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目的与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18F-脱氧葡萄糖(18FDG)双核素同时采集法(DISA)SPECT心肌显像对比,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硝酸异山梨酯单用及合用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检测冠心病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存活心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肥厚型心肌病和冠心病为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疾病。有关冠心病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临床特点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重点分析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90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本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7月收入院的病例 ,年龄 17~ 74岁 ,平均 (5 1± 11)岁。其中男性 74例 ,女性 1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 ,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心脏病或其…  相似文献   
63.
聚-乳酸-乙醇酸涂层冠状动脉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聚 乳酸 乙醇酸 (PLGA)涂层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PLGA(D、L LA :GA为 6 0∶4 0 )浸涂Dragon支架制成PLGA涂层支架组 ,Dragon支架作为对照组 ,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 ,7d期和 30d期各 8只猪 ,每只猪置入上述各 1枚支架。支架置入前、后即刻及终点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支架置入前及终点时的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血压、心率、体重、全程的行为状态。处死动物后取出支架置入段冠状动脉 ,制备标本 ,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组织学观察测量 ,取肺、胃、小肠、大肠、肝、肾以及支架血管段供血的心室壁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组均未发现骨髓抑制、溶血 ,对肝、肾功能及代谢无明显影响 ,两组中心率、血压、体重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对行为状态无影响。所有支架置入成功 ,7d期两组中冠状动脉无狭窄 ,30d期两组中各有 1支冠状动脉狭窄 (>5 0 %直径狭窄 )。 7d期两组均见完全内皮化。 7d期对照组 2个、涂层支架组 1个支架血管段形成血栓 ,30d期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未见明确的炎症反应细胞。未发现肺、胃、小肠、大肠、肝、肾以及支架血管段供血的心室壁与PLGA涂层支架有关的病理损害。结论 PLGA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 30d的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64.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室壁运动异常(WMA)节段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前后收缩功能改善与否,并和未行血运重建术的患者比较。旨在:①比较血运重建术与否对WMA节段收缩功能改善的影响:②分析血运重建术后WMA节段收缩功能改善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发现:①血运重建组术后746%的WMA收缩功能改善,而非血运重建组>4个月随访仅15%功能改善,即对MI相关冠脉的血运重建术可以使OMI区域WMA节段的收缩功能改善,即使是病程较长的OMI。②WMA节段血运重建术后收缩功能能否改善主要与其术前的收缩功能障碍程度有关:收缩运动减弱的节段约90%左右可望在血运重建术后改善其功能,而无运动或矛盾运动的节段仍有30%左右手术后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6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6岁。原发高血压史 6年 ,血压最高达 2 5 0 / 1 5 0mmHg( 1mmHg =0 .1 33kPa) ,一直以福辛普利 1 0mgbid控制血压在 1 40~ 1 2 0 / 1 0 0~ 80mmHg ,否认糖尿病、高脂血症 ,无烟酒嗜好。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作胸前区憋疼 ,向左肩、后背放射 ,持续 1~ 2min ,经舌下含化速效救心丸缓解。入院当日再次发作剧烈胸前区疼痛 ,伴大汗、恶心 ,持续 3h不缓解入院。心电图示Ⅱ、Ⅲ、aVF和V4~ 6、V7~ 9导联ST段抬高 0 .1 5~ 0 .40mV ,心肌肌钙蛋白T亚基 ( + )。诊断 :急性下壁、侧壁、后壁心肌梗死。发病 4h行急诊PCI。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修复梗死心肌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14头小型猪分别采外周血200 mL用于EPCs分离、培养,10~14 d后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移植EPCs组[(1.16±1.07)×107个细胞/头,n=7]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7),比较4周时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移植4周后,EPCs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壁、前间壁厚度,心输出量和左室等容收缩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与细胞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移植前LVEF显著降低(0.59±0.07比0.70±0.09),室间隔(0.56±0.05 cm比0.66±0.06 cm)、侧壁(0.52±0.09 cm比0.62±0.05 cm)、前间壁(0.51±0.12 cm比0.70±0.14 cm)显著变薄,心输出量(1.10±0.08 L/min比1.27±0.03 L/min)和 dp/dtmax[(1.41±0.22)×103mmHg/s比(1.76±0.31)×103mmHg/s]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s组较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1.60±0.26 cm2比4.14±1.30 cm2,P<0.05)。结论自体EPCs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左室收缩功能,该作用可能通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实现。  相似文献   
67.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2.4~15%,是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严格诊断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病死率高达80~90%,一半以上在休克开始10小时内死亡。近年来,由于辅助环循装置、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试图找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为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77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其病史中发生过动脉血栓栓塞的 92例患者进行了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 ,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是合并高血压史、瓣膜疾病史 >10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要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风湿性瓣膜疾病史 >10年。结论 :重要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风湿性瓣膜疾病史 >10年。  相似文献   
69.
68例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一常见病 ,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约 5 0 %~ 70 %的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 (PTE) [1] ,其中2 5 %~ 30 %因未接受正确治疗而死亡。经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IVCF)在西方国家自问世已有 30年 ,经不断改进 ,操作简便易行 ,近年广泛用于PTE的预防。国内自 1995年以来陆续有文章[2 3 ] 报道。我们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完成 6 8例IVCF植入术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6 8例接受IVCF植入术患者 ,男 40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5 2岁。髂股静脉水平血栓 45例 ;静脉水平血栓 2 3例。慢性反复…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患者再次发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时间与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从本院1997~2001年间因CABG术后再次发作ACS而入院的168例患者中,选出行再次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例,男38例,女5例,平均年龄(57.9±10.2)岁,再次发作ACS时间在术后次日至11年间.分析术后再次发作ACS的时间与罪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 (1)由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导致的ACS共19例,占44.2%,由移植血管病变导致的共24例,占55.8%,其中12例移植血管病变发生在术后半年内,占移植血管病例的50%,且大部为吻合口病变.(2)从发作时间上划分,在术后次日至半年内发作ACS的为14例,占所有分析病例的32.6%.其中12例为移植血管病变所致,占整组病例的27.9%.随时间的延长,引起ACS的相关血管既有移植血管,也有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病变加重的血管,但术后3年内发作的ACS大多数由移植血管病变引起,检出率为75%,特异度为63%(P<0.01),3年后发生的ACS主要为未移植血管的原自身冠状动脉或移植血管远端的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所致.(3)所分析的43例患者共置入静脉血管桥99支,病变37支,总病变率37.4%,动脉桥31支,病变9支,总病变率29.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桥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综合危险因素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CABG术后3年内发作的ACS,其相关移植血管病变检出率为75%,特异度为63%,尤其半年内发生ACS的患者,移植血管病变检出特异度达89%,而且大部分为吻合口病变.移植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综合危险因素之间无明确相关性,但静脉移植血管的闭塞率要高于动脉移植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