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舒尼替尼联合NK细胞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并阐明其机制。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786-0细胞,分为未处理组和舒尼替尼组,同时设阳性对照组(K562细胞);免疫磁珠技术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MTT法检测舒尼替尼对786-0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纯度及经舒尼替尼处理前后786-0细胞NKG2D配体(NKG2DLs)表达率,LDH释放测定法检测NK细胞对未处理组、阳性对照组和舒尼替尼组786-0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786-0细胞对舒尼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45±0.65)μmol·L-1。分选后NK细胞中CD3-CD16+CD56+细胞的纯度达72%以上;经舒尼替尼处理后靶细胞NKG2DLs中MICA、MICB和ULBP2 表达率明显高于处理前(P<0.05)。当效靶比为10:1和20:1时,各组靶细胞的杀伤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66.18, P=0.000;F=52.87, P=0.000),且NK细胞对舒尼替尼组786-0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5)。结论: 舒尼替尼使肿瘤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其协同作用可能与舒尼替尼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Ls(MICA、MICB和ULBP2)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对耐药鼻咽癌CNE2/DDP细胞NKG2D配体(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NKG2DLs)的表达及NK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高、低表达ABC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的耐药鼻咽癌CNE2/DDP细胞(简称ABCG2lowCNE2/DDP细胞和ABCG2highCNE2/DDP细胞)表面EGFR的表达水平,以及西妥昔单抗处理前后两种CNE2/DDP细胞表面NKG2DLs的表达水平。西妥昔单抗处理前后的两种CNE2/DDP细胞分别与NK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上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不同组CNE2/DDP靶细胞的杀伤。结果:ABCG2highCNE2/DDP和ABCG2lowCNE2/DDP细胞表面EGFR的表达率分别为(43.60±2.01)%和(47.20±207)%。西妥昔单抗上调ABCG2highCNE2/DDP和ABCG2lowCNE2/DDP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和ULBP2的表达,但下调ABCG2highCNE2/DDP细胞表面ULBP3的表达。西妥昔单抗处理两种CNE2/DDP细胞后,与NK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中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上调(P<001);西妥昔单抗增强两种CNE2/DDP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P<0.01)。结论:西妥昔单抗可上调耐药鼻咽癌CNE2/DDP细胞NKG2DLs的表达,间接刺激NK细胞分泌IFNγ,具有双重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3.
NKG2D配体介导雷帕霉素对自然杀伤细胞的间接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高表达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人耐药鼻咽癌细胞CNE2/DDP (简写作ABCG2HighCNE2/DDP) NKG2D配体表达及其对NK(Natural killer 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ABCG2HighCNE2/DDP细胞及N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离后细胞纯度及经雷帕霉素处理前后靶细胞NKG2D配体表达率,LDH释放测定法检测经雷帕霉素处理前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结果 ABCG2HighCNE2/DDP细胞分离后ABCG2表达率为(91.40±2.32)%,分选后NK细胞CD3-CD16+CD56+细胞的纯度达90%以上,经雷帕霉素处理之后靶细胞MICA、MICB、ULBP1、ULBP2、ULBP3表达率,由药物处理之前的(2.92±0.33)%、(4.27±0.33)%、(5.80±0.62)%、(11.10±3.15)%、(7.75±1.14)%分别下降到(1.50±0.36)%、(2.36±0.72)%、(2.24±0.12)%、(5.06±1.16)%、(3.94±0.78)%。在效靶比为10:1、20:1时,NK细胞对雷帕霉素处理前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的杀伤率由处理前的(15.32±1.34)%、(27.26±2.02)%下降到(10.82±0.73)%、(22.72±2.03)%,处理前后杀伤率有显著性差异(F=71.40 P=0.000)。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低表达NKG2D配体(MICA/B、ULBP1-3),间接抑制了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苹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 malate, SU11248)对高表达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耐药鼻咽癌细胞CNE2/DDP(ABCG2high CNE2/DDP)表达NKG2D配体的诱导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ABCG2highCNE2/DDP细胞及同种异体反应性自然杀伤细胞(allo-reactive natural kill cell, Allo-NK),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离后细胞的纯度及苹果酸舒尼替尼处理前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NKG2D配体表达率,LDH释放测定法检测苹果酸舒尼替尼处理前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对Allo-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结果:ABCG2highCNE2/DDP细胞分离后ABCG2的表达率为(91.40±2.32)%,Allo-NK细胞分选后CD3-CD16 CD56 细胞的纯度达90%以上.经苹果酸舒尼替尼处理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的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率由药物处理之前的(2.92±0.33)%、(4.27±0.33)%、(5.80±0.62)%、(11.10±3.15)%、(7.75±1.14)%分别上升到(89.12±4.56)%、(66.10±2.22)%、(67.56±4.19)%、(69.37±8.83)%、(63.28±3.31)%.在效靶比为10∶1、20∶1时,苹果酸舒尼替尼处理前后Allo-NK细胞对ABCG2highCNE2/DDP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5.32±13.86)%、(27.26±6.81) % 及(41.12±4.12)%、(57.25±2.37)%,处理后的杀伤率有明显的提高(F=15.58, P=0.000).结论:苹果酸舒尼替尼通过诱导高表达NKG2D配体(MICA/B、ULBP1-3),使ABCG2high CNE2/DDP细胞对Allo-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初步分析索拉菲尼单药治疗FLT3-ITD突变阴性和CD117高表达的复发/难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 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高表达CD117但FLT3-ITD突变阴性的R/R AML患者应用索拉菲尼单药治疗后的临床反应和生存情况。治疗不良反应依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 (CTCAE) v4.0进行评估, 缓解标准依据NCCN指南确定。结果 7例患者中4例治疗获得缓解, 诱导完全缓解所需中位时间为36 d。