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BP-NET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表现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280例BP-NETs患者(男196例,女84例,中位年龄58岁)的临床病理资料及PET...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体内残留放射性活度.方法 本次前瞻性研究包括49例DTC患者,分为“清甲”(131I摧毁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与“清灶”(131I治疗甲状腺床残留甲状腺癌、甲状腺床复发灶和转移灶)组,于服131I后收集患者每次排泄尿液,测定患者每天每次通过尿液排泄的放射性活度及排泄的总放射性活度,进而估算患者体内残留的放射性活度.分别于服131I后2、6、24、48、72 h进行1 m处剂量当量率的测定,估算患者体内残留放射性活度达到400 MBq时1 m处剂量当量率.结果 服131I后2、6、24、48、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占服131I初始活度的百分比,“清甲”组分别为99%、72%、25%、15%、7%,1 m处剂量当量率分别为157、120、35、11、9 μSv/h;"清灶"组对应百分比分别为99%、71%、18%、7%、3%,1 m处剂量当量率分别为232、182、48、11、2 μSv/h.体内残留的放射性活度与1 m处剂量当量率呈正相关(r=0.94,P<0.001).“清甲”与“清灶”组服131I后48~72 h体内残留放射性活度分别为548~259及451~248 MBq,对应的1 m处剂量当量率为8~10 μSv/h.结论 DTC患者于服131I后48~72 h体内残留放射性活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400 MBq,即DTC患者1 m处剂量当量率达到8~10 μSv/h方可出院.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增强CT诊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可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和44例确诊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复查的患者,均接受FDG符合线路显像和CT增强扫描,检查间隔小于l周。分析比较两种检查对原发病灶及肿瘤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37例可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恶性36例(包括肾癌11例、肾淋巴瘤3例、肾转移癌3例、肾盂癌3例、膀胱癌5例、前列腺癌8例、输尿管癌1例、阴茎癌2例),良性1例(为输尿管炎症出血),符合线路与增强CT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22%(26/36)和83.33%(30/36)、特异度均为0,准确率分别为70.27%(26/37)和81.08%(3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对44例泌尿系恶性肿瘤术后复查(包括肾癌13例、肾盂癌3例、膀胱癌17例、前列腺癌5例、输尿管癌3例、阴茎癌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2例),16例经病理、影像或临床随访确诊远处转移,符合线路诊断效能指标均高于增强CT,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1,P=0.453)。结论 增强CT诊断肾细胞癌和尿路上皮癌原发灶具有优势,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监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肾上腺原发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治疗前、后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原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记录病变的数目、大小、有无钙化和SUVmax,并收集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3例患者均累及双侧肾上腺,其中直径>5 cm原发病灶4个,部分病灶内可见坏死灶,未见钙化灶,放射性摄取呈明显增高;经化疗后病灶明显缩小,放射性摄取较治疗前减低.结论 18 F-FDG PET/CT可以准确地显示肾上腺原发淋巴瘤病灶,反映治疗前后病灶形态、大小及代谢程度的变化,同时可以显示其他器官有无受累. 相似文献
35.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对 71 2例经临床检查确诊的 Graves病患者进行了99m Tc O-4 甲状腺显像定量分析 ,其中临床资料详实者 1 0 8例 ,现分析其检测结果 ,以探讨 99m Tc O-4 甲状腺显像定量分析对Graves病的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1 0 8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1 0 1例 :年龄 1 9~ 53岁 ,平均 32 .56± 9.35岁 ;病程 0 .5个月至 4年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 °患者均依靠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显像、超声检查、细胞学检查、诊断性治疗和随访观察而确诊。根据甲状腺显像时甲功状态分… 相似文献
36.
37.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核磁共振(PET/MR)作为一款创新型医疗设备,其价值尚未得到临床广泛认可。设备使用方法、图像的扫描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等依赖生产厂家提供的软硬件平台,因而近年PET/MR进入临床常规检查面临不少挑战。2018年起,国内十多家医疗机构陆续安装了联影一体化PET/MR设备,各主要装机医院和联影研发人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合作。针对设备特点,就PET/MR临床检查规范、全身扫描床位规划、全身扫描协议组规划、时空一体扫描和图像质量控制等达成共识,为后续PET/MR临床工作开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后血压及肾功能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动脉狭窄患者275例,按治疗方法分2组: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按病因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组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非ARAS)组;ARAS组中又分为年龄〈70岁组和≥70岁组。治疗后平均随访期(18±12)个月,随访期重点观察患者血压及肾功能变化。并探讨ARAS患者危险预测因素。结果治疗前,非ARAS组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高于患肾,与ARA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RAS组,单侧患者键肾功能轻度受损;双侧ARAS患者GFR基础值低于单侧ARAS患者。治疗后,非ARAS组血压及肾功能改善明显,GFR升高优于ARAS组(P〈0.01);ARAS组,单侧年龄〈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血压及肾功能改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年龄1〉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血压控制,肾功能下降,与药物治疗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非ARAS组介入治疗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高血压和肾功能。ARAS患者治疗应首先控制各种致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单侧、年龄〈70岁、GFR基础值≥55ml/min者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年龄≥70岁和(或)GFR基础值〈55ml/min者,应综合评估各种因素,慎重考虑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