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A)了解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的活体解剖情况,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00例成人增强扫描于动脉期采集的容积数据,应用薄层横断性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法重建,观察CA、SMA主干相对于脊柱的开口位置,测量CA和SMA主干的直径、与矢状面夹角及与矢状面的夹角、两动脉开口在身体长轴线的间距。结果 200例中CA、SMA主干均能清楚显示并测值。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反映CA、SMA主干的解剖细节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 :探讨介入疗法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 :收集晚期胰腺癌 42例 ,随机分成介入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进行对比研究。第一次介入治疗后休息 4周再行第二次治疗 ,以后每隔 3月治疗一次。首次治疗后 3个月进行全面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并对每例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分别为 85 %和 31 6 %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0 7月和 5 1月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结论 :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 ,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较静脉化疗好 ,不但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还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是一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尿路结石、泌尿系梗阻常引起重度肾积水。对重度肾积水的治疗 ,多采用切除过大菲薄肾皮质的肾脏成形术或肾切除术。现发现大多数重度肾积水的菲薄肾皮质内肾小球尚存在 ,且具有滤过功能。我院 1 995年起 ,对 1 4例重度肾积水采用肾折叠加肾固定术 ,重度肾积水术后肾脏缩小 ,尿液引流通畅 ,肾功能的恢复及肾积水消失快 ,预防结石复发及肾盂肾炎的发生。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5例。年龄 1 8~ 4 2岁 ,平均 3 2岁。 6例为肾结石所致 ,8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PUJO)所致。肾功能不全 4例。 1 4例病人经B超检查… 相似文献
25.
26.
27.
目的分析腹壁下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AP)移植修复术前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欲行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患者31例,术前予腹壁下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所获得的数据在CT工作站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与分析,观察腹壁下动脉解剖结构及分型,分别测量腹壁下动脉开口、分支、走行、主干直径、起始部距离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前根据腹壁下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推荐手术使用最佳穿支。将移植术中观察到的情况与三维重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1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腹壁下动脉穿支三维模型,术中观察到腹壁下动脉及其分支的数量、位置及走行等与三维模型中观察到的情况一致;31例患者中,除l例患者会阴部皮瓣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存活良好,存活率为96.77%。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壁下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能够在移植修复术前给予准确定位,为移植修复术选择最佳穿支,提高皮瓣存活率。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 评价MSCT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证实PLSVC的成人患者MSCT图像特征.结果 4例成人PLSVC全部为Ⅰ型,颈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垂直静脉后向下走行汇入右心房冠状静脉窦.4例患者冠状静脉窦增宽,平均为17.72mm.4例患者右侧上腔静脉均存在,与PLSVC间无交通支.结论 MSCT检查准确性高,能详细显示PLSVC走行等细节情况,是一种无创、方便、实用的检查手段,对于PLSVC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