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及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R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此例患者因大量饮酒导致长时间昏睡,从而使局部肌肉受到长时间压迫而诱发RM,通过大量补液治疗低血容量休克,碱化尿液、血液透析治疗ARF,本例患者痊愈.结论 本例RM患者有急性酒精中毒及骨骼肌长时间受压而致局部肌肉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两个诱因,而早期诊断和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适时应用碱化尿液、血液滤过的治疗方法是此例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高振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1,(2)
发育正常的儿童出麻疹很少出现并发症。营养不良如佝偻病的病人出麻疹,疹子不易出透,透疹内陷。容易并发肺炎。根据本人体会,凡麻疹顺出的,只要护理好,不必使用抗菌素就能治愈。若麻疹逆出的,最容易并发肺炎,因此,必须先使疹子透发。然后再给抗菌素治疗。这样就可能减少并发症。预防肺炎的关键是辨别麻疹顺逆。从疹子颜色上看,细密, 相似文献
23.
二袖套法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并在全世界广泛开展.但肝移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缺血再灌注损伤、脏器保护和术后排斥反应等.所以,建立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以进行相关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特征、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 5例患者术前CT均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术后7 d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 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整个囊壁是治疗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原位灌洗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的改进技术。[方法]沿腹主动脉插管灌注HC-A液,经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向门静脉插管灌注UW液,取56例供体。[结果]应用该技术共获取肝脏56个,肾脏112个。热缺血时间平均为(3.0±1.5)min,肝、肾切取时间平均为(18±5.0)min。同时行2例胰肾联合移植,与心胸外科合作完成心脏切取6例、肺脏1例。进行的移植手术未出现肝脏、肾脏的灌注不良及移植物原发无功能。[结论]改进的原位灌洗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的技术方法的优点为保证器官充分灌注、减少污染、保护变异动脉、解剖固定,入路简便,减少热缺血时间、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27.
腹茧症合并胆管癌临床上罕见,同时伴有肝脏不全转位的发生率更低。我院收治一例腹茧症、肝脏不全转位合并胆管癌的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55岁,于2011年1月以“无痛性黄疸20天”为主诉入院。既往6岁时曾因肠梗阻行手术治疗,但梗阻原因、术中所见、手术方式不详。术后恢复良好。查体: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右下腹可见一纵行手术切口瘢痕,长约6cm。 相似文献
28.
大鼠肾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如何有效防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肾损伤与肾移植过程中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相关实验表明水通道蛋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变化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2在大连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雌性Wiste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又分为术后1,2,3,5,7 d 5个时间点组,8只/组,建立大鼠左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所有大鼠均摘除右肾,游离左侧肾蒂,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左侧肾蒂,阻断出入肾脏血流,40 min后重新恢复肾脏血液灌注.当松开动脉夹后肾脏在2~5 min内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成功,肾血管无血栓形成,关腹.若超过5 min肾脏颜色仍然未转为鲜红色则认为肾脏有血栓形成,排除出缺血再灌注组,不进行夹闭,40 min后关腹.主要观察指标:于缺血再灌注损伤1,2,3,5,7 d处死大鼠,留取尿液、血清、肾脏标本行尿常规、肾功能、肾脏病理形态学及水通道蛋白-1的免疫组化、RT-PCR检测.结果: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出现尿量增多、尿渗透压降低,血肌苷、尿素氮升高症状;苏木精-伊红染色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水通道蛋白表达量及其mRNA含量均较对照组减少,这些变化于缺血再灌注损伤 1 d时最低,至缺血再灌注损伤 5 d时恢复正常.结论: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减少可能是急性肾衰竭时反映肾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9.
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40例肠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胃肠外营养 (TPN)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 1993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 4 0例肠瘘患者的治疗经验 ,尤其是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4 0例肠瘘患者 ,均与腹部手术有关 ,其中高位肠瘘 17例 :共手术 4例 ( 2 3% ) ,2例痊愈 ( 5 0 % ) ,2例失败 ( 5 0 % ) ;非手术治疗 13例 ,成功 12例 ( 92 % ) ,死亡 1例。低位肠瘘 2 3例 :其中 4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获愈 ,19例保守治疗 18例成功 ,1例死亡。总的非手术成功率为 75 %。结论 合理的TPN支持前提下 ,大多数肠外瘘可非手术治疗痊愈。个别早期高流量瘘或有弥漫性腹膜炎者需及时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30.
近期我院行肝移植治疗因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肝功能衰竭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为男性,59岁.患者4个月前在外院确诊为胃肠间质肿瘤(GIST),并行肿瘤切除术,术后为防止肿瘤复发,规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服药后第5周,外周血WBC下降为1.07×109/L,中性粒细胞占0.011,但未减少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用量.患者入院前20 d出现乏力加重,伴恶心厌食,同时出现腹痛、皮肤及巩膜黄染.当地医院诊断为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采取保肝、限制蛋白摄入、降血氨、降黄等对症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反而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