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黄利华  古学奎 《新中医》2010,(11):127-128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的生成、分布和破坏障碍为病理特征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我市从1994年开始连续1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与防治工作。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探讨其防控措施,现将1994年~2003年市直3所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监测资料中的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HL-60细胞诱导分化的miRNA-26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1μM)影响下不同时间的HL-60细胞为检测对象,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标志CD15;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段mi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随着药物诱导时间的延长,被诱导的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并出现细胞核型的改变;②与对照组相比,ATRA作用3、4、5和6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的分化率分别为(52.39±3.56)%,(77.65±0.24)%,(83.90±1.30)%及(68.13±1.67)%,(P<0.001);③Real-time PCR检测miR-26A、miR-26B的表达水平显示,5 d时mi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miR-26A、miR-26B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6A、miR-26B在ATRA诱导HL-60细胞粒系分化中表达显著升高,提示miR-26可能参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系分化调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HBV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是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传统观念相悖的特殊模式,本文就HBV血清标志物特殊模式的产生原因,临床特点及意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茵栀黄穴位注射治疗黄疸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上顽固性低黄疸一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难点。我院自2003年4月~2003年10月,采用茵栀黄穴位注射治疗黄疸性乙型肝炎32例,发现能有效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抗-HBs阳性HBV感染者5年前瞻性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HBV感染者5年疾病演变。方法对62例抗-HBs阳性者检测5年前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DNA水平及观察临床演变。结果5年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率分别11.3%、4.8%,死亡5例见于123、12阳性模式组,123、12、245阳性模式5年后仍有48.1%、66.7%、61.1%保持原模式不变,临床类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5年后抗-HBs和HBVDNA水平总趋势下降,123模式HBVDNA定量显著下降,12模式抗—HBs水平显著下降。结论HBVDNA和血清抗-HBs水平高低是预示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胡泰洪  黄利华  徐微  朱清静 《肝脏》2010,15(1):37-39
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中药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其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及卡介苗加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可显著抑制肝星形细胞(HSC)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并诱导其凋亡。本研究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脏Na+/H+交换泵(NHE)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RK-1、NF-κB表达关系及姜黄素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探讨其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4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脾动脉间接性门静脉内灌注化疗药物,观察术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的改变及其预后。结果治疗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生存期2年以上者与2年以内者之间存在差异;双灌注治疗后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1%、51.1%、24.4%、8.9%。结论双灌注介入治疗后血清TNF-α、sIL-2R以及VEGF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并收集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48周HBV DNA转阴、48周HBeAg转阴或转换和48周ALT复常者较未转阴者的基线HBV DNA水平低;基线ALT≤1ULN、HBV DNA≤5.0 log10 copies/mL者与基线ALT〉1ULN、HBV DNA〉5.0 log10 copies/mL者比较,治疗至48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χ2=17.321,P〈0.001)、e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学转阴或转换率(χ2=3.88,P=0.049)、ALT复常率(χ2=25.526,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V DNA低水平、24周HBV 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获得较好疗效的相关因素。治疗24周时HBV DNA未转阴者继续治疗至48周时仍有24.1%的患者发生HBV DNA转阴。结论对拉米夫定(LAM)治疗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线HBV DNA低水平、24周HBV 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疗效较好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无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早期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获得更佳疗效;治疗24周时HBV DNA未转阴者应继续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3种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36周;B组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48周;C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48周。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A、B、C组HBV DNA转阴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2685.6、15481.3、31462.2;以A组为参照,B、C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501.5、106907.8。A、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2685.6、14284.9、31462.2;以A组为参照,B、C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9618.5、106907.8。A、B、C组HBeAg/HBeAb转换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6227.9、93120.3、209664.0;以A组为参照,B、C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78350.0、1267621.4。A组治疗48周出现rtA181V和rtN236T变异各1例。结论:B组方案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患者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