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3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例1、男性,52岁。因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3年,于1989年9月15日诊断为右腹股沟直疝手术治疗。术中切开疝囊有多量淡黄色液体流出,自认为是腹水,行疝修补术。术后7天内可见肉眼血尿。继后病人发现膀胱充盈时耻骨右上方可见乒乓球大囊状包块,排尿后包块消失。六月后疑疝术后复发入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的免疫学功能,诱导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局部免疫耐受性。方法:采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黏附法,取大鼠骨髓前体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7 d,收集贴壁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imDCs的形态学特征,用质量分数2%锥虫蓝染色检测活性细胞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mDCs表面标志分子;MTT比色法测定imDCs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制备诱导培养的imDCs具有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层叠状皱褶、胞质突起短而多、树枝样分叉明显等典型形态特征;活性细胞率高达93%;表面较特异标志分子OX62为(61.08±4.86)%,OX62阳性细胞表达CD80、CD86、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表达率分别为(3.56±0.73)%、(5.38±1.09)%、(6.45±0.74)%,均为较低表达;im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基本无刺激增殖能力。结论: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黏附法取骨髓前体细胞,可较快分选出活性和纯度较高、数量足够的imDCs,为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诱导免疫耐受防止排斥反应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头孢呋肟(cefuroxime)属第二代头孢菌素,其钠盐可供肌注。本文主要报道国产注射用头孢呋肟钠的中国人体药代动学研究结果,并与英国Glaxo公司出品的注射用头孢呋肟钠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9名健康受试者自身对照,随机交叉分别注射750mg国产或进口注射用头孢呋肟钠后,用微生物法检测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拟合,符合具有滞后时间的—级吸  相似文献   
74.
肝再生是指由损伤刺激(手术、创伤、中毒、感染、坏死等)引起的受损肝组织迅速增生使残肝体积增大,质量增加。根据肝损伤原因和损伤的程度肝再生可以主要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肝细胞主导的肝再生、肝内干/祖细胞介导的肝再生和肝外干/祖细胞参与的肝再生。当肝脏受到轻至中度损伤时,肝脏再生通常由成熟的肝细胞所参与完成;当肝脏受到严重的损伤或肝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时,肝干/祖细胞将参与肝再生过程。除了肝内干细胞参与作用外,肝外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干细胞均参与了肝再生,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笔者就肝再生最新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干/祖细胞参与的肝再生和其潜在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介绍了CD44的发现和发展,并详细的介绍了CD44的分子结构及其在肿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自1991年以来,Gunt Hert等首先证实了CD44与肿瘤转移相关,同时也有研究证实CD44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肿瘤早期诊断、转移潜能判断、治疗和估计预后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在价值[1].近年来发现CD44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尤其是肿瘤转移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CD44在各肿瘤中的表达做一分述. 1.CD44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阅读历代文献,探讨踩跷法形成的背景,用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查阅古代著作及近代国内踩跷法研究文献,分析踩跷法形成的时期,治疗病种及应用范围。结果:踩跷法最早用于临床急救,后发展到养生保健,逐步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尤其腰部的保健治疗结论:踩跷法从开始萌芽到成熟、应用、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程,到现在发展成为保健与治疗并举的一种特色手段。  相似文献   
78.
79.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溯  赵立子  陈杰  陈孝  黄民 《山东医药》2005,45(26):1-3
目的建立Caco-2细胞模型,探讨其在药物吸收研究方面的可靠性及作用。方法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采用几种标准的标记物在模型中行转运试验,对模型的完整性、通透性以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进行验证,将结果与文献报道值比较。结果细胞旁转运及跨细胞被动转运的标记物荧光黄和普奈洛尔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值均与文献报道一致;P—gP的标准底物维拉帕米在模型中的外排能被P—gp的强抑制剂酮康唑抑制。结论本实验室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在模型完整性、通透性以及P—gp的表达方面能够满足胃肠道吸收化合物机制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2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提高肛裂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手术的机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方法采用局部封闭、硝酸甘油等外用及中药坐浴等共21例。结果本组共治愈17例,好转4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效果明确,方法简便,能有效的缩短疗程及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