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人类疱疹病毒6,7,8型(HHV-6,-7,-8)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分别针对HHV-6,-7,-8的U67、U36、ORF65基因设计3对引物和3种Taq Man-LNA探针,构建三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用于同步扩增HHV-6,-7,-8。分别应用HHV-6,-7,-8质粒建立对应标准曲线,并对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扩增效率等方法学评价。以DNA测序法为参考方法,检测45例疑似HH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有核细胞(PBMC)中的HHV-6,-7,-8,对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估。结果: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HV-6,-7,-8的线性范围均在106-106-10(11)Copies/L,相关系数均>0.99,灵敏度为8×10(11)Copies/L,相关系数均>0.99,灵敏度为8×105Copies/L,最低检测限为5×105Copies/L,最低检测限为5×105Copies/L,无非特异性扩增,线性范围内HHV-6,-7,-8的批间、批内变异系数(CV)均<5.5%;与单重荧光定量PCR相比,检测HHV-6,-7,-8质粒含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980,0.987,0.965。以DNA测序方法为金标准,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HHV-6,-7,-8的特异性均为100%,灵敏度分别是93.1%、80%、100%。结论:多重荧光定量PCR能够对HHV-6,-7,-8进行同步、快速和准确的定量检测,将在输血安全筛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特点.方法:选择51例隐匿性HCV感染者和52例未经治疗的CHC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异常的持续时间相匹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含量.结果:CHC患者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显著高于隐匿性HCV感染者(P<0.01),而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两组感染者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C患者的PBMCs中HCV RN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隐匿性HCV感染者(P<0.01).结论:隐匿性HC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如CHC患者,这可能与其PBMCs中的病毒载量高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提高手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手消毒现场试验方法,对医院4种常用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仅用肥皂流水洗手,再经84消毒液浸泡1min的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90%;另外3组消毒处理后手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所有消毒前手上菌数均超标。消毒前手上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志贺菌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率比较高的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超过13%以上。消毒后手上除2份标本检出大肠杆菌之外,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所采用的4组手消毒方法,均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操作前用常规肥皂流水洗手方法,结合常用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均可达到较好的除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核酸(HSV 2-DNA)的数量与宫内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31例HSV 2-IgG阳性的晚期妊娠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HSV 2-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31例HSV 2-IgG阳性孕妇中有27例血清HSV 2-DNA阳性,含量为1.0×103~5.4×105copies/mL,新生儿脐血HSV 2-DNA阳性7例,宫内传播率为25.9%(7/27),7例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孕妇血清HSV 2-DNA含量均>5.3×104copies/mL。结论:孕妇血清中HSV 2-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Ⅱ型HSV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FQ-PCR可以准确检测血清HSV 2-DNA的含量,提示体内复制和宫内感染情况,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定量PCR现已成为研究和临床诊断领域中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的方法如竞争性PCR和产物杂交法不仅费时、费力、增加污染机会,而且只能根据产物来定量,是终点定量法,其准确性难以把握。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改进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单荧光标记,建立灵敏、特异的HBV-DNA含量及其熔解温度(Tm)的同步检测方法。方法根据荧光标记物质的不同,将FQ-PCR分为TaqMan SYBR GreenI双标记(T S组)、TaqMan探针单标记(T组)和SYBR GreenI染料单标记(S组)三种,同时检测HBV-DNA已知浓度为108.48、105.70、103.70和<1×103.00(copies/ml)的血清中HBV-DNA含量及Tm,每组FQ-PCR检测每份血清时1次做5个平行管。