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为研究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机制及评价治疗,提供简单易行的大鼠心室重构实验模型。方法大鼠以3%戊巴比妥钠麻醉,经气管插管,左胸第3、4肋间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周后行心脏彩超左心室功能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内大鼠死亡率为23.3%,存活4周的大鼠心肌梗死率可达76.7%,心室功能及心肌组织发生了改变。结论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为研究心室重构提供稳定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CIMT及粥样斑块;根据CIMT及斑块情况,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弥漫性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中MMP-9、hs-CRP浓度,分析超声结果与血清MMP-9、hs-CRP浓度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弥漫性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各组之间相比,血清中MMP-9、hs-CRP浓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MMP-9、hs-CRP浓度增高与CIMT的厚度、斑块的不稳定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小板活性CD63、CD62P表达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测定60例高脂蛋白血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2周前后血小板活性CD63、CD62P水平的变化. 结果 60例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血小板CD63、CD62P测定值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抗血小板活化、抗炎等机制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 ACS患者50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1例;健康对照者10例.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IL-17水平较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根据不同组别的亚组分析发现,不稳定型斑块组IL-17水平较稳定型斑块组明显增高(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IL-17水平无关,各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IL-17水平增高,IL-17有望作为ACS斑块稳定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高血清脂蛋白(a)[LP(a)]血症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的关系。方法对152例成功在我院行PTCA+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检测患者血LP(a)水平,对其一般临床资料也作一调查。统计学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LP(a)升高例数、吸烟、糖尿病方面有明显区别,结果达到统计学差异;其他一般临床情况并未见明显差异。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P(a)水平是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6,其RR为2.648,95%可信区间为1.066~6.575。其他因素如吸烟、糖尿病、支架类型也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有关。结论 LP(a)水平升高是发生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损伤心肌的修复效果,为进一步提高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22只大鼠参照Olivette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共16只进入实验终点,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8)梗死区注射P 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组,n=8)梗死区注射BMSCs.术后喂养4周,行心脏彩超,取心脏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的分布、分化及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标记CM-Dil和cTn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双重阳性的心肌样细胞在梗死区分布.与C组相比,M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s)、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有明显改善(P<0.05),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BMSCs可在心肌梗死的大鼠心脏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提高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产物sFas的水平,并观察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心功能不全患者77例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同时选择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对象的sFas和β2-MG水平。结果各组CHF患者的sFas和β2-M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随心功能的加重sFas和β2-MG的水平也显著上升。同时发现在心衰患者中β2-MG与sFas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81,P<0.01)。结论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心衰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且随心功能的下降细胞凋亡的程度加重;而β2-MG可能也参与了心肌细胞调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apo(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并给予传代以进行实验,并采用α-act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细胞鉴定;分别给予apo(a)、apo(a)+整合素αⅤβ3单克隆抗体LM609及单独LM609干预细胞,采用细胞计数和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相关信号蛋白的变化。结果:所用实验细胞经鉴定均为血管平滑肌细胞;apo(a)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但这一作用能被整合素αⅤβ3单克隆抗体LM609所对抗,单独的LM609干预对细胞生长并无影响;Western blotting显示apo(a)能促进黏附斑激酶(FAK)磷酸化,并使总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磷酸化形式均表达减少,而LM609能对抗apo(a)的这些作用。结论:Apo(a)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整合素αⅤβ3介导的, 以致FAK活化,进而TGF-β1表达及磷酸化均减少。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指标CD62P(P-选择素)、CD63的变化。方法:取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CD62P(P-选择素)、CD63,自动生化仪测定肾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尿微球蛋白。结果:高血压组CD62P(P-选择素)、CD6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分级水平的增高而增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分级水平的增高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P-选择素)和CD63过度表达有一定的关系,表明其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冷盐水灌注导管在阵发性心房纤颤(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采用阶段性线性消融经验性电隔离所有存在肌袖电位的大静脉,功率:30~40W;温度控制:50℃。结果 成功隔离14根肺静脉,2根上腔静脉。所有病例即刻成功,无并发症。结论 冷盐水灌注导管电隔离大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