索拉菲尼维持治疗过程中1例因皮疹疼痛中断治疗。3例对索拉菲尼治疗无反应者中2例接受挽救性移植治疗, 1例接受挽救性化疗, 均再度缓解。治疗期间, 1例出现1级肝脏不良反应, 1例出现3级皮损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有粒细胞缺乏 (> 7 d), 但未出现早期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达到22个月, 3例缓解患者在索拉菲尼维持治疗后AML复发死亡, 其无病生存时间为2~20个月。无论索拉菲尼诱导治疗是否缓解, 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的4例患者至今仍存活。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达650 d。结论 高表达CD117的R/R AML患者使用单药索拉菲尼治疗缓解表现较好, 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含克拉屈滨的强化预处理方案在治疗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克拉屈滨联合白消安及环磷酰胺(BuCy)强化预处理方案的28例高危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后累积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肝癌HepG2细胞表达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配体(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 NKG2DLs)的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HepG2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1 μmol/L舒尼替尼处理HepG2细胞24 h前后DNA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DNA损伤修复分子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分别以NF-κB激动剂和抑制剂处理HepG2细胞前后NKG2DLs蛋白表达及IKKα和IκBα表达情况。结果: 舒尼替尼药物处理后,HepG2细胞均发生不同程度DNA损伤;且AP-1、ATM、ATR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CHK1、CHK2、GSK3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不同处理组间DNA损伤修复相关信号分子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F=61.242,P=0.000)。NF-κB转录活性抑制剂JSH-23可降低HepG2细胞NKG2DLs蛋白表达量,而NF-κB转录活性激动剂TNF-α、PMA均可增加HepG2细胞NKG2DLs蛋白表达量(F=15.043,P=0000);舒尼替尼处理肿瘤细胞后NF-κB的抑制分子IKKα被抑制,而激活分子IκBα被激活。结论: 舒尼替尼可通过DNA损伤修复分子激活NF-κB旁路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表达NKG2DLs。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促进肝癌细胞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配体(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NKG2DLs)表达及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培养HepG2细胞,免疫磁珠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分选N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K细胞纯度及1 μmol/L舒尼替尼孵育24 h前后肝癌细胞NKG2DLs表达率;LDH释放测定法检测NK细胞对药物处理前后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处理前后HepG2细胞NKG2DL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分选后NK细胞(CD3-CD16+CD56+细胞)的纯度达78%以上;经舒尼替尼处理后靶细胞MHC-Ⅰ类链相关分子A或B(MHC class Ⅰ-related chain molecules A/B, MICA/MICB)、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UL16结合蛋白(UL16-binding proteins,ULBPs)的表达率均有升高,以MICA、MICB和ULBP2升高最明显(F=17.73,P=0.000)。当效靶比为10∶1、20∶1时,NK细胞对舒尼替尼处理前后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从(9.47±1.11)%、(20.45±1.94)%上升到(28.88±123)%、(44.93±1.57)%,舒尼替尼处理前后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舒尼替尼处理HepG2细胞后,MICA、MICB和ULBP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62.628,P=0.000)。结论:舒尼替尼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Ls(MICA/B和ULBP2),并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与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应用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应用CCK-8法检测HNK和GEM单用及联合应用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药物诱导Raji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的变化;以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抗凋亡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HNK与GEM联合后,细胞生长抑制明显高于HNK和GEM单药组(P<0.01),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细胞凋亡比例均较各单药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合后大部分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减少;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在联合组比在各单药组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NK联合GEM具有协同抑制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协同机制可能与两药联合后更多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并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特比澳)前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IL-10,CTLA-4,TGF-β1变化情况,并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前后ITP患者以及正常人血浆IL-10,CTLA-4,TGF-β1含量的比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1例ITP患者(其中11例使用rhTPO治疗,10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后及15名正常对照者血浆IL-10,CTLA-4,TGF-β1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ITP患者血浆中IL-10、CTLA-4、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经rhTPO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IL-10,CTLA-4,TGF-β1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并恢复至正常人水平;rhTPO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ITP患者血浆中IL-10,CTLA-4,TGF-β1水平的程度无差别.结论 ITP患者IL-10,CTLA-4,TGF-β1水平低于正常人,经治疗后水平可恢复正常;单用rhTPO后三种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提示rhTPO可能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