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研究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病变心肌组织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冯金忠  骆合德 《浙江医学》2000,22(4):251-252
中间综合征 (Intermediatesyndrome,IMS)是发生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胆碱能危象之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之前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自1987年Senanayake等[1]提出IMS后 ,临床医师对其认识逐渐深入 ,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本文对近年来IMS的临床诊治作一简述。一、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IMS常发生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胆碱能危象后24~96h,主要累及肢体近端肌群、屈颈肌群及Ⅲ~Ⅶ和Ⅸ~Ⅹ脑神经运动支所支配的肌群 ,表现为抬头、肩外展、屈髋困难 ,眼球活动和面…  相似文献   
63.
病人女,56岁。患高血压病20年,93-6-21入院。当时血压23/12kpa(172/90mmHg),心率72次/分,心电图正常。入院后停用所有药物。6-26血压29/13kpa(128/8mmHg),心率78次/分,开始服吡索洛尔(biso-prolol,商品名:康可,德国默克药厂生产,深圳协和医药实业公司提供)5mg,bid。4天后(6~30)达最大降压作用,血压20/10kpa(150/75mmHg),心率62次/分。于服药10天后(7~6)出现胸闷不适。当时未测血压,心电图示“高度窦房传导阻带”(图1)。即停服吡索洛尔,  相似文献   
64.
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环状电极指示下对肺静脉行射频消融电隔离术.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治疗28次(6例进行了第2次,1例进行了第3次),隔离静脉68根,肺静脉62根,上腔静脉6根,在房颤心律下消融58根,62根肺静脉中54根达到消触终点.平均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20±18)min和(32±9)min.平均随访(5.0±2.3)个月,示13例无房颤发作、2例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75%.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5.
近来一些研究认为V_4R和V_1导联ST段抬高是右室缺血的征象,而未涉及右胸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导联变化的关系。作者研究了运动所致的右胸导联ST段变化并与其他导联对比,以进一步评价右胸导联ST段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引导介入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实用价值.方法对1例施行了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继发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钮扣状伞封堵器行封堵术,对4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行闭堵术.取胸骨旁四腔切面和大血管根部短轴切面,引入球囊导管,测定房间隔缺损口的大小,引导和确定封堵器安放的位置,监测封堵器开放及封堵缺损口后血流左向右分流的情况.结果术中超声测量的房缺直径比球囊导管测得的伸展直径要小于2~3 mm.封堵器安放成功者4例,未成功者1例.成功的4例术后随访示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未见明确左向右的残余分流,二尖瓣、三尖瓣功能未受影响.结论只要多切面多角度测量房间隔缺损口的大小和监测封堵伞的安置位置,经胸超声探查可基本满足介入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引导和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局部电压电位(LVPs)在标测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7例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标测消融靶点时LVPs出现率以及在窦性心律、室性心律失常时LVPs与V波的位置关系。结果47例均消融成功,平均消融(8±6)次。有效消融靶点与无效消融靶点局部心室激动时间分别为(-28±8)ms和(-24±7)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靶点腔内图发现LVPs 47次(81.0%),无效靶点腔内图发现LVPs 22次(6.9%),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2例,复发者在第1次消融时靶点部位腔内图均未见LVPs,再次消融时成功靶点均标测到LVPs。LVPs判别有效消融靶点的阳性预测值为68.4%,阴性预测值为93.1%。结论在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中,LVPs可能是成功消融靶点的特征之一,标测LVPs有利于提高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8.
冯金忠  骆合德  吴峰 《心脏杂志》2009,21(4):598-599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罕见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右偏,其发生机制公认为是分支参与的折返.  相似文献   
69.
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甲双胍是应用广泛的降糖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具有磺脲类药物同样的降糖效果,主要是抑制糖异生和肝糖分解,加强外周肌肉组织和肝组织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或受体后环节而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利用;特别是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不致于导致胰岛功能的衰竭,并且尚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及减轻体重,其主要副作用是乳酸酸血症。已往的研究选择的病例多为中年或中老年患者,作者观察了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应用组织追踪(TT)和组织同步成像(TS I)技术评价冠心病(CAD)左室心肌纵向收缩位移和同步化运动的特点。方法应用TT和TS I获取20例CAD患者和26例正常人的左室心尖长轴、心尖二腔和心尖四腔切面,测定并比较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 s)和收缩期正向达峰时间(T s)。结果CAD患者TT和TS I检出的心肌异常节段与冠脉造影证实或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CAD患者的D s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T s测值延长,各节段之间的T s均值差异增大(71.48~182.00m s,P<0.05或P<0.001);以基底段D s<9mm,中间段<5mm和T s>180m s为异常室壁节段的标准,其准确性分别为62.00%和54.17%,敏感性为52.63%和39.44%,特异性为74.42%和75.51%。结论TT和TS I能较好地评价CAD患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时的位移变化和同步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