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急诊36例困难气管插管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及心搏骤停、呼吸衰竭、窒息、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否迅速成功地气管插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2003—01~2007—03共收治36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现将其困难气管插管原因及对策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回顾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不同抗凝强度下血管并发症、住院存活率以及输注血制品的情况。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使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 ECMO)且运转时间>24 h的68例心肺衰竭的成人患者纳入本研究,以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进行分组,ACT基础值为140~180 s的患者列为低强度抗凝组,ACT基础值为180~220 s的患者列为高强度抗凝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存活率以及输血制品情况。结果 共有37例病例纳入本研究标准,其中低强度抗凝组的患者共计22例,高强度抗凝组患者共计15例,低强度抗凝组的住院生存率明显高于高强度抗凝组(72.72%vs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高强度抗凝组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强度抗凝组患者(53.33%vs 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并且高强度抗凝组中死亡原因由出血引起的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磷定和(或)阿托品治疗对急性乐果中毒大鼠的疗效,为改进急性乐果中毒的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2 LD50乐果灌胃染毒建立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模型,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未治疗组、阿托品治疗组、小量氯磷定组、中等量氯磷定组、突击量氯磷定组,观察不同治疗情况下中毒大鼠病情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结果 单用阿托品治疗可改善乐果中毒大鼠流涎、流泪、肌颤、肌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挽救大部分大鼠生命,加用氯磷定治疗,可使呼吸困难、肌力下降、全身肌颤等症状较单用阿托品延迟出现,症状减轻,持续时间缩短,呼吸困难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下降,阿托品用量减少,且随剂量增加,效果更加明显,以突击量氯磷定效果最佳,染毒大鼠存活率100%。结论 氯磷定联合适量阿托品对急性乐果中毒疗效确切,且以突击量氯磷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4.
R波落在T波上(RonT)的室性期前收缩致扭转型室速多见,硫酸镁为救治的首选药物之一.我科近日应用超大剂量硫酸镁反复静脉注射并艾索络尔静脉泵点成功救治1例RonT 室性期前收缩致扭转型室速(TdP)数度室颤发作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的一种常见危重疾病,尽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评估患者预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是国际上通用的危重病评分系统,其有效性在不同的患者群中得到验证[1-3].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对应用综合方法治疗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病例的分析,探讨免疫抑制剂在PQ中毒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近年急诊科应用综合方法治疗PQ中毒存活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分析PQ中毒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原因.结果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5例PQ中毒存活的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5例患者均于服毒后6~18个月(平均12月,停用激素5~16月)出现单侧或双侧髋部疼痛,其中双侧股骨头坏死2例,1例两侧同时发病,另1例两侧先后发病,间隔2个月,3例为单侧股骨头坏死.均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综合治疗.治疗期间甲泼尼松龙总量为3.88~9.30 g,总共用糖皮质激素时间为28~60 d(平均40 d).结论 PQ中毒后并发股骨头坏死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PQ中毒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迫切需要探索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7.
随着HBs Ag定量检测在临床上的运用,近年研究发现HBs Ag水平不仅反映了双链共价闭合DNA的转录活性,而且可以预测疾病进展风险与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答。现就HBs Ag水平在HBV感染自然病程中的变化作一综述,并指出HBs Ag水平的变化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入院时高血糖是否增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病死率预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9-12 1056例AMI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和TIMI危险评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分析高血糖对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和最佳界值,并根据Logistic 回归分析中的OR值,确定高血糖在评分中的分值,建立高血糖改良TIMI危险评分.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来比较改良的TIMI危险评分和常规TIMI危险评分对住院病死率的评估价值.结果 1056例入选患者,死亡81例,存活975例,住院病死率7.7%.死亡组入院血糖中位数(9.5 mmol/L vs 6.8 mmol/L,P<0.01)和TIMI危险评分中位数(5 vs 2,P<0.01)均显著高于存活组.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发现,血糖对AMI患者住院病死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AUC 0.758,95%CI 0.707~0.809,P<0.01),敏感度79.0%,特异度61.5%.血糖预测住院病死率的最佳界值为7.55 mmol/L.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糖(>7.55 mmol/L)经过TIMI危险评分和糖尿病史校正后仍然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TIMI危险评分对住院病死率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9(95%CI 0.77~0.82,P<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和66.8%.增加血糖参数后,增强了TIMI危险评分对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AUC 0.85,95%CI 0.83~0.87,敏感度81.5%,特异度70.7%,P<0.01),经配对比较,发现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3,P<0.01).结论 入院时血糖可以增强TIMI危险评分对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9.
百草枯中毒的规范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日渐普遍,有些医院已成为居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后的第二位农药中毒。随着PO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中毒的趋势还在增强。然而,PQ中毒后临床治疗效果仍然令人悲观,在亚洲的病死率通常在75%~80%。在无成熟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我院急诊科结合自身特点及有限经验对PQ中毒制定了一些规范并在不断完善中,以期能降低PQ中毒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慢性HBV携带者和22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CD3+、CD4+和CD8+细胞亚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血清HBV DNA低载量HBV携带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6±12.5)%和(32.1±9.5)%,HBV阴性组分别为(63.8±13.3)%和(31.6±11.3%),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72.1±5.0)%和(39.1±5.3)%,P0.05];HBV DNA低载量组CD8+细胞百分比为(25.8±7.1)%,与正常人的(27.6±4.3)%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 DNA高载量组外周血CD3+、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2±9.5)%、(30.0±8.5)%,CD4+细胞为(37.6±6.4)%,与正常人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血清HBV DNA载量的升高,HBV携带者T淋巴细胞亚群处于接近正常水平,其发生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