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27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c-fos在电针调控大鼠胃运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 fos在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影响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生理的方法 ,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 ,c fos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NTS)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 (DMV)中的表达 ,同时采用浆膜法检测胃电变化情况。结果 :电针刺激“足三里”等不同穴位c fos在NTS及DMV中的表达情况不同 ,且胃电也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 :穴位电针对胃运动具有调节作用。以c fos的表达作为激活标志 ,提示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对NTS及DMV神经元的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及其受体(KDR) 的表达与人胃癌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50 例人胃癌组织中的VEGF及KDR 的定位与分布,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结果 50 % 的胃癌组织表达VEGF,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 主要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VEGF 表达阳性胃癌组织的血管密度(13-91 ±7-24) 显着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6-50 ±2-10)( P< 0-05) ,而且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癌组织内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胃癌细胞分泌的VEGF主要以旁分泌的形式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也可能存在着自分泌形式。  相似文献   
33.
<正> 作者总结近10年102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资料,现摘要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4例,女18例。年龄60~90岁。出血程度:轻度13例、中度37例、重度52例。102例内镜诊断结果为:胄癌55例(53.9%),出血性胄及(或)十二指肠炎10例(9.8%),食道癌与胄溃疡各9例(17.6%),食道胄底曲张静脉破裂8例(7.8%),萎缩性胄炎7例(6.9%),浅表性胄及(或)十二  相似文献   
34.
35.
作者就本院自1981年以来收治并经紧急内镜检查确诊的75例急性出血性胃、十二指肠炎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旨在探索内镜特征及临床规律。  相似文献   
3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受体(VEGFR)的表达对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VEGF和VEGFR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及肿瘤相关基因的关系综述如下:1 VEGF和VEGFR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来源于先前存在的血管结构的毛细血管“出芽”,也就是血管生成的启动,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生命现象.这一生命基本现象在胚胎发育中出现,而在生物成体组织中几乎消失;在女性生殖周期和伤口愈合过程中又复出现,但此过程的出现是瞬时的,且受严格的生理调控.当机体发生肿瘤等特征性病理改变时,这一重复出现的生命基本现象的最重要特征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持续性增殖.这些获得了持续性增殖的内皮细胞溶解其周围的细胞外基质,向肿瘤组织迁移增殖,进而形成新的血管网.同时这些内皮细胞也获得了某些生物学特征方面的改变,比如表达  相似文献   
3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人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VEGF在固体肿瘤生长,进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通过阻断VEGF与其受体KDR的作用治疗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50例人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定位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50%的胃癌组织表达VEGF,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膜及胞浆,KDR染色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癌组织及癌组织旁的血管内皮细胞上。  相似文献   
38.
先天性多囊肝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肝囊性疾病,国内单独报道甚少。近年来,由于现代检查方法的应用,病例有相应增多的趋势。本文就我院手术证实的17例,结合文献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本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10~65岁,其中45岁以上15例,占总例数的88.2%。临床特征:本病临床表现取决于囊肿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有无合并症存在。本组以上腹部肿物为多,详见表1。  相似文献   
39.
内镜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镜下结扎技术择期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症患者30例,结扎51次,每例1~3次,每隔2周1次,每次结扎4~18个点,共结扎357个点,每例平均为11.9个点,结果表明,静脉曲张根治率及总有效率分别达88%和100%,该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观察1~12个月也均未发生与结扎直接有关的复发性再出血,认为:内镜下结扎治疗确是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理想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确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近年胃癌腹腔内灌注化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方法①间断性腹腔灌注化疗:对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未切除干净或已合并腹腔内其他部位有转移的患者,将化疗药溶于生理盐水中灌入腹腔,每3wk~4wk为1疗程,一般多采用单一给药,常用药CDDP,5-FU,MMC,MTX,ADM,VP-16等.②持续性温热腹腔灌注疗法(CHPP):日本广泛开展CHPP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一种辅助疗法,用一恒温流动驱动装置、管道及腹腔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循环灌流系统,常用EL-Reflsc液或生理盐水为灌流液,并加入化疗药,可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灌流液温度维持在42℃~45℃为宜.③腹腔内化疗联合免疫疗法:腹腔内注射OK-432,一次剂量为20KE.结果腹腔化疗可增加药物与腹膜的接触面,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肿瘤组织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药液中,在药物被吸收之前,可透过细胞的脂质膜屏障而被弥散渗入癌细胞与DNA结合而杀伤肿瘤细胞。被部分吸收的药物通过门静脉系进入肝和全身组织,对胃癌伴肝转移者尤为合适.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在温热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下,迅速地发生核固缩或核溶解,对预防胃癌术后复发及有腹膜转移的晚期患者均有较明显的疗效.同时联合免疫疗法,有明显的抗癌活性.结论腹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