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患者男性,56岁。因35年前出现阵发性头晕、心悸,心电图(ECG)发现:Ⅱ、Ⅲ、AVF的T波低平,V3~V5的T波倒置和室性期前收缩,曾考虑“心肌病”。4月前出现持续数秒钟的胸闷、胸隐痛伴心悸,当地超声心动图(UCG)发现:左室心尖部异常膨出,以“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in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 SSCP)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c,FH)患者家系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经 PCR- SSCP筛查、DNA序列分析证实的 4例 FH患者 (1例纯合子 FH外显子 7发生点突变 ,1例杂合子点突变位于外显子 14,2例杂合子点突变位于外显子 4的 3′部分 ) ,用 PCR- SSCP分析各家系成员共 2 3例 ,并对基因型和表型进行比较。结果 各家系成员均从基因水平明确了诊断 ,2 3例个体中 ,除先证者外 ,还发现 1例纯合子 ,8例杂合子。结论  PCR- SSCP可对 FH先证者家系进行分析 ,并对其家系成员早期诊断 ,以便提供咨询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3.
1 对象与方法  我院 1997年 11月至 1999年 8月所有因接受过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 6~ 12个月而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复查的患者共 95例。均未服维生素 B族药物 ,并除外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有心肌梗塞病史者 ,梗塞距受试时间必须大于 4周。以支架内狭窄≥ 5 0 %为再狭窄标准 ,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 (n=48)及非再狭窄组 (n=47)。  测定指标及方法  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2 MTHFR基因C6 77T突变 :取动脉血分离白细胞提取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 1999年全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1日我院连续进行的冠心病介入治疗 6 18例 ,其中单支病变437例 ,双支病变 15 4例 ,3支病变 2 7例 ,包括 1例单纯左冠状动脉主干 (左主干 )和 7例合并左主干病变。 12 1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5 38例患者置入了冠状动脉支架。  结果 :5 4.3%的患者为复杂病变 (B2或 C型 ) ,共有 997处病变。全部病例的成功率为 95 .0 %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9.4%。院内并发症 :2例死亡 ,3例发生心肌梗塞 ,6例发生急性闭塞 ,4例冠状动脉穿孔 ,9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患者于术后 14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  结论 :199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明显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保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肌钙蛋白T(TnT)是一项敏感性及特异性很高的反映心肌坏死的指标.目前几乎未见有关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置入术(CS)后血液TnT水平变化的报道.本研究检测CS术后TnT增高的发生率,并探讨Tn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1例行CS术及34例行冠脉造影术(CAG)的患者术前、后血液TnT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 (AMI)运动异常节段功能的自发性改善 ,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Dob) -硝酸酯二维超声心动图 (2 DE)试验的预测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 17例 ,于梗塞后 7~ 14(10± 3)天行小剂量 (3和5μg/ kg/ min) Dob-异舒吉 2 DE试验 ,6个月左右〔(16 3± 17)天〕行 2 DE复查。用 16 -节段半定量分析法对左室各节段收缩运动和增厚情况给予分级记分。依据随诊时运动异常节段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计算小剂量 Dob-异舒吉 2 DE试验预测 AMI运动异常节段收缩功能自发改善的准确性 ,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17例首次 AMI患者 134个异常节段中 ,2 DE试验时检出了 5 6 (4 1.8% )和 5 5 (4 1.0 % )个存活心肌节段 ,随诊时有 5 1个节段 (38.1% )收缩功能有自发改善。因此 ,小剂量 Dob(3、5 μg/ kg/ min)合用异舒吉 2 DE试验预测自发改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 82 .4%~ 86 .3%、83.1%~ 86 .7%、82 .4%~ 80 .0 %、82 .5 %~ 91.1%和 82 .8%~ 86 .6 % ;同时发现对运动减低节段预测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无运动节段 ,也无诱发心肌缺血的副作用。结论 :AMI异常节段中约 38.1%可发生功能自发性改善 ,小剂量 (3、5 μg/ kg/ min) Dob合用硝酸酯 2 DE试验对此有较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比较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P-DES)与第二代永久涂层药物洗脱支架(DP-DE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01至2013-12连续入选10 724例在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贫血定义为介入术前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20 g/L。最终纳入965例贫血患者,201例纳入BP-DES组,764例纳入DP-DES组;同时还对两组患者各201例进行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安全性终点为术后2年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复合终点构成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效性终点为靶病变重建和靶血管重建。结果:(1)BP-DES组术后2年MACE(5.0%vs 2.0%,P=0.02)、靶血管重建(6.5%vs 3.0%,P=0.02)和靶病变重建(6.0%vs 1.8%,P0.01)的发生率均高于DP-DES组。