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7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阿司匹林在防治血栓栓塞性血管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多年来临床试验已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减少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事件约2 3% [1] 。然而阿司匹林在患者群中的抗血小板作用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患者尽管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但实验室检测发现其血小板聚集能力不能被很好地抑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或“阿司匹林失败”(aspirinfailure) [2 5] 。一、阿司匹林抵抗已成为临床不能忽视的问题1978年,Mehta等[6] 报道检测一组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32.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通过分析我院所见3例患者,探讨其发病率、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50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发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3例(0.6%),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其中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造影见:左前降支远端D型夹层,,TIMI血流1级。6月后造影显示:夹层自然愈合。结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可自然愈合,所以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否采用冠状动脉介人或外科手术(CABG)治疗,应根据造影时夹层的范围、形态及对血流的影响等因数来决定。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定量检测对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实验诊断价值,以及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仪Elecsys 2010定量检测,分析不同心功状态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①血清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P<0.01),以155 pg/ml作为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为81%,阳性似然比为4.25,而当NT-proBNP水平>350 pg/ml时,阳性似然比可增至14.32;②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与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NT-proBNP含量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呈指数增加,NT-proBNP水平和心脏功能状态的秩相关性系数为0.859(P<0.01);③中国汉族人和欧洲人心功分级采用相同标准,但NT-proBNP水平的表达程度不同.结论血清NT-proBNP定量检测是目前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较好的实验室指标,能够用于心力衰竭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4.
祝烨  黄德嘉 《华西医学》2003,18(4):599-600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 ,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国内尚无确切的统计。据美国心脏病学会 1 996年的统计报告 ,全美有 490万心衰患者 ,每年新增病例 40万 ,其发病率在人群中约占 1 .5 % ,而 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达 1 0 % ;与其他疾病不断得到控制相反 ,每年因心衰死亡者约 2 5万 ,在过去的 40年中增长了 6倍[1 ] 。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常见病 ,心力衰竭也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使医疗费用猛增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上述原因 ,近年来国际、国内都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心力衰竭的研究 ,尤其在心衰发病机…  相似文献   
35.
氟西汀及心理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氟西汀及心理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7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及氟西汀20mg/d口服。共12周;对照组65例仅给以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口服。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12周后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79%(49/6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57%(37/65)。两组之间有差异(χ^2=14、2,P&;lt;O、005)。②治疗组55例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19.2&;#177;2.1)mmHg及(10.6&;#177;1.2)mmHg而对照组58例分别下降(10.2&;#177;1.6)mmHg及(5.2&;#177;O.7)mmHg,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t=26.O,P&;lt;O.O1;t=29.8,P&;lt;0.01)。③生活质量定量观察:治疗前后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的改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177;4.1比2.1&;#177;4.1,t=1.98,P&;lt;0.05;4.0&;#177;5.0比1.6&;#177;4.7,t=3.77,P&;lt;0.01;2.3&;#177;3.4比0.9&;#177;3.4,t=2.29,P&;lt;0.05;9.6&;#177;8.7比5.5&;#177;9.1。t=2.66,P&;lt;0.01)。④生活质量定性观察:治疗组在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方面改善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4%比23.7%,χ^2=24.5,P&;lt;0.005;60.3%出27.8%,χ^2=26.4,P&;lt;0.005;44.7%比25.2%,χ^2=10.2,P&;lt;0.005)。结论:氟西汀及心理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6.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 (KATP通道 )有线粒体KATP通道、心肌膜KATP通道两个亚型。心肌膜KATP通道与心肌组织电生理学特性变化有关。目前许多研究证实KATP通道开放剂是引起心肌缺血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VA)的重要原因 ,而该通道的开放又可明显减少再灌注VA的发生。KATP通道开放剂可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笔者就以上各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37.
梁玉佳  黄德嘉 《华西医学》1999,14(3):266-269
尽管冠心病的死亡率正在下降,但它仍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并给个人、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血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应与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等)综合考虑。·对某一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来说,如果仅考虑胆固醇一项,则它是较差的预测指标。半数以上的冠心病事件发生于血胆固醇水平正常或偏低者。因此,胆固醇人群普查不仅不会降低死亡率,而且可能误导,甚至有害。·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可有效地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治疗应针对冠心病高危人群而非甚于胆固醇水平。在冠心病危险…  相似文献   
3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SI—1是80年代中期完成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该研究将11712例AMI病人随机分为链激酶组(5860例,1小时内静脉滴注链激酶150万单位)和对照组(5852例)。结果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应用链激酶者,住院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47%,3小时内治疗者死亡率下降23%,3~6小时治疗者死亡率下降17%,链激酶组1年死亡率也较对照组低。LATE试验是一项对AMI症状出现超过6小时的病人进行溶栓治疗的研究。将5711例病  相似文献   
39.
胺碘酮 (Amiodarone ,又称乙胺碘肤酮 ,安律酮 ,可达龙 )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 (AAA) ,其具有Ⅰ、Ⅱ、Ⅲ及Ⅳ类AAA的特性 ;且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本文主要对胺碘酮治疗心梗后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胺碘酮在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应用在 1 992年Ceremuzynski等[1 ] 报道了 61 3例心肌梗死后伴心律失常患者 ,因不能耐受β阻滞剂 (心衰 )而随机接受胺碘酮 (30 5)或安慰剂 (30 8)治疗。随访 1年 ,室性心律失常达Lown氏 4级者 ,安慰剂组 60例 ,胺碘酮组仅 2 3例 ;心源性死亡者 …  相似文献   
40.
对ST段上抬的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溶栓或介入治疗技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死亡的缺血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但对发病超过12 h者,开通闭塞的IRA是否有益,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既往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IRA前向血流是否恢复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