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肉芽组织中Ⅲ型胶原(collagenⅢ)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4组,除正常组外,余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30mg/kg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4组动物以10%水合氯醛1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下大鼠背部脊柱左侧相同部位制作直径2cm溃疡,分笼饲养。各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及溃疡换药,分别为:治疗组:清利活血汤14.5g/kg.d,三黄生肌纱条换药1次/d;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片72.4mg/kg.d,凡士林纱条换药1次/d;模型组、正常组:生理盐水2ml/次.d;生理盐水纱条换药1次/d。用药15天后处死大鼠,切取溃疡面肉芽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collagenⅢ、bF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ollagenⅢ、bFGF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collagenⅢ、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collagenⅢ、bFGF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鼠collagenⅢ、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可提高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肉芽组织collagenⅢ、bFGF含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凡士林。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评价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分期治疗上的成本效益,并将分析重点放在新近批准的药物制剂上。对于处于局限期的病人,辅助性化疗似乎更具成本效益,但公开发表的数据较少。对于局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化疗,手术和/或放疗)可能是具有成本效益的,但目前缺乏高质量的经济评价。在可以接受的增量成本效益下,三代化疗可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一线治疗。在二线治疗中,新的制剂(多西紫杉醇,培养曲塞和埃罗替尼)具有令人满意的成本效益。该文提示:当病人身体状态不错时,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具备成本效益的;多数情况下,每一个生命年病人的增量成本效益比率低于50 000美元。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由"疾病医学"逐渐向"预防医学"转变,"预针刺"以其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驱邪扶正、固护正气进而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预针刺"的现代作用机制为切入点,从其抑制炎症、调节激素、抑制线粒体损伤、修复细胞损伤及减少细胞凋亡方面进行阐述,总结目前"预针刺"治未病的可能作用靶点,期冀为"预针刺"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预防和减少远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我科对30例新生儿缺血氧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和脑活素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科于1993年1月~1997年1月收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58例。全部患儿均有明显的围产期缺氧窒息史,生后12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均经CT证实,轻度:散在局灶低密度影分布2个脑叶内;中度: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消失,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度。所有患儿均符合1989年制定的HIE诊断及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PLTZ)联合应用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在儿童中是否会导致肾毒性的发生率增加,及其他可能增加肾毒性的混杂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治疗的250例患儿,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治疗前肾功能正常并接受至少48 h的VAN治疗的患儿被纳入分析。其中125例患儿接受至少48 h的PLTZ联合VAN静脉滴注(联合组),余125例接受VAN治疗(VAN组)。对肌酐和尿素氮等检验数据和主要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联合用药的风险因素对治疗后7天内肾毒性发病率的影响。其中,肾毒性的主要终点定义为血清肌酐浓度至少增长1.5倍。结果  共有250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有125例同时接受至少48 h静脉滴注PLTZ与VAN(联合用药组)治疗,另外共有125例接受VAN和头孢吡肟而不接受PLTZ治疗(单纯VAN组)。联合用药组肾毒性发生率为48.8%(61/125),单纯VAN组为12.0%(15/125)。与单纯VAN治疗相比,PLTZ与VAN联合治疗显示肾毒性的发生率增加6.99倍(OR=6.99,95%CI=3.67~13.30,P=0.001)。结论  VAN联合PLTZ治疗可以显著增加患儿的肾毒性发生率。与成人的研究结果相比,儿童中联用VAN与PLTZ可能存在更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全国来我院进修的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拓展不良反应监测和提高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36家1 400名进修人员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对象的基本资料、不良反应基本知识及对不良反应呈报工作的认知度。结果 汇总的有效问卷为1 116份,有效率为79.71%,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概念、不良反应呈报内容、WHO成员国不良反应呈报方式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的概念这些知识的了解方面,正确认知度分别为23.14%、27.32%、21.59%和20.59%,一级医院在不良反应知晓度方面确实相对不足,而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之间未见这种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进修的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掌握并不一致,对上报工作的总体认知度不高。结论 应加强对临床一线医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判断水平以提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肉芽组织中内皮素-1(ET-1)、白介素-1(I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4组,除正常组外,余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4w后,禁食16 h状态下腹腔注射STZ 30 mg/kg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4组动物在空腹8h以10%水合氯醛1 ml/100 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下用打孔器于大鼠背部脊柱左侧相同部位制作直径2 cm溃疡,止血后以无菌纱布包扎,分笼饲养.各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及溃疡换药,分别为:治疗组:清利活血汤14.5 g·kg-1·d-1,三黄生肌纱条换药1次/d;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片72.4 mg· kg-1·d-1,凡士林纱条换药1次/d;模型组、正常组:生理盐水2 ml/d;生理盐水纱条换药1次/d,用药15 d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法测定IL-1、ET-1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bFGF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1 、ET-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bFGF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鼠IL-1 、ET-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鼠IL-1 、ET-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可下调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肉芽组织ET-1、IL-1含量,上调bFGF含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凡士林.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或偏食,饮食无规律,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中医病名归属"恶食"、"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等。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患厌食的患儿多数拒用针药,不能配合治疗,甚至被迫停止治疗。捏脊疗法是中医学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治疗小儿疳积、厌食症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疗效确定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可引起间质性肺疾病(ILD),引起ILD的平均时间为24~42d,发生率为0.44%~2.0%,病死率为0.12%~0.5%。ILD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干咳和发绀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弥漫性浸润性阴影及蜂窝状间质阴影。高龄、男性、吸烟史、ILD史和长时间用药等为吉非替尼致ILD的危险因素。用药期间应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一旦发现ILD应及时停药,并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