)的非脑转移患者检测到高水平的抗Hu抗体;抗Hu抗体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分期、EGFR突变、CEA水平、CY21-1、NSE、骨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无关(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抗Hu抗体水平是预测脑转移的独立变量(P=0.01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抗Hu抗体呈高水平,与脑转移显著相关。抗Hu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9.
垂体脓肿是一种少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术前易误诊。自Simmonds于1914年报道了第1例垂体脓肿至今,文献[1]累计报道约200余例。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垂体脓肿患者5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明珠口服液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70∶30),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8 nm。结果 :大黄酚在0.106 3~0.637 8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7%(RSD为1.3%,n=6)。结论:本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作为明珠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