(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间MACE的发生率不再有显著差异(P=0.30);BP-DES组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仍高于DP-DES组(P=0.04),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有高于DP-DES组的趋势,统计学意义处于临界水平(P=0.0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置入BP-DES是靶病变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1,95%CI:1.24~6.38,P=0.01),但不是靶血管重建(P=0.12)或MACE(P=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冠心病合并贫血的患者中,BP-DES与第二代DP-DES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BP-DES的靶病变重建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评价年龄≥80岁(老老年)和80岁(中老年)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PCI)并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01至2015-12因STMEI而行PPCI,并需IABP支持患者的临床、冠脉造影和随访资料。排除标准为术前合并心原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老老年组(≥80岁,n=51)和中老年组(80岁,n=237)。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PPCI术后1个月、1年及2年的死亡和术后1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由死亡、心原性休克、新的或加重的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组成的复合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致各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老老年组比中老年组术后1个月的MACCE发生率显著增加(41.2%vs 24.5%,P=0.029),其中卒中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9.8%vs 0.8%,P0.001)。老老年组与中老年组术后1个月(17.6%vs 15.2%)和1年死亡率(25.5%vs 1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至术后2年时死亡率显著增高(35.3%vs 20.7%,Log-rank P=0.037)。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是MACCE的强独立预测因子(HR=3.41,95%CI:2.09~5.56,P0.001),均是各时间点死亡的最强独立预测因子(1个月:HR=9.51,95%CI:5.23~17.29;1年:HR=7.24,95%CI:4.13~12.69;2年:HR=5.85,95%CI:3.45~9.94;P均0.001)。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老老年患者术后2年死亡率显著增高;术后1个月MACCE显著增高,主要为卒中事件显著增加。年龄≥80岁对各终点事件均无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入院收缩压升高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01至2013-12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5 826例(包括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水平将患者分为收缩压正常组[100~139 mmHg(1 mmHg=0.133 kPa),n=4 323]和收缩压升高组(≥140 mmHg,n=1 503),参照同一标准,进一步将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收缩压水平分为收缩压正常者(n=3 034)和收缩压升高者(n=1 227)。比较不同分组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收缩压正常组相比,收缩压升高组年龄较大[(61±10)岁vs(57±10)岁,P0.001]、女性患者比例高(29.3%vs 21.6%,P0.001)、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史和脑血管病史)多,多支病变比例高(77.5%vs 71.0%,P0.001)。两组患者全因死亡、MACCE以及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收缩压正常组比较,收缩压升高组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1.3%vs 0.7%,P=0.048)和脑卒中(1.9%vs 1.2%,P=0.038)发生率增加。针对4 2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收缩压升高者的支架内血栓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收缩压正常者(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不是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既往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结论:ACS入院收缩压升高患者常伴随更多高危临床因素,但入院收缩压升高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青年人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以及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方法 使用2012-2015年全国高血压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青年人(以18-34岁)有131346人。高血压定义为平均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类药物;高血压前期定义为收缩压120~139 mm Hg 和舒张压80~89 mmHg,血压控制定义为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结果 我国青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2%(约19.1百万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1.9%(约154.1百万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6%(约9.6百万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2%(约4.4百万人)。在不同特征分组中,伴有超重、肥胖、饮酒和吸烟危险因素的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达50%以上。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和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都明显高于女性(7.8%对2.5%,53.1%对29.9%;P <0.001)。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知晓率为11.7%,治疗率6.7%,控制率只有2.3%。结论 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加强青年人对高血压的认识、适当运动和少吃高脂肪食物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