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转化生长因子是一组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功能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近年发现 ,人类组织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胚胎发育、创伤愈合、造血、骨重建、免疫调节、抗肿瘤免疫等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们采用固相酶联免疫 (ELISA)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TGFβ1含量 ,旨在探讨 TGFβ1的变化特点及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48例乳腺癌患者均为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女性住院患者 ,平均年龄 (5 3 .7± 1 0 .4)岁 ,同时以 3 5例乳腺小叶增生的女性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 ,平均年龄 (4…  相似文献   
52.
陈涛  高燕渝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64-2465
目的评估环境中鲍曼不动杆菌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方法采集相应环境标本,分离鉴定其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临床分离菌和环境分离菌的耐药性差异。结果自临床患者分离了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自环境物品表面采集了20份样品,分离出了1株鲍曼不动杆菌。经检测临床和物体表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结论临床分离株与环境物表分离菌具有高度一致性,提示环境中存在的鲍曼不动杆菌有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须加强医院环境消毒和监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皮肤软组织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利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分层均衡随机单盲试验设计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 1 9例及环丙沙星片 2 1例共 4 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项目基本相似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与环丙沙星片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4 .74 %和 90 .4 8% ,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 94 .74 %和 94 .1 1 % ,细菌清除率为 94 .74 %和 1 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0 %与 1 4 .2 9%。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是—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强 ,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方法 :采用区组分层均衡随机单盲试验设计 ,分别完成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试验药 2 0例及对照药 2 3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绗病例的———般项日基本相似 ,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1 0 0 %利 91 .30 % ,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 1 0 0 %和 89 4 7% ,细菌清除率均为 1 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 2 5 %、4 .1 7% ,试验组 1例病人因较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正常 ,余反应轻微 ,无…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2001年4月~2002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产ESBLs株的初筛,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作确证试验,并测定产ESBLs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6.4%和18.2%。产ESBLs菌株多呈多重耐药,耐药性由高至低依次为环丙沙星(93.3%)、头孢噻肟(70%)、头孢哌酮/舒巴坦(66.7%)、氨曲南(63.3%)、阿米卡星(36.7%)、头孢西丁(20%)、头孢他定(16.7%)、头孢吡肟(10%),亚胺培南100%敏感。结论 产ESBLs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最可靠药物。  相似文献   
56.
肠杆菌科细菌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2005年10月~2006年4月临床分离的120株肠杆菌科细菌检测qnrB的分布,同时研究qnr阳性菌株与blaSHV、bhtCTX-M或质粒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Q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碱裂解变性法提纯质粒DNA,PCR法检测qnrA和qnrB的存在,接合实验验证qnr的转移性.扩增qnrB全序列、测序.对所有qnr阳性菌株,采用nitrocefin法检测qnr阳性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多重PCR法检测blaSHV、btaCTX-M及多种质粒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12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qnrA和qnrB的检出率分别为30.8%与27.5%,其中13株细菌同时检出qnrA和qnrB;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细菌及大肠埃希菌qnr的检出率分别为52.9%、59.3%和50.0%.17株细菌可扩增出681bp的全序列片段.测序结果显示,部分菌株包含qnrBl;另有4株细菌的qnrB序列相同,但与qnrB3相比存在3个位点核苷酸序列突变(201位A→T,271位T→G,498位G→A)而导致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存在2个位点差异,为新的qnrB亚型(qnrB6),GenBank注册号为:EF520349.所有qnr阳性菌均可使nitrocefin纸片变红色.qnr阳性菌中,49株(89.1%)包含blaSHV或blaCTX-M;约70.0%可检测到质粒型AmpC相关的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有18和16株细菌可扩增到blaDHA及blaEBC.结论 我院临床存在qnr阳性菌株的流行,发现一种新的qnrB亚型(qnrB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