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手术患者安全核查现状,以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2年9月参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的10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安全核查表实施率、住院患者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均为100%,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参与核对的人员按规范执行的分别占82.86%、87.50%,采用手术部位标记识别的分别占77.14%、93.75%,有定期检查督促的分别占82.86%、75%,有定期培训的分别占82.86%、87.50%,患者身份辨别采用佩戴腕部标志、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地点这两项,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51家医院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全部落实,不同级别医院手术患者安全核查的具体做法存在差异,建议各级医院进一步加强手术患者安全核查的监管与落实,以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急性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27例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分为物理组、药物组、综合组。物理治疗组97例给予高压氧+耳鸣声治疗+针炙治疗,药物治疗组103例给予金多纳改善微循环+激素治疗,综合组127例给予上述两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时分别予以耳鸣致残(THI)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时物理、药物及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0.82%、64.78%、70.08%;治疗4周时有效率分别为70.10%、72.81%、80.31%;治疗2周时物理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分别与物理组及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物理组与药物组分别与2周时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4周时与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综合组分别与物理组及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效果不及综合治疗。治疗4周时单纯物理及药物治疗疗效较2周时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而综合治疗疗效仍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聚焦超声与药物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临床疗效.方法 284例PAR患者随机分组:CZB型聚焦超声治疗(聚焦超声治疗组)140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144例.于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病情随访,用记分法分别评定其疗效.于聚焦超声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用鼻内镜采集图像作对比观察.结果 聚焦超声治疗组与对照组鼻痒、喷嚏、清水样鼻涕等症状明显缓解,聚焦超声治疗组术后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聚焦超声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评分分别为(11.15±2.54)分和(4.68±1.25)分(P<0.01);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评分分别为(12.09±2.11)分和(7.12±1.31)分(P<0.01).治疗后随访有效率分别为:1个月聚焦超声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94.4% (P >0.05),6个月聚焦超声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85.4% (P <0.01),12个月聚焦超声治聚焦超声疗组为80.7%,对照组为61.1% (P<0.01).结论 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PAR微创、安全性高、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4.
红霉素(erythromycin,EM)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50年代问世以来,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及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和过敏的患者,尤以对呼吸道疾病效果更佳。EM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近年来,人们在研究EM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时,发现EM有胃肠道激动剂的作用,给胃肠运动障碍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我院自1998年10月~2001年3月,通过临床对25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小剂量EM治疗,发现EM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的促胃动力作用。现… 相似文献
15.
16.
<正>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其中DLE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皮损 相似文献
17.
狂犬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表达的狂犬病核蛋白建立检测狂犬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ERA株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的方法从重组质粒pMD-N中扩增RV N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N。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确定表达N基因的最佳诱导时间。通过凝胶薄层扫描分析和Western-blot分析确定表达蛋白的表达量和特异性。用纯化的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通过对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检测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扩增了RV N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N和原核表达菌,表达了N基因且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菌中,最佳诱导时间为4 h。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56.8%,并能与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表达的狂犬病重组N蛋白建立了用于RV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结论成功表达了狂犬病核蛋白,用表达的狂犬病核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于RV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根据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将布鲁氏菌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B.meltensis)、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猪种布鲁氏菌(B.suis)、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犬种布鲁氏菌(B.canis)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neotomae)。另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异益生菌干预是否可以减少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发作次数,减轻PAR症状;益生菌抑制PAR发病是否与肠道或全身免疫有关。方法 2013年春季和2014年春季(2-4月),我院收治PAR患者50例进入研究序列,每例患者允许获得独立编码的胶囊药物,每天确保口服胶囊1粒,连续3个月。益生菌组药物为益生菌胶囊,每粒含5×109CFU(25%嗜酸乳杆菌和75%乳双歧杆菌)。对照组为纤维素胶囊。2组PAR患者均口服氯雷他定10 mg/d,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3个月进行随访,完成以下指标检测:症状VAS评分、鼻腔分泌物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测定,血清s Ig E、细胞因子IL-4及IFN-γ浓度测定,粪便Ig A浓度测定。结果 2组治疗前检测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均降低;治疗后3个月益生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益生菌组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1、3个月,2组血清s Ig E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IL-4均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IL-4升高被益生菌干预阻断,而对照组IL-4继续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FN-γ水平在治疗后1、3个月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3个月,益生菌组粪便中Ig A持续降低,而对照组Ig A水平持续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特异益生菌组合能够减少PAR的发病,减轻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炎症。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或全身免疫状态,抑制PAR的发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