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06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455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68篇
  2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目的分析部分发作(PS)及部分继发全面发作癫痫患者(SGC)脑弥散张量的改变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11例PS患者,11例SGC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弥散张量成像采集采用3.0T磁共振仪,用15个方向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采集数据用DTI-Studio软件计算每个受试者表观弥散系数图,然后用基于体素(VBA)的方法进行分析,取校正后P<0.05为有意义区域。基于VBA的发现,本研究对双侧丘脑的表现弥散系数图(ADC)值进行感兴趣区(ROI)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VBA结果显示PS和SGC患者均存在双侧上纵束、胼胝体及双侧颞叶等区域白质ADC值的增加。但双侧丘脑ADC值增加只有在SGC患者才能观察到。ROI分析结果同样显示SGC患者双侧丘脑ADC值的增加。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皮质丘脑环路假说,即丘脑功能的异常导致继发全面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2.
高龄肺减容术围手术期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于术前、术后5~7 d、术后12~14 d测定32例接受肺减容术高龄患者左右心功能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术后5~7 d,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降低(P《0.01);左心室每博量(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LVSV)减低(P《0.05);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肺动脉平均压(pulmonary mean average pressure, PAMP)、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RVEDV)、增加(P《0.05),术后12~14 d上述指标除RVEF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肺减容术后5~7 d心功能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发生短暂变化,主要反映在肺动脉压及总肺血管阻力升高,右心泵功能下降,肺动脉压力和阻力恢复较快.肺减容术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多种应用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短一长”组、“二短一长”组、“一中一长”和“一长”组,比较治疗后4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血糖漂移、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三短一长”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水平下降方面均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时,“三短一长”组降糖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4.
2000年,以色列Giyen公司的Iddan等科学家经近20年的开发研壳,发明了胶囊内镜。2001年8月,美国FDA批准将其用于临床.从此,一种全新、可靠、操作简易的内镜设备在全世界推广使用,而其对小肠全程、实景的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4年410月门诊收治的68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分为H.pylori阳性组36例、H.pylori阴性组32例二组。称取68例患儿新鲜粪便1.0g,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分离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三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和四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菌落记数,同时计算B/E比值来代表定植抗力。对36例H.pylori阳性组中的26例患儿进行“三联”抗H.pylori治疗1周后留取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再次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上述三种需氧菌和四种厌氧菌的菌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pylori治疗1周后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E值明显下降(P<0.01),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下降(P<0.05)。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乳酸杆菌数量仍继续下降,肠杆菌数量继续增加,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治疗前。结论儿童H.pylori感染后对肠道菌群影响不大;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ylori感染时须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6.
患儿男,2 d,因"发现头部和肢体异常2 d"入院.患儿为第2胎第2产,胎龄39周,顺产出生,出生体重3 900 g,羊水Ⅰ°混浊,无窒息抢救史,生后Apgar评分1、5、10分钟分别为9、10、10分.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孕母24岁,否认有特殊病史及怀孕期间感染史,第1胎为正常女婴.  相似文献   
127.
严重烧伤后早期随着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量的血管内液渗出,引起第三间隙异常,部分渗出成分在此蓄积潴留[1].休克期后水肿液回吸收,蓄积在第三间隙的成分是否会返流入血,甚至对血液浓度产生明显影响?这是我们过去关注但没能在临床得到证实的问题.笔者单位救治了1例严重酸烧伤并发严重酸中毒和肌红蛋白尿患者,从中使我们对上述问题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8.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诊断治疗对母儿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孕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期间门诊接诊GDM患者经系统治疗,并在本院分娩49例病例,与未经任何治疗GDM患者,并在本院分娩60例病例,按治疗与否分成治疗组(A组,49例)与对照组(B组,60例),观察母儿并发症及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病理妊娠、手术产率、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减低,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GDM要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孕妇并发症以及围生儿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130.
目的 了解鲁塘镇农村儿童预防接种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农村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鲁塘镇8个行政村的486名农村儿童,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鲁塘镇农村儿童建卡率为94.9%,乙肝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疫苗(简称"五苗")全程覆盖率为75.5%."五苗"全程覆盖率主要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有关(P<0.01).结论 鲁塘镇农村儿童的预防接种状况差,应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预防接种的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