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27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针刺对胃粘膜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已被大量的临床观察所证实;动物实验也发现针刺后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动物溃疡指数较非针刺治疗组有明显下降,因而证明针刺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然而针刺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它是由复杂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涉及到胃的运动、分泌、血流、胃肠激素、氧自由基等各个方面。针刺通过调节机体的上述各个方面来增强胃粘膜的防御保护功能,减弱对胃粘膜的各种损伤作用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针刺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2.
PGE1对各种不同肝损伤因子引起的肝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其疗效显著[1-5].但对肝硬变细胞因子的影响尚未查见报道.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肝硬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6-10],已被引起广泛的重视,为探讨PGE1对肝硬变患者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影响,达到防止肝细胞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及实验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肝硬变的发病机制及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5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内镜直视下,采用氩离子凝固器,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电凝导管,直至病灶上方0.3~0.5 cm处,以每次1~3 s的时间对疣状胃炎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56例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消失.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后早期再出血的诱因及护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后早期再出血的诱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5例食管静脉中、重度曲张患者实施了套扎治疗179次,并对术后早期再出血的15例患者进行了诱因的跟踪调查。结果术后1周前后是早期再出血发生的高危时期,饮食不当是主要诱因,任何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造成再出血,胃食管反流亦是其中因素之一。同时再出血与患者肝脏功能、营养状况等密切相关。结论术后康复护理是保证EVL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5.
李华  许才绂  黄裕新 《武警医学》2001,12(5):259-264
 目的观察无毒剂量钙拮抗剂维拉帕米(VPM)与小剂量化疗药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顺铂(CDDP)合并用药前后对结肠癌细胞SW-480的影响.方法用MTT法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SW-480在VPM与ADM、5-FU和CDDP合并用药前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VPM与ADM、CDDP、5-FU合用与单独应用化疗药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当ADM 10 ng/ml细胞存活率为81.46%,CDDP 100 ng/ml 80.06%,5-FU 100ng/ml54.12%;合并用药后分别下降至48.43%,49.22%,30.89%.其增效倍数为单独用药的2.40~3.95倍(P<0.01),细胞生长停止在S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及DNA合成,细胞超微结构显示:细胞核固缩、空泡形成、微绒毛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结论本研究表明无毒剂量VPM与小剂量化疗药合用,可获得化疗药单独用药相同疗效,VPM增加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加敏感性,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和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15-PGDH及COX-2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80例胃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PGDH及COX-2的表达特征并进行评分,进一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15-PGDH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甚至缺失而COX-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统计分析表明,15-PGDH的低表达与COX-2的高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15-PGDH与COX-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胃癌中15-PGDH和COX-2的共同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检测15-PGDH和COX-2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茶多酚(polyphenols of tea,PPT)对胃缺血再灌注致胃黏膜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5):空白对照组、手术组、20mg/kg PPT组、40mg/kg PPT组、80mg/kg PPT组、160mg/kg PPT组。在成功制作胃缺血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大鼠胃缺血30min后再灌注12h胃黏膜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茶多酚可显著减轻胃黏膜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茶多酚对胃缺血再灌注致胃黏膜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存在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白萝卜提取物(raphanus sativus 1 extract,Ecr)通过Cajal间质细胞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Ecr)组、B(0.9%氯化钠对照)组分别灌服等体积Ecr和0.9%氯化钠,1h后用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的方法观察胃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与P物质(SP)阳性神经及产物表达的变化。结果肌间神经丛中ICC与SP阳性神经呈网络样分布,二者紧密毗邻;肌间神经丛及肌层内与ICC结合的SP阳性神经产物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白萝卜提取物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可能与胃体ICC上结合的SP阳性神经产物表达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影响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生理的方法,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同时采用浆膜法检测胃电变化情况.结果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中的表达情况不同,且胃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以c-fos的表达作为激活标志 ,提示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对中枢延髓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DMV)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0.
背景针刺对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亚群均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免疫系统在针刺治疗相关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实验室.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免疫抑制组、足三里组、足三里+免疫抑制组(n=8).干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垂体和外周血P物质放免活性(ir-SP)和血管活性肠肽放免活性(ir-VIP)含量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应用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的ir-SP和ir-VIP含量;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足三里组大鼠外周血和脑垂体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含量[外周血SP(591.83±142.59)pg/L,VIP(92.05±22.11)pg/L;脑垂体SP(47.00±9.12)pg/L,VIP(308.36±34.16)pg/L、T4(CD4+)细胞百分率[(65.55±8.42)%]、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15.88±2.99)%]、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12.14±1.2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69.36±8,04)pg/L,(20.45±6.74)pg/L,(27.86±7.67)pg/L,(236.71±22.83)pg/L,(43.06±3.14)%,(8.63±2.13)%,(6.75±2.32)%](P均<0.01);且CD4+与外周血和脑垂体中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变化(r=0.744,P<0.05;r=0.738,P<0.05;r=0.822,P<0.05r=0.848,P<0.05)、CD4+与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5).免疫抑制组外周血和脑垂体中SP,VIP含量均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T4(CD4+)细胞百分率[(34.50±2.52)%]、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5.25±1.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其机制可能与相应脑肠肽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通过这些免疫递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