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发病0~4.5 h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非静脉溶栓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基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组记录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下降。结局指标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及患者死亡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患者90 d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16例,其中成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84例,非静脉溶栓32例。静脉溶栓组3个月预后良好53例(63.1%),预后不良31例(36.9%),其中发生出血转化6例(7.1%),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3.5%),死亡3例(3.5%)。非静脉溶栓组3个月预后良好12例(37.5%),预后不良20例(62.5%),其中发生出血转化5例(15.6%),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9.3%),死亡3例(9.3%)。静脉溶栓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NIHSS评分、高血压与90 d不良预后相关(P0.05)。静脉溶栓组和非静脉溶栓组相比,静脉溶栓组有更好的临床预后及更低的死亡率,两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尽早实施静脉溶栓对改善近期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脑缺血溶栓分级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不同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评价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对符合静脉溶栓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行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并记录脑缺血溶栓分级(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TIBI)。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3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分析前循环不同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患者3个月预后。结果共入选46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患者19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患者27例。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 TCD监测TIBI分级提示血管再通者,ICA闭塞组5.26%,MCA闭塞组55.56%。ICA闭塞组与MCA闭塞组比较,MCA闭塞组90 d随访生活自理及良好预后的比例均高于ICA闭塞组,死亡率低于ICA闭塞组,而两组间溶栓后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可获得血管再通,尤其是MCA闭塞患者;溶栓前后TIBI血流分级变化可反映大动脉血管再通情况,且有助于判断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3.
脑干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残废率高.CT问世以后,本病可以得到迅速准确的诊断.我们对50例经头颅CT确诊为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预测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0例进展型脑梗死与同期住院随机抽取的106例非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进展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2.44±9.13a,非进展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57±10.82a,(P<0.05);进展组有近期感染史21例,非进展组有8例,二者有显著性的差异(X2=15.44,P<0.01);进展组有糖尿病史25例,非进展组有15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1.16,P<0.01);进展组有高脂血症史46例,非进展组有43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10.67,P<0.01)。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高血压病史、吸烟、性别构成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近期感染、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预测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副肿瘤综合征是伴发恶性肿瘤发生的一类综合征,它不是肿瘤直接侵袭引起,也不是肿瘤放化疗、营养不良或巧合感染所致。综合征与肿瘤无直接关系,但和肿瘤相伴,或前或后或同时发生,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中发生在神经系统的称为副肿瘤神经综合征,由Bra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系由全身性或系统性恶性肿瘤在中枢、周围神经所引起的远隔效应,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发生副肿瘤综合征的比例不同,其中以肺癌和胃肠道肿瘤较多见。现将所见1例以周围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 ocysteinemia,Hhcy)对缺血性卒中(IS)患者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缺血性血管病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参照同期选取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者按血浆Hcy水平将其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IS再发、死亡及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其中Hhcy组IS再发率(52.63%)显著高于非Hhcy组(24.67%)(P<0.01);死亡事件发生率(12.63%)亦显著高于非Hhcy组(3.33%)(P<0.01);冠脉缺血事件发生率(18.95%)明显高于非Hhcy组(10.00%)(P<0.05);外周动脉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26%和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2种以上缺血性事件的患者Hhcy组(17.89%)显著多于非Hhcy组(5.33%)(P<0.01);Hhcy组患者5年内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率(57.89%)显著高于非Hhcy组(32.0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升高是IS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74;95%CI1.119~1.233;P<0.05)。结论 Hhcy与IS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再发及死亡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支架置人及球囊扩张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短期效果.方法 对2005-2007年收入我科的24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实施支架置入 球囊扩张术,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TCD)评价其疗效.结果 术前锁骨下动脉狭窄均>85%,椎动脉逆行显影19例,淡影5例.24例患者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均明显改善,椎动脉反向血流消失,术前患、健侧收缩压差为(38±16)mmHg,术后为(10±6)mmHg.除1例穿刺部位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架置人 球囊扩张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的有效手段,术后严格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TCD可以连续及动态观察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方向和速度,观察颅内其他动脉被盗血的影响程度,是盗血综合征的敏感指标,且检查费用低廉、无创伤性,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伴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脑卒中复发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65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的脑梗死患者采用自膨式支架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为介入组;另外74例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分组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即是否同意接受PTAS,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NIHSS、MMSE评分变化,记录脑卒中和死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预后相关因素分布并无显著差异,合并其他脑动脉狭窄分布也无显著差异;入组时NIHSS、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但介入组3个月、6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介入组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TAS是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改善康复预后的有效措施,并可能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