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后抗动脉硬化的远期效果。方法:39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治疗过程中均使用保护伞,术后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PTAS术后再狭窄情况。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血管狭窄率为82.02%,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0.13%,较术前明显下降,其中24例脑梗死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38±3.16,治疗后为5.42±2.7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为21.79±3.05,治疗后为22.63±2.5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未再发作。平均随访21个月,再发脑供血不足3例,TIA2例,脑梗死1例:6例均存在治疗依从性差、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情况,其余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无卒中症状再发,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支架部位血管通畅良好,未出现血管再狭窄。结论:PTAS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微创、有效的方法,术中使用保护伞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术后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可能降低远期再狭窄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口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患者临床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5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进行分组,20 mg组153例,40 mg组137例,60 mg组19例,80 mg组47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及主要危险因素控制用药种类分布和NIHSS评分.结果 各组患者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和主要危险因素控制用药种类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NIHSS评分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41,P=0.045),应用卡方分割法进一步检验,显不20~40 mg组与60~80 mg组NIHSS评分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有效率分别为32.76%、50.00%,x2=6.941,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剂量为急性脑梗死临床康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为1.382,95%可信区间1.111~1.719,P=0.004.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改善患者康复预后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狱窄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及术后抗动脉硬化效果的远期疗效. [方法]31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均应用保护伞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术后随访观察6-31个月.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血管狭窄率82.92%,术后为10.22%,较术前明显下降,其中11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9例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改善,TIA患者未再出现症状发作;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随访期间脑缺血症状再发患者5例(脑供血不足3例,TIA1例,脑梗死1例),经过分析以上患者有治疗依从性差,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免疫异常情况存在,其余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无卒中症状再发,TCD检查显示支架部位血管保持再通良好. [结论]PTAS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低创、有效的手段,术中应用保护伞可提高安全性,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并普罗布考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耿赤子  魏建朝 《安徽医学》2015,36(12):1467-146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使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脑血管储备( CVR)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时间以及治疗方法,12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A 组(29例,发病12 h 以内开始常规治疗)、对照组B 组(33例,发病12 h 以后开始常规治疗)、治疗A 组(29例,发病12 h 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B 组(32例,发病12 h 以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增加值( MFV1-MFV0)、CVR、动脉指数( PI)及两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量Δ(MFV1-MFV0)、ΔCVR、ΔPI。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SSS 评分、MFV1-MFV0及CVR 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PI 值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A、B 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相应对照组( P <0.05);治疗A 组Δ( MFV1- MFV0)、ΔCVR、ΔPI 高于治疗B 组相应指标(P <0.05)。结论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改善患者CVR。早期使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VR 功能改善作用较为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而为动脉硬化及TIA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1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患者责任血管状况进行评价,并以对照组Hcy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进行研究.结果 Hhcy组患者责任血管病变较非Hhcy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经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优势比为4.707(95%CI:1.992-11.123).结论 Hhcy与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the lesion degree of relative arteries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ystem in hope for finding a new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the therapy of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TIA. Methods We determined the free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of 119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ystem TIA and 52 age-and gender-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assessed the relative arteries of patients by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And we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 group and non-hyperhomocysteinemia (Nhhc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s, then we researched the lesion degree of relative arteries of the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statistical deference in the lesion degree of relative arteries between Hhcy and Nhhcy group. By Ordinal regression analysis,we found that Hhcy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artery lesion of TIA patients ( P < 0.01 ;OR = 4. 707 ;95 % CI : 1. 992-11. 123 ).Conclusion Hhcy might b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artery lesion in TI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关系,为TIA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跟踪,并以对照组Hcy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结果Hhcy组2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Hhcy组(64.58% vs 43.6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3.975,95%CI:1.548—10.206)。结论Hhcy与TIA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各60例。溶栓组静脉给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溶栓组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28d,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溶栓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90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治疗后90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13.3%,溶栓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发病到治疗时间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近远期疗效,也有很好的安全性,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发病到治疗时间为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缺血性脑卒中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那些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明确危险因素患者的致病作用尤为突出,同时近年研究还发现Hhcy是卒中患者的重要致残因素,而关于其在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及CT特点。方法 分析36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结果 50岁以上占97.2%,高血压病为主要病因,主要临床特征有眩晕、头痛、眼震、共济失调。保守治疗34例,32例成功,2例死亡;手术治疗2例,均好转。结论 本病应早确诊, 治疗及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20.
降纤酶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纤酶是蛋白水解酶.我们应用丽珠降纤酶治疗40例急性期脑梗死,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临床确诊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头颅CT排除脑出血;②发病在12小时以内,头颅CT阴性或进展型卒中可延长到24小时;③年龄在35~80岁,除外TIA;④血压102~202/60~120mmHg;⑤无出血性疾病史;⑥血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PTA)、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小板在正常范围;⑦无昏迷;⑧有肢体功能障碍,肌力不超过Ⅲ级.根据上述标准入选40例为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2~80岁,平均58.9±7.9岁.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8~78岁,平均58.4±-7.8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所用降纤酶为丽珠集团苏州新宝制药厂生产的丽珠降纤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