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8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家血清滴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16例疗效分析庄静宜1王守境1魏文斌2我们于1995年3月~1996年12月,采用自家血清滴眼液治疗丝状角膜炎16例25眼,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丝状角膜炎病人16例25眼。男9例16眼,女7例...  相似文献   
22.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体现在皮肤的病变主要有白色念球菌感染、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紫斑、血肿、下肢丹毒,皮肤损伤后容易出血不止等。笔者在坦桑尼亚期间接触的艾滋病皮肤病变给予中医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1皮疹痒疹1.1湿热流溢、血热生风:患者,男性,1997年出生,诊断AIDS。  相似文献   
23.
张晓君  魏文斌 《眼科》2007,16(2):142-143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关于导致眼部症征的脑和全身疾病的临床交叉、边缘学科,涉及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外科等多个临床专业,是眼科学的一个分支。早在19世纪,欧美的眼科医生就逐渐开始了神经眼科临床工作。上世纪30年代美国眼科学家、被誉为现代神经眼科学鼻祖的Frank B.Walsh博士和William F.Hoyt博士开始编写至今被誉为神经眼科学“圣经”的《临床神经眼科学》(Walsh&Hoyt Clinical Neuro-ophthalmology)第一版,经过上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内科医师的专业加盟,至今神经眼科在北美和欧洲逐渐发展成为由具备神经病学和眼科学双重教育背景的医师从事专职神经眼科工作、其他相关专科医师兼职的临床工作结构。  相似文献   
24.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空间分辨率高且可精确定位大脑功能活动区域的技术,在哺乳动物尤其是猕猴和人类的视觉系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综述了人类大脑功能性磁共振信号的测量原理、方法和定位,介绍了视觉皮层的功能分区,包括已得到普遍承认的11个视觉相关区域,其可能的组织形式是依据共同的离心性分布特点将它们分成数个簇,在一个簇内的各分区有相似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测量正常人的房水闪辉和细胞数量,观察年龄和性别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 221例正常人(442眼).方法 采用FC-2000型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LFCM)非接触、定量地检测了221例正常人(442眼)的房水闪辉和细胞.主要指标房水闪辉和细胞.结果 正常人的房水闪辉平均值为(4.7±2.9)pc/ms,其中<10岁为(3.1±1.0)pc/ms,40~49岁组为(3.8±1.9)pc/ms,≥80岁者达到(11.0±4.8)pc/ms.与40~49岁组相比,5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房水闪辉值均显著增高(P均<0.05),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686),左右眼之间无显著差异(P=512).正常人房水细胞平均值为(0.4±0.7)个,与40~49岁年龄组相比,80岁以上者房水细胞值显著增高(P=0.014),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413),左右眼之间无显著差异(P=0.886).结论 LFCM可定量检测房水闪辉值并了解蛋白浓度和细胞数量,此项检查对定量检测血-房水屏障的改变和前房炎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鉴定葡萄膜黑色素瘤与正常人葡萄膜差异蛋白质,筛选出葡萄膜黑色素瘤相关蛋白.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手术中切除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标本4例以及正常人捐献眼葡萄膜标本4例.方法 研磨组织提取蛋白质后,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进行总蛋白分离,考马斯亮兰染色,Image Master 5.0软件分析蛋白胶图,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通过MASCOT软件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蛋白质信息.主要指标差异蛋白质.结果 建立了葡萄膜黑色素瘤和正常人葡萄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了葡萄膜黑色素瘤与正常人葡萄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30种,其中24种蛋白只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出现.葡萄膜黑色素瘤中表达上调的蛋白5种,表达下调的蛋白1种.这些差异蛋白可能执行新陈代谢酶、信号转导调节、细胞骨架、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结论 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筛选出与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演进相关的蛋白质.需要进一步验证蛋白的定位及功能.(眼科,2008,17:230-234)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葡萄膜黑色素瘤局部切除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45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患者行局部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部位、有无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眼压、视力等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方法、是否联合治疗等干预手段与生存预后的相互关系。将各因素作为协变量与肿瘤转移复发预后建立COX回归模型。 结果 各因素中,肿瘤最大直径和高度(P=0.04)、手术后眼压(P=0.03)、病理分型(P=0.04)、巩膜有无浸润(P=0.03)、肿瘤部位(P=0.01)、切除完整与否(P=0.00)与转移和复发有显著相关意义。20~40个月为肿瘤复发转移高发期。 结论 葡萄膜黑色素瘤局部切除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后20~40个月时应密切随诊观察,必要时联合其他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54-156)  相似文献   
28.
视神经炎病因学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了解临床首诊为视神经炎患者的病因分布,并与西方国家视神经炎病因进行比较。 方法 对204例初诊为视神经炎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和神经内科检查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参照国际认可的诊断标准进行病因学诊断。 结果 113例视神 经炎患者中83例(73.5%)符合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鼻窦炎在该组疾病中较为常见但仅为4例视神经炎患者的可能病因。发现结核性脑膜炎导致的视神经炎2例和梅毒性视神经炎1例。23例(20.4%)患者病因未明。 结论 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视神经炎最常见的病因类型。尽管存在某些病因学和预后方面的不同,该组视神经炎患者的病因分布与西方国家报告较为相似。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67-369)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疑似脉络膜血管瘤35例患者。方法对临床疑似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35例,彩色眼底照相后,行30°及150°视野共聚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主要指标共聚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的成像特征。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为所有35例患者动脉前期或动脉期即显荧光,至动静脉期荧光增强、融合,荧光素渗漏,其间夹杂斑点状弱荧光;静脉早期瘤体呈多湖状,可见血管网形态,晚期荧光素渗漏呈强荧光区。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早期可清晰显现瘤体由脉络膜血管团组成,随后染料渗漏,荧光增强,融合呈强荧光灶。150°广角视野共聚焦激光扫描眼底成像提供了瘤体的整体形态。结论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技术中FFA和ICGA同步造影及全景造影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底血管又是反映全身血管机能状况的窗户。 眼底出血通常指的是视网膜出血.多为视网膜静脉及毛细血管血液回流障碍或血管壁本身的病变所致。视网膜浅层出血表现为火焰状、片状或条状.多因视网膜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静脉阻塞、肾病性视网膜病变、血液病等。视网膜深层出血表现为圆点状.可发生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高血压。视网膜前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