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8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0例阿茨海默型老年痴呆(SDAT)的临床症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60例SDAT的临床症状作了观察。结果显示:男:女=1.1:1,平均年龄69.6±6.1年。遗忘综合征占27%(43例),躁狂综合征占23%(37例),幻觉妄想综合征占22%(36例),行为障碍综合征占10%(16例),抑郁综合征占7.5%(12例),性格改变综合征占6.9%(11例),意识障碍综合征占2.5%(5例)。其中73.1%(117例)有精神症状病人经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精神症状完全消失占30%。因此,必须重视SDAT的临床症状,尤其是精神症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随机双盲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利培酮组 2 8例 ,剂量 (1.3±s 0 .5 )mg·d- 1,0 .5~ 2mg·d- 1。氟哌啶醇组 2 5例 ,剂量(2 .8± 0 .9)mg·d- 1,1~ 4mg·d- 1,疗程均 8wk。治疗前后进行阿尔采末病病理行为评分表 (BE HAVE AD)、Cohen Mansfield激越问卷 (CMAI)等量表评定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BEHAVE 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 (P <0 .0 1) ,2组病人之间治疗后的BEHAVE AD和CMAI减分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均以锥体外系反应为主 ,利培酮组 2 3% ,氟哌啶醇组4 0 %。结论 :低剂量的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BPSD疗效确切 ,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71例老年抑郁症转归的随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1月对我中心1958~1990年12月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版(DSM-Ⅲ-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06例出院老年抑郁症病人进行随访,报道如下:资料病例来源1958~1990年12月出院病人中有134例被诊断老年抑郁症,按D...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33例气脑造影并随访18年呈痴呆的原发性脑萎缩症。气脑检查显示皮质萎缩18例,髓质3例,皮质髓质混合型12例。脑电图检查15例,其中6例异常。除10例病人早期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癔病和反应性精神病外,多数病人呈性格改变、记忆下降和行为紊乱。且常发现即使显示脑的局限性萎缩,临床上除性格改变较突出外,通常也不显示各脑叶本身特有的局灶性功能障碍。脑电图检查与萎缩部位也不完全一致。作者认为临床上对各型脑萎缩进行分型是困难的,故只能根据临床和气脑的特征,综合起来命名为原发性脑萎缩作为临床诊断用语,而不主张作为一独立疾病单元看待。此外,就原发性脑萎缩与各类功能性精神病的鉴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苯丙酮酸尿症系按常染色体隐性方式进行遗传有一种疾病,其家庭中有很多成员是异常基因的携带者.本文研究了175个苯丙酮酸尿症家庭中精神病的分布率.作者研究了四组亲属的精神病:第一组父母(100%杂合子携带者),共350人,平均年龄33岁.第二组祖及外祖父母(50%),共511人(不包括死亡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第一精神病疗养院136例住院病人死因调查分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属上海市民政局系统的福利机构,以收住病程长、难愈且对社会治安有一定危害的慢性精神病人为主。自1959年1月至1984年12月,共收住病人2138例,死亡136例(占住院总数6.4%)。现将其死因分析报道如下:一、死因  相似文献   
7.
青浦农村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农村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并对调查方法的可重复性进行验证。方法 1998年8月在上海市青浦农村老年期痴呆监控基地,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作筛选,根据DSM-Ⅲ-R痴呆诊断标准,参照局部缺血量表(HIS)进行诊断和分型。1999年8月、2000年8月采用同样方法复查。结果1998、1999、2000年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1.13%、1.19%、1.43%,三年中患病率相对稳定,在女性、高龄、低文化程度者中,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较高。结论 农村老年期痴呆患病率相对稳定,表明本次调查方法经得起重复验证,痴呆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老年人自杀问题的报道近于空白。为此,本文收集了1968~1982年15年间上海市四个区和一个县总人口17,027,244人中的自杀死亡记录,计自杀死亡者2,109人,其中613人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自杀死亡总数的29%。作者就老年人群自杀的有关因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痴呆行为障碍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外文献报道:70%-90%的痴呆患者在病程中的一定时间内会出现行为方面的问题[1-3]。国内盛氏等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痴呆病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行为障碍[4]。因此对痴呆患者行为障碍有效而可靠的评定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痴呆行为障碍量表(dementia behavior disturbance scale,DBD)是通过与痴呆患者的照料者会谈,评定病人近一周来与痴呆有关的行为和精神症状,该量表评定内容单一,主要与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有关[5.6]。为验证DBD是否适合在我国使用,本研究将DBD翻译后的中文版本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希望能成为评定我国痴呆患者行为及精神症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