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8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例1 患者女,15岁。偶然发现右眼视力下降3个月,于1999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无眼外伤史及眼红痛史,当地曾按“黄斑病变”治疗未见好转。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数指/20cm,左眼0.2矫正视力1.0。右眼前节无异常,右眼鼻下方相当于睫状体及脉络膜前部的玻璃体内见棕色实性隆起,表面呈萎缩斑样改变。眼底视盘色正常,边界不清楚水肿,全视网膜脱离,黄斑受累。右跟彩色超声多谱勒(CDI)检杏提示:睫状体实性占位病变、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总结脉络膜上腔出血的超声显像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14例内眼手术后发生的驱逐性脉络膜上胜出血患者的超声显像特点及手术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经超声波检查明确了脉络膜上腔出血的诊断,可见出血1周后血凝块开始液化,结合B起检查,其中13例于出血后平均15.4天再次手术引流积血,证实血凝块完全液化。结论 超声波检查对脉络膜上腔出血的诊断有较大价值,一般脉络膜上腔出血后2周左右手术时机最佳。  相似文献   
33.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属热带气候,特别是沿海地区常年湿热,为疟疾流行高发区。笔者在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莫西比利国立医院中医艾滋病门诊工作期间,接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45例,在治疗观察3~18个月过程中,该人群疟疾感染发病率达90%以上,并且疟疾反复发作导致贫血、变态反应、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34.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致盲眼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的主要致盲原因。由于疾病的自身特性以及眼屏障的存在使得CNV的治疗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向,随着分子材料学的进展,纳米粒子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基因治疗载体。纳米粒子,特别是聚乳酸(PLA)及与聚乙醇酸(PGA)的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可安全长效地介导体内、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转染。目前采用纳米粒子携带治疗基因通过偶联特异性配体等方式,主要通过玻璃体腔或全身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可安全有效地抑制实验性CNV。(国际眼科纵览,2012,36:346—352)  相似文献   
35.
超广角荧光血管造影(UWFA)是近些年眼底成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同时结合了超广角眼底成像技术和荧光造影的血管显影特点,为临床观察周边视网膜血管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关于UWFA的研究涉及各类眼底疾病。不仅帮助人们更完整地认识了眼底病变的特征,同时还对疾病的治疗规范、监测及预后评估产生了影响,具有很大的临床及科研价值。本文对近年UWFA技术的更新和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熟练掌握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法是眼科医师的基本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文斌 《眼科》2002,11(3):133-135
眼底检查是诊断内眼疾病最基本的方法。除了现代眼底影像诊断技术之外 ,眼底检查方法有三种 :①直接检眼镜检查法。②间接检眼镜检查法。③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 185 1年德国医学家、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HermannvanHelmholtz发明了检眼镜 ,185 2年秋他发表了“用检眼镜在活人眼检查视网膜的描述” ,用简单的器械 ,可直接观察活体人眼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视神经等 ,这是医学史上划时代的贡献。时至今日 ,仍然是眼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常规检查方法之一。然而间接检眼镜及裂隙灯眼底显微镜检查方法的普及仍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7.
莫静  魏文斌  汪东生  王光璐 《眼科》2010,19(6):422-425
目的 研究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多种眼内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设计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象 49例(52眼)未行治疗的多种眼内肿瘤的OCT图像.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OCT检查(Zeiss StratusOCT Model 3000)的49例(52眼)未行治疗的眼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对各种肿瘤的OCT图像进行分析.肿瘤诊断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病史、跟底镜下表现并综合眼底血管造影、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眼眶CT和MRI结果.其中1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及3例睫状体肿瘤在局部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 2例脉络膜转移癌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主要指标OCT图像表现.结果 42眼脉络膜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27眼、脉络膜转移癌2眼、脉络膜血管瘤5眼、脉络膜骨瘤8眼)的OCT表现为瘤体处视网膜及色素上皮层(RPE)光带隆起,伴不同程度的反射强度改变及层次紊乱,光带后瘤体为暗区 瘤体局部(27眼)和黄斑部(27眼)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内(下)高反射点仅见于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的RPE光带反射显著增强且极不规则.7眼视网膜肿瘤(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2眼、视网膜血管瘤5眼)的OCT表现为视网膜光带隆起,反射强度不均匀,RPE光带不能显示 3眼可见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脱离.其中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隆起的视网膜光带可见特殊的虫蚀样外观.3眼睫状体肿瘤(黑色素瘤1眼、无色素上皮腺瘤2眼)OCT未能扫描到瘤体,2眼黄斑部OCT正常,1眼黄斑部视网膜水肿伴神经上皮层浅脱离.结论 OCT可显示肿瘤继发性的瘤体局部和邻近的视网膜及黄斑部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肿瘤的性质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38.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出血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过去一般认为多由于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近年来,由于急诊胃镜的广泛开展,发现许多患者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或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本文报告我院经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非静脉曲张破裂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26例。 1 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 男23例,女3例;年龄26~70岁,平均43.6岁。肝硬化诊断主要依据慢性肝病史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门静脉高压症侯群及B超检查而确诊。 1.2 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所见出血病灶为;上消化道急性粘膜病变20例,占同期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45.4%,消化性溃疡6例,占同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13.6%。  相似文献   
39.
病例:女,15岁。因胸痛、心悸、呼吸困难3天,于1990年10月29日入院。一个多月前受凉后起病,开始咳嗽,继之出现畏寒、发烧,在当地卫生院拟诊“感冒”而给予中药治疗,病情无好转。近三天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而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风心病、室间隔缺损?”收入内科。查体:T35℃,P128次/分,R34次/分,BP14/9.4KPa。慢性病容,体质消瘦。双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及少许哮鸣音及散在湿罗音。心尖搏动弥散,可触及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Ⅲ级以上连续性全收缩期杂音,呈递减型,向左腋下传导,偶闻及海鸥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RBC3.38×10~(12)/L,Hb1089/L,WBC 14.4×10~9/L,N76%,L24%。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房负荷  相似文献   
40.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myc gene in rabbit carotid arteries after stenting. Methods Platinium-Iridium stent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fight carotid arteries of 16 rabbits under vision. 7,14,30 and 90 days after the stenting procedur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VSMCs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c-myc gene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insitu hybridization (ISH)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7 days after stenting, the phenotype of VSMCs changed from contractile to synthetic phenotype; there were a number of proliferative VSMCs in the neointima. At 14 and 30 days, there were synthetic and transitive VSMCs. At 90 days, the phenotype of VSMCs recovered to contractile phenotype. The ultrastructure of typical synthetic phenotype of VSMCs were round, containing a large amount of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mitochondria. Cmyc expression were positive both by ISH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Conclusions C-myc gene expression increases and closely relates to VSMCs proliferation after stenting.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stent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