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阿司匹林属非甾体类抗炎药,常期以来被认为具有肾毒性。本文选取肾脏疾病中数量较多的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科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CKD3期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指征为轻度头晕及胸闷(包括心电图ST-T改变),且无反指征(如上消化出血和严重溃疡病)。患者随机进入阿司匹林组(100 mg/d)和空白对照组,随访6个月。主要观查血小板聚集功能(ADP诱导法)、血肌酐(Scr)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以及尿蛋白量的变化。结果:最终进入统计的患者为36例(每组各为18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6±9.8)岁,Scr(121.8±26.1)μmol/L,e GFR(53.4±12.3)ml·min-1·1.73 m-2(EPI公式),e GFR(50.5±10.3)ml·min-1·1.73 m-2(MDRD简化公式),24 h尿蛋白(0.748±0.27)g。(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小板计数、血尿素(BUN)、Scr、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24 h尿蛋白和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6月两组e GFR(EPI及MDRD公式计算)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EPI和MDRD自身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治疗后3月和6月两组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自身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和6月两组ACR和尿红细胞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月和6月,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月64.6∶74.9,6月61.9∶75.1),P=0.000。(5)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治疗后3月和6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月64.6∶74.4,6月61.9∶74.4),P=0.000,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6)两组治疗后粪隐血均为阴性,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对CKD3期患者肾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临床应用,分析临床诊断价值及质量控制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以及超声诊断结果,包括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等,并与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结果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60例患者中,阳性20例,阴性40例。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与细针穿刺细胞学表现,超声诊断灵敏度为75.00%(15/20);特异度为80.00%(32/40);准确率为78.30%(47/60);假阳性率为20.00%(8/40)。细针穿刺诊断的灵敏度为90.00%(18/20);特异度为95.00%(38/40);准确率为93.30%(56/60)。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能够正确选择甲状腺结节目标,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对穿刺过程予以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在临床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局麻下经皮肾钬激光肾囊肿去顶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5月我院行局麻经皮肾钬激光肾囊肿去顶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52~85岁,平均(68±10)岁;左侧15例,右侧12例;囊肿大小4.3~8.9 cm,平均(6.2±1.5) cm。所有患者术前完善CTU检查,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手术采用俯卧位,腹部垫15 cm软枕,彩超定位囊肿后,穿刺点及通道用5~10 mL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超声定位下用经皮肾镜穿刺针穿刺进入囊肿,可见囊液流出,经穿刺针留置金属导丝至囊腔,行"一步法扩张"建立F18~20经皮肾通道,置入F8/9.8输尿管镜探查囊腔和囊壁与肾实质分界线,直视下退鞘至囊壁,见囊壁与周围脂肪界限,助手用取石钳夹取囊壁,旋转180~360°并牵引至通道鞘内,用钬激光(单发能量0.6~1.0 J,频率25~40 Hz)将囊壁逐块切除至合适大小并取出,再次探查囊腔边界无明显出血后,留置肾周引流管并退鞘。术后1 d复查泌尿系CT,3~9个月复查泌尿系彩超。囊腔大小比术前减小50%和(或)症状缓解为有效。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27~56 min,平均(37±7) min;术中疼痛评分0~4分,平均(1.2±1.3)分。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14.3±1.0) g/L vs.(14.2±0.9) g/L,P0.05]。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大出血、感染性发热、尿瘘、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 d泌尿系CT未见明显肾周积液或积血等,术后2 d内拔除引流管并出院。术后病理均提示为单纯性肾囊肿。随访3~9个月,复查泌尿系彩超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对10 cm近背侧的外生型单纯性肾囊肿,局麻下经皮肾钬激光肾囊肿去顶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胆囊癌手术患者麻醉前使用的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癌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前使用舒芬太尼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4例(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15μg/kg)与对照组83例(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μg/kg)。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疗效、苏醒时间、镇痛评分(VAS)、镇静深度评分(RS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43%(8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0%(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3,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11.61±1.9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47±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观察组术后1 h、3 h以及12 h 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3.625、3.922,P均<0.05);观察组术后1 h、3 h以及12 h R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3.524、3.115,P均<0.05);观察组麻醉给...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康复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021年68例中枢神经康复继发铜绿假单胞菌(PA)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及菌株药敏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比较CRPA及CSPA药敏结果差异、患者临床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68株PA药敏显示,除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等较敏感外,CRPA组较CSPA组对其余多种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留置胃管、碳青霉烯暴露、2种以上抗生素暴露、WBC比例≥80%是C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治疗中CRPA组患者体温、CRP、WBC%好转时间均较CSPA组延长(P <0.05)。结论 神经康复患者血流感染CRPA较CSPA菌株耐药率高、感染指标好转时间延长,该类患者应注意抗生素合理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卵圆孔未闭(PFO)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生化和全血细胞特征。方法 入选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先天性PFO致缺血性卒中并行介入封堵术的患者91例(PFO组);匹配同样数目其他病因(非PFO)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传统危险因素、血清生化、全血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FO组患者较对照组平均年龄更小[(55.22±15.18)岁比(64.74±12.14)岁,P<0.001],且高血压病比例更低(27.47%比69.23%,P<0.001)。PFO组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4.15±0.96)mmol/L比(4.52±1.32)mmol/L,P=0.033],而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计数中占比高于对照组[(2.26±1.76)%比(1.53±1.13)%,P=0.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占比对PFO相关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21,最佳临界值为1.42%,诊断敏感度为65.90%,特异度为56.00%。结论 先天性PFO相关缺血性...  相似文献   
29.
脑瘫患儿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OX)是胎儿先天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本文用ELISA法检测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患儿TOX感染的同时,结合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 1.标本来源:186例脑瘫患儿均为本院门诊病儿,男107例,女79例,年龄1~8岁。1161例健康儿童均为来本院的体检者,男650例,女511例,年龄1~7岁。脑瘫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2.方法:(1)ELISA法:TOX的ELISA检测试剂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提供。循环抗原(CAg)检测使用双抗体一步法,IgM检测使用抗体捕捉法,IgG检测使用间接ELISA法。被检血清与阴性对照吸光度(OD)的比值≥2.1,重复检测,同样≥2.1,则判为阳性;OD的比值<2.1判为阴性。TOX的CAg、IgM和IgG,其中一项阳性,即认作TOX阳性。(2)PCR法:取肝素钠抗凝外周血200μl,用NH_4Cl低渗法溶解红细胞,剩白细胞加200μg/ml蛋白酶K和0.45%NP4050μl混匀,置55℃消化2小时,98℃水浴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做PCR。PCR  相似文献   
30.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7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治疗组24例采用白砂糖填塞撑开切口内,换药至肉芽组织新鲜后进行Ⅱ期缝合。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术后11~16天愈合,平均(13.56±2.53)天;对照组术后21~30天愈合,平均(23.62±2.68)天。两组平均愈合时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2.8315,P〈0.01)。结论:治疗组所用方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