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致倦库蚊传播登革病毒可能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实验室通过病毒分离和传播试验,确定致倦库蚊是否能传播登革病毒。方法:1.用大剂量登革Ⅱ型病毒(病毒滴度为10^-9~10^-10TCID50)同时喂食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不同时间后用C6/36细胞从蚊体内分离登革病毒。2.用吸食病毒7d后的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攻击小白鼠1d龄乳鼠,两周后取鼠血清进行免疫荧光试验。结果:13d内不同时间均能从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出登革病毒,而致倦库蚊在48h以后不  相似文献   
102.
2008年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鼠形动物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三峡地区鼠形动物种群结构及其密度变化规律,严防鼠害发生和鼠传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5 m夹夜法分4类生境进行调查.结果 三峡库区万州段共捕获鼠形动物79只,隶属2目2科6种,平均鼠密度2.76%.其中长江北岸为2.32%,长江南岸为3.06%.居民室内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小家鼠、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农区以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结论 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2008年4月平均鼠密度为2.76%(79/2863),居民室内鼠密度长江南岸高于北岸,农区水域周边旱地鼠密度高于其他旱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媒介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昆虫分类学技术,鉴定整理中国鼠疫媒介种属和宿主关系及其区系分布;通过微生物学、昆虫生态学综合实验,了解鼠疫媒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学特征。结果 中国鼠疫媒介有63种,其中主要媒介28种,次要媒介35种。结论 明确了中国鼠疫主要媒介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4.
1问题的提出一般情况下医疗设备工作都会使其一些电子元器件温度上升,在有故障的情况下这种温度上升会变得不可接受:烧毁元器件以及设备。有些时候这种温度上升会使设备的精确程度变得不可接受,如磁共振影像信噪比过低。还有些时候这种温度上升会使设备报错、停止工作。遇到后2种情况一般关机一段时间再开机往往设备还能正常工作,但一段时间又出现同样的故障现象,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学、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学、鼠疫宿主动物学、鼠疫媒介昆虫学特征,提出“鼠疫生物地理群落指征、两级分型法和三项指征命名法”;区划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结果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为12型19亚型.阐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生物学特征.结论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型及其亚型的划分,为掌握其生物学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2种捕蚊方法的现场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沿三峡库区按距离大坝远近不同选择3个点,同时使用2种捕蚊方法对居民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蚊虫种类及其构成调查.结果 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均能捕获库区的主要蚊种,但在蚊种构成上有差异,诱蚊灯法捕获的三带喙库蚊数量大于人工小时法,而人工小时法捕获的骚扰阿蚊数量远大于诱蚊灯法;诱蚊灯法适用范围比人工小时法更广泛,可应用于林地、稻田等没有空间限制的环境.结论 2种蚊虫采集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长期系统的调查或监测中,建议使用诱蚊灯法.  相似文献   
107.
莱姆病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亦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1975年,Steere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Lyme、Old lyme和East Hadden三镇发现一组流行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方面与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不同,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时定为莱姆病关节炎,以后,发现该病可致使多器官、多系统受损,而改命名为莱姆病(Lyme disease).  相似文献   
108.
109.
岳玉娟  鲁亮  刘起勇 《疾病监测》2017,32(6):458-461
目的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广州市登革热疫情与空间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于多源地理空间环境数据的获取,Spearman法和多重回归法分析登革热疫情与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登革热疫情与土地利用类型、水体指数、地表温度、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夜晚地表温度和人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和0.705。建立了登革热疫情与人口、夜间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R2=0.278,整体F检验P=0.001,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人口对登革热疫情贡献最大。结论 登革热疫情与人口、经济等社会环境和温度、土地利用类型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今后的登革热防控中,应重点关注地理空间环境中人口密度和地表温度对疫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人蚤实验种群的建立和保持以及遗传稳定性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建立了人蚤实验种群,运用了交叉传代法以保持种群的遗传稳定性;同时运用RAPD技术对人蚤实验种群遗传结构的时间变化作了监测,以确认遗传结构的稳定和传代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5个的时间内,人蚤实验种群的遗传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种群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2088±0.0517和0.2140±0.0787。说明交叉传代法对保持实验种群的遗传稳定性是有效的,RAPD技术在遗传稳定性监测方面的运用也是可行的。同时对RAPD技术在这方面运用时的一些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