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观察可溶性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对体外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以含sCD80-Lin- ker-sCD40L、sCD80、sCD40L编码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或对照病毒载体转染人卵巢癌细胞SKOV3,ELISA检测上清中可溶性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及sCD80、sCD40L蛋白的表达。由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将DCs和自体T细胞共同培养并加入不同上清诱导48h;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诱导的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诱导的T细胞为效应细胞,SKOV3细胞或K562细胞为非特异性靶细胞,通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mse,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ELISA检测证实病毒转染SKOV3细胞上清中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sCD80蛋白和sCD40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791 ng/ml、1.956 ng/ml和1.407 ng/ml。MLR证实,与对照相比,融合蛋白上清诱导的DCs[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100,(0.382±0.053)vs(0.167±0.028),P<0.01;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50,(0.636±0.164)vs(0.311±0.067),P<0.01;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10,(1.245±0.271)vs(0.423±0.156),P<0.01]和sCD40L上清诱导的DCs[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100,(0.341±0.062)vs(0.167±0.028),P<0.01;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50,(0.567±0.106)vs(0.311±0.067),P<0.01;刺激-反应细胞比例1:10,(1.098±0.263)vs(0.423±0.156),P<0.01]刺激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LDH释放实验提示,sCD40L上清诱导的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非特异性杀伤活性显著强于对照SKOV3组[(42.28±6.27)vs(22.49±3.56),P<0.01]和K562组(47.94±6.72)vs (26.33±2.89),P<0.01],而融合蛋白上清诱导的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非特异性杀伤活性显著强于sCD40L上清诱导的T淋巴细胞[sKOV3组为(58.97±8.92)vs(42.28±6.27),P<0.05;K562组为(66.55±9.43)vs(47.94±6.72),P<0.05]。结论:可溶性sCD80-Linker-sCD40L融合蛋白能有效诱导体外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对肿瘤免疫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33.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转移性黑素瘤患者在接受了ACT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出现了持久的完全消退,显示了ACT在肿瘤治疗中的强大潜力。基因修饰淋巴细胞技术进一步为我们打开了肿瘤ACT治疗新领域的大门。肿瘤ACT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鉴定出肿瘤细胞上合适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靶点,从而使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或基因修饰淋巴细胞只攻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肿瘤组织过表达的分化抗原、共有非突变的肿瘤抗原以及肿瘤间质来源的抗原等大多在正常组织上有低水平表达,并非肿瘤ACT治疗的合适靶点。相反,共有突变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病毒癌基因编码的抗原以及个体肿瘤的独特驱动性突变产物有望成为肿瘤ACT治疗的理想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很可能来自于免疫靶向个体肿瘤的独特的突变抗原,尤其是对肿瘤致癌性至关重要的基因的突变产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 ,NTS)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生长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0 例经部分肝切除术治疗的HCC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NTS 、神经降压素受体1(neurotensin receptor 1,NTR 1)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Hep3B 细胞为基础,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和RNA 干扰技术构建不同NTR 1 表达水平的HCC 细胞系。利用BrdU增殖实验、AnnexinV凋亡实验、划痕修复实验、Transwell 侵袭实验来观察不同NTS 处理和不同NTR 1表达水平的细胞在增殖、凋亡、迁移、侵袭上的差异。结果:NTS 、NTR 1 表达与HCC 患者包膜完整性和门静脉癌栓浸润等转移指标密切相关。外源性NTS 刺激和高表达NTR 1 对Hep3B 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无影响。Hep3BNTR 1hi细胞的划痕修复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高于Hep3Bwt细胞,Hep3BNTR 1-细胞的划痕修复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低于Hep3Bwt细胞,同样NTS 处理的Hep3Bwt、Hep3BN TR1hi细胞的划痕修复率和侵袭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HCC 组织中NTS 、NTR 1 高表达与肝癌高侵袭性相关,外源性NTS 刺激和高表达NTR 1 不影响HCC 的增殖凋亡,但会增强其侵袭性。   相似文献   
35.
刘婷  赵华  魏枫  王扬  任秀宝 《天津医药》2018,46(9):937-941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和N1(HMGN1和HMGB1)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 91 例 NSCLC 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标本胞浆中 HMGB1 和HMGN1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表达率。分析HMGB1和HMGN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HMGB1和HMGN1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1例患者中HMGB1和HMGN1细胞胞浆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36/91)和31%(28/91),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319,P<0.001)。晚期NSCLC(Ⅲ~Ⅳ期)的HMGN1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NSCLC(Ⅰ~Ⅱ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HMGN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HMGN1高表达的NSCLC患者预后稍劣于低表达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MGN1可能成为一种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6.
李俊峰  魏枫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903-5905,5908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手术病例,研究TGF-β1与不同甲状腺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甲状腺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种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1)结节性甲状腺肿在手术病例中所占的构成比最高。对部分曾行术前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B)检查的病例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体符合率为84.48%。(2)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结论推测TGF-β1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可为甲状腺癌诊断治疗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37.
CD40L和CD40的相互作用在胸腺依赖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调控中居于重要地位。研究表明,CD40L具有对肿瘤直接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抗瘤免疫的激活作用。在对CD40L转染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些研究进一步揭示了CD40L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应激如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时容易促使代谢紊乱迅速恶化,需使用胰岛素治疗以度过急性期,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期间对48例糖尿病急性心脏血管疾患及颅脑术后患者行胰岛素泵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背景与目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域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s 3,Tim-3)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疾病免疫逃逸和疾病临床预后明显相关。该研究旨在探讨负性共刺激分子Tim-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浸润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NSCLC患者中Tim-3的表达水平,分析肿瘤组织浸润巨噬细胞Tim-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Tim-3的表达水平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im-3主要分布于巨噬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中;Tim-3在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02、0.045和0.022);Tim-3在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可显著影响NSCLC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在Ⅲ期NSCLC患者中,Tim-3的表达越高,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越短(Ⅲ期:χ2=12.910,P=0.000,中位OS分别为80和32个月)。而且,Tim-3的表达水平与Ⅲ期NSCLC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也显著相关(χ2=6.135,P=0.013,中位DFS分别为41和24个月),高表达Tim-3的NSCLC患者DFS短。另外,在Ⅲ期NSCLC患者中,Tim-3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OS和PFS呈负相关(χ2=4.737,P=0.030,中位OS分别为80和47个月;χ2=5.882,P=0.015,中位DFS分别为41和24个月)。结论:Tim-3在肿瘤免疫中起负性调节作用从而促进免疫逃逸,对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N1(high mobility group B1 and N1,HMGB1 and HMGN1)在宫颈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蜡块标本,其中Ⅰ和Ⅱ期各50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MGB1、HMGN1、CD3和CD8的表达.根据总体的染色强度将HMGB1和HMGN1分别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根据有无细胞质表达分别分为有胞质表达组和无胞质表达组.分别比较高、低表达组间及有、无胞质表达组间肿瘤组织内CD3+和CD8+细胞数.结果:肿瘤组织内HMGB1和HMGN1的表达强度及有、无胞质表达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级均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HMGB1与HMGN1两者的胞质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HMGB1和HMGN1有胞质表达组的CD3+和CD8+细胞较无胞质表达组要高(P<0.05).结论:宫颈癌细胞HMGB1和HMGN1的胞质表达与肿瘤组织内高水平TILs相关,这一发现有望为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