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较常见的良性心电图改变,本身虽无重要意义,但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期等,现将误诊为 AMI 超急期的 ERS 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例中男性5例,女性4例;35~56岁,平均44岁。其中神经官能症4例,消化系溃疡3例,胆道疾患2例.有心前区针刺样疼痛4例,压迫感5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临床和影像学分期及评估对指导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1995-01/2004-07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治疗累及颈椎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1例,平均病程8.0年。①所有患者常规摄颈椎或颅颈部正侧位、屈/伸侧位片及开口位片和枕颈部CT平扫,疑神经损伤者行MRI检查。②临床和影像学分期显示Ⅱ期(中度进展期)5例和Ⅲ期(重度进展期)16例;神经系统评估按Ranawat等标准(级别越高,神经损害越重)示Ⅰ级4例,Ⅱ级11例、ⅢA级4例、ⅢB级2例。③21例患者行甲氨蝶呤 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Ranawa分级Ⅰ级4例行颈围外固定,11例Ⅱ级患者行枕颌吊带牵引,Ⅲ级6例手术行后路寰枢或枕颈融合治疗。④出院和随访时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2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影像学结果显示前向寰枢椎半脱位最常见,有16例,与侵蚀性骨破坏累及寰枢、寰齿、寰枢关节有关。②平均随访5.6年,21例中缓解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③6例手术患者的齿突周围血管翳在随访中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对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成功行临床和和影像学分期及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提示为防止枕颈部脊髓压迫,宜对此类患者行常规、定期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应用组织追踪(TT)和组织同步化成像(TSI)技术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局部心肌运动位移及同步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方法 对19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21例正常人(对照组)左室心肌的12个节段测量TT曲线的收缩期峰值位移(Ds)、R波至收缩期峰值位移时间(T—ds)和TSI的收缩达峰时间(Ts)。结果 中度狭窄组DS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ds在中、重度狭窄组与正常和轻度狭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s、T—ds和Ts在轻度狭窄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T技术能较准确地检出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异常心肌节段,但TT和TSI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似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4.
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展为血管内膜处的粥样斑块逐渐生长的过程。事实上冠心病不是管腔而是管壁的疾病。近来,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测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血管内超声、电子束CT、多层螺旋CT和MRI等检查,可能成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下面就有关的进展作一综述。1 冠脉造影、定量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 自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问世以来,尤其是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因能检测动脉病变、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和评价药  相似文献   
75.
应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或上腔静脉治疗房颤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大量文献表明是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6.
本文观察2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前后血液粘度的变化,发现在PBMV后患者的血粘度显著降低(P<0.01),表明PBMV可能具有改善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液粘度的作用,同时也提示二尖瓣狭窄对升高血液粘度可能具有重要的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77.
患者,男,35岁。发作性心悸胸闷气促5年,发作时体表心电图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心得安可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数小时至十几小时不等,每年发作5~6次。末次入院1996年2月20日。入院时体检:血压测不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心率188次/min,节律齐,心前区可闻及~级收缩期杂音,两下肺可闻及少许细小水泡音,肝右肋缘下1.5cm。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例0.66。超声心动图示:左房37mm,右室35mm,左室60mm,室间隔及左室后壁8mm,室壁搏动弱。实验室检查:T3、T4正常,抗“O”1∶200,类风湿因子阴性。B超发现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8.
寰枢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分析(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累及寰枢关节的21例RA患者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平均病程为7.95年(2~26年)的21例患者行MTX+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同时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明确16例存在寰枢椎前向半脱位、3例垂直半脱位、2例侧方半脱位。6例有明显枕颈部症状的寰枢不稳息者行后路寰枢或枕颈融合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85.7%。RA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寰枢椎不稳和椎管矢状径减小,本组前向寰枢椎半脱位最常见。6例手术患者的齿突周围血管翳在随访中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对累及寰枢关节的RA患者,无论有无寰枢椎不稳、有无症状或脊髓损伤的体征,均可成功行影像学评估且行MTX+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为防止枕颈部脊髓压迫,宜对此类患者行常规、定期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79.
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氨甲蝶呤(MTX) 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MTX 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前瞻性比较性研究.方法 将40例中重度RA患者分为MTX SASP组18例:予MTX7.5~15mg/w,SASP1.0g/d,每周递增0.5至2~3g/d;MTX 来氟米特组22例:予MTX7.5~15mg/w,来氟米特50mg/d,连用3d后改为20mg/d维持,均治疗3个月.结果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MTX SASP组总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MTX 来氟米特组总有效率为8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但二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TX SASP或MTX 来氟米特的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RA患者,疗效良好;建议尽可能在RA早期即行缓解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DMARD)联合治疗,以减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Koch三角下位与中位线性消融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Koch三角下位线性消融(三尖瓣环至冠状窦口中部)和中位线性消融(三尖瓣环至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下1/3交界水平)的手术成功率、慢径消除率、放电时间和操作时间。结果: 下位和中位线性消融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94.4%、100%)。在放电时间上,下位法消融组显著高于中位法线性消融[(578±177)ms vs ( 481±185)ms,P<0.01],而整个手术操作时间,下位法组要明显低于中位法[(153±51)ms vs (199±56)ms,P<0.01)]。在消融过程中,中位法出现1例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无任何程度的持续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对常规方法消融后复发的AVNRT,Koch三角下位线性消融与中位线性消融方法均较为安全,但下位法可能操作更简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