结果T S组检测的HBV-DNA阳性血清均为阳性,其平均含量为108.55±0.32、105.79±0.29、103.81±0.30,与T组的108.49±0.31、105.69±0.30、103.72±0.25copies/ml对应浓度值取10对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31、0.54和0.27,P>0.05);与S组的108.41±0.35、105.21±0.34和103.26±0.26copies/ml(不含未检出的两次血清)比较,除高浓度外,中低浓度有统计学意义(t=2.90和2.62,P<0.05)。T S组和S组阳性血清均出现明显熔解曲线,Tm分别为71.8℃、72℃和79.8℃,阴性血清未出现扩增曲线和Tm值。T S组、T组和S组的灵敏度分别为102.70、102.70和103.00copies/ml。结论改良的SYBR GreenI和TaqMan探针双标记的FQ-PCR检测HBV-DNA时,兼有TaqMan探针标记FQ-PCR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SYBR GreenI标记FQ-PCR的Tm分析的优点,能达到同步检测HBV-DNA含量及其Tm的目的,为HBV-DNA含量及其多态性分析,尤其是为HBV-DNA含量及其基因分型同步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产妇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新生儿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核酸(HCMV-DNA)含量,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42例分娩了新生儿黄疸、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产妇血浆、PBMC及其新生儿尿液中HCMV-DNA的含量(观察组),同时检测36例正常新生儿尿液及其产妇血浆和PBMC中HCMV-DNA的含量(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妇血浆、PBMC和新生儿尿液中HCM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5.2%(19/42)、64.3(27/42)和61.9%(26/42),与对照组的阳性率5.6%(2/36)、11.1%(4/36)和8.3%(3/36)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5.5,P<0.01、χ2=22.9,P<0.01和χ2=25.2,P<0.01);观察组HCMV-DNA的平均含量(105.1±2.1)copies/ml(不含阴性)与对照组(104.4±1.4)copies/ml(不含阴性)相比(取10的对数)有统计学意义(t=1.70,P<0.05)。观察组26例产妇的PBMC与新生儿尿液中HCMV-DNA同时阳性时,两者HCMV-DNA含量呈正相关(r=0.758,P<0.01)。结论HCMV的感染与新生儿黄疸、早产和低体重患儿密切相关;新生儿尿液作为HCMV感染的检测标本,具有无创伤、易留取和真实反映体内感染情况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SYBR GreenⅠ和TaqMan探针双标记荧光定量PCR(d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意义。方法:选择浓度为1011.70,108.70,106.70和<1×106.00copies/L的4种血清各1份,进行dFQ-PCR,同时以TaqMan探针和SYBR GreenⅠ单荧光标记PCR(sFQ-PCR)为对照,设置同一扩增和熔解曲线的循环参数,检测HBV-DNA含量及其熔解温度(Tm),每种方法一次检测每份血清5次。结果:dFQ-PCR检测的HBV-DNA阳性血的平均含量为1011.55±0.32,108.79±0.29,106.81±0.30,与TaqMan探针sFQ-PCR的1011.49±0.31,108.69±0.30,106.72±0.25copies/L对应浓度值取10对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31,0.54和0.27,均为P>0.05);与SYBRGreenⅠ染料sFQ-PCR的1011.41±0.35,108.21±0.34和106.26±0.26copies/L(不含未检出的两次血清)比较,中低浓度有统计学意义(t=2.90和2.62,P<0.05)。dFQ-PCR和SYBR GreenⅠ染料sFQ-PCR均出现明显熔解曲线,HBV-DNA含量为1011.70,108.70和106.70copies/L的Tm分别为79.8,71.8和72℃。结论:dFQ-PCR能同时检测HBV-DNA含量和Tm,为HBV含量及其基因分型的同步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级医院为缩短血糖、血氨等项目的检测时间,大量开展操作简便、报告快速、质量可靠的床边即刻试验。其所用工具有自动采血枪(PENLETⅡ),一般工作人员以此采集末梢血时不需培训即可容易地操作,且患者的疼痛感轻于手工扎针,因此被临床实验室和病房护士广泛使用。然而我们在操作中发现,当采血枪压住消毒后的皮肤,按下开关的瞬间,随着针头快速刺入皮肤并反弹时,患者的血液会飞溅到采血枪的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丙肝病毒核酸(HCV-RNA)的存在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65例丙肝患者的血清和PBMC中HCV-RNA进行检测。结果:65例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41例(63.1%)和35例(53.8%),其中34例急性丙肝患者血清、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21例(61.8%)、13例(38.2%),31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PBMC中HCV-RNA阳性分别为20例(64.5%)、22例(71.0%),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检出率与急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74,P<0.05)。3例(2例慢性、1例急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阳性,但血清HCV-RNA阴性。9例(全为急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RNA阴性,但血清HCV-RNA阳性。32例(12例急性、20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RNA均阳性,且PBMC中HCV-RNA的含量均低于血清,两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PBMC为HCV肝外贮存场所,其HCV含量依赖血清中HCV的含量;PBMC中HCV在丙肝患者的病情慢性化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实验室可以通过浓聚血液中PBMC的浓度来提高其HCV-RNA的检出率,故临床医生在对丙肝患者进行血清HCV-RNA定量检测的同时开展PBMC中HCV-RNA检测可以减少漏诊,可作为慢性丙肝患者的选择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