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后非球面晶状体、单焦晶状体和多焦晶状体功能视力的比较。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90例90只眼,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非球面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单焦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多焦晶状体组30例30只眼。与上述三组年龄匹配的门诊患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年龄为50-80岁,矫正视力均≥0.8,且除了白内障之外,无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CS)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影响CS的全身性疾病。对照组及白内障患者于术后30 d,分别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由VECTORVISION公司提供)进行对CS测定。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的CS大致恢复至正常范围,但较正常组降低。非球面晶状体组在6、12和18周/度(cpd)时,与其他组比较显著提高患者CS(P〈0.05),且多焦晶状体组明显低于单焦晶状体组(P〈0.01)。结论:非球面晶状体通过其独特的Z-SHARP光学技术抵消了球面像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CS。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过程中导光纤维照明眼内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视网膜裂孔的效果。方法:复杂视网膜脱离22例,行玻璃体切割,水气交换,导光纤维照明眼内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视网膜裂孔,眼内填充硅油14例,全氟丙烷8例。其中8例结合巩膜环扎。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20例。手术成功率为90.9%。结论:导光纤维照明眼内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视网膜裂孔定位准确,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3.
高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CS)改变。方法:高度近视组为30例患者60眼,年龄12~62(平均36)岁,屈光度为-6.00~-21.00D,平均-13.50D,最佳矫正视力≥0.8。与高度近视组年龄匹配的对照组30例60眼为视力正常患者,对照组裸眼视力≥1.0。高度近视组及对照组均无任何影响cs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会影响CS的全身性疾病。所有患者CS均由同一医师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高度近视眼的CS在各空间频率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CS的检查可作为评价高度近视眼视功能的一种手段和指标。  相似文献   
24.
深入认识眼表与泪膜的关系有助于眼干燥症的病理生理研究。泪膜的稳定需要精细的神经、激素调控。泪膜成分的改变、神经源性炎症及性激素降低是眼干燥症病因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弱视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对近年来弱视治疗及筛查的研究进行综述,尤其是最新的大型随机对照性研究,并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期望能对弱视的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6.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0天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等检查。结果:10例层间角膜炎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瓣下炎症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0.8—1.5;9例瓣皱褶、异位,经复瓣处理,视力恢复至1.0—1.2;1例外伤瓣丢失,经异体角膜磨镶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至0.5—0.6;1例角膜瓣下感染、溶解,经去除病变角膜瓣加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但出现角膜瓣下雾状混浊(Haze)现象;3例3只眼上皮植入经掀瓣刮除处理,视力最后达0.8—1.0;3例3只眼角膜瓣形成不全,6个月后再次手术,视力达1.0—1.2。结论:LASIK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时间不等,临床以早发现、早处理恢复好。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将LASIK手术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7.
角膜病是主要致盲病之一,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挽救视力,恢复光明的有效措施之一。多年来,我科致力于此种手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兹简要报告于后。资料和方法手术对象:由于角膜病致视力丧失或视  相似文献   
28.
α-氰基丙烯酸酯用于兔角膜穿通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对兔角膜穿通伤的急救效应。方法:对18只新西兰兔的双眼制作相同的角膜穿通伤模型,左眼作实验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伤口,右眼作对照组,用10-0线行间断缝合。分别记录所用时间;术前及术后3 d连续测定两组兔眼眼压(IOP),观察兔眼IOP的波动情况;术后在裂隙灯下观察双眼的眼内容物情况。结果:α-氰基丙烯酸酯封闭兔眼角膜穿通伤手术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后3 d内IOP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眼内容物稳定。术后3 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OP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α-氰基丙烯酸酯可用于角膜穿通伤的急救。  相似文献   
29.
<正> 近1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众多的涉及到心肌梗死治疗各个方面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所取得的经验,使得心肌梗死的治疗不仅逐步完善而且上了一个新台阶。心肌梗死的治疗已进入以静脉溶栓、直接PTCA、β-受体阻滞、ACEI等应用为代表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时代。其目的是挽救濒死心肌、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预防心律失常性猝死,从而使住院病死率大幅度降低,远期预后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30.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心绞痛(AP)患者30例,并以30名正常人作对照,动态观察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NPY水平为92.50±11.33ng/L,AMI组发病第天为163±24.36n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第3天开始下降,第14天趋于正常(110.33±17.79ng/l)。AP组心绞痛发作期为168.52±29.86ng/L,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