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目的检测正常大鼠肝脏不同部位胆管细胞胆汁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用酶消化辅助机械分离方法获得SD大鼠胆管组织并分为大、小胆管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大鼠胆道系统顶侧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和基底侧有机溶质转运体α(OSTα)表达,分析其定位及分布的差异。结果 ASBT表达于胆管细胞顶侧胞膜,IBABP表达于细胞浆,Ostα表达于胆管细胞基底侧胞膜。ASBT和IBABP主要表达于大胆管上皮细胞,大胆管组织中ASBT和IBAB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胆管组织(P〈0.05);而Ostα则同时表达于大胆管和小胆管上皮细胞,其表达量在大、小胆管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管细胞对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发生于大胆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纳入调查PD-1/PD-L1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总生存期(OS)、无瘤生存期(DFS)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项符合条件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PD-1的表达与HCC患者的OS无关(HR=0.78, 95%CI:0.31~1.97,P<0.05),但与DFS显著相关(HR=0.38, 95%CI:0.24~0.58,P<0.01);PD-L1的表达与HCC患者的OS显著相关(HR=1.64, 95%CI:1.26~2.15,P<0.05),但与DFS无关(HR=1.48, 95%CI:0.88~2.49,P>0.05)。PD-1/PD-L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D-1/PD-L1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具...  相似文献   
13.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源性慢性胰腺炎(BCP)的病因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997年1月-2007年1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确诊的BCP患者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2~57岁,病程2~9年.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其胆汁中淀粉酶的含量或胰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观察胰胆管合流方式,测量其共同通道的长度.本组41例全部首选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13例患者接受胆胰分流外科手术(BPS).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强度,出院后采用电话询问及定期医院复查的方法进行随访.结果 41例中,32例发现存在胆胰反流的证据.EST手术成功治愈8例;行BPS手术的13例均获成功,达治愈标准者12例.结论 胆胰反流可能是BCP的重要原因.BPS手术可应用于EST治疗失败的BCP病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高龄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6月于该中心就诊并接受该技术治疗的41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首先在B超引导下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随后扩张窦道,最后行胆道镜取石。结果 41例患者中37例成功治愈出院(90.2%),2例(4.9%)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2例(4.9%)病情缓解拔管后出院。主要并发症是出血(4.9%)、肠瘘(2.4%)及胆瘘(2.4%)。随访患者1例结石复发,1例出现消化不良。结论 该方法治疗高龄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多发骨折的临床诊治原则及救治经验。方法对247例下肢多发性骨折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疗效优良172例,差15例。结论对多发性骨折患者,在病人生命安全有所保障的条件下,最好尽早行稳定有效的手术复位内固定,同时应根据开放骨折类型选择不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胰体癌既往一般采用胰体尾(脾)切除及附加受累脏器切除^[1-3]。我们于近2年对3例可切除的胰体癌施行保留胰尾的胰体切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均采取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进行取石,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术后第2 w B超复查结石取尽率,术后1年复查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及胆囊结石复发。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55 min,平均住院时间4.2 d。术后第2 w B超检查结石取净率100%,术后1年复查胆囊收缩功能和胆囊壁厚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年胆结石复发6例。结论经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无肝期耐受门静脉血流阻断的最大安全时限,为临床肝移植术提供依据。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阻断40 min组、阻断35 min组、阻断30 min组、阻断25 min组及完全转流组各10只,按照前期研究方法制备门颈静脉转流下自体肝移植动物模型,分别阻断门静脉40、35、30、25和0 min。观察大鼠在体肝脏持续低温灌洗保存期间、恢复肝门血流后大体形态变化及胃肠道淤血情况;大鼠术后一般情况及1~7 d存活情况、总存活率。结果①各组肝脏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期间体积均无明显变化,转流期胃肠道颜色红润、未见淤血,肝脏冷灌注后质软、色泽呈均一土黄色;阻断门颈静脉转流管5 min后开始见胃肠道轻度淤血,其后随门静脉阻断时间增加,胃肠道和脾脏淤血更加明显,肠系膜静脉曲张更加严重;门颈静脉转流管开放后约4 min胃肠道颜色恢复红润,脾脏色红润、质地变软。②术后大鼠精神差、无活动能力(尤以阻断40 min组、阻断35 min组、阻断30 min组为著),约4 h后可站立,24 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③术后1周阻断40 min组、阻断35 min组、阻断30min组均出现死亡,且随门静脉血流阻断时间缩短大鼠死亡数降低;阻断40 min组、阻断35 min组、阻断30 min组、阻断25 min组及完全转流组总存活率分别为20%、30%、70%、100%、100%,前三组均显著低于后两组。结论大鼠无肝期耐受门静脉血流阻断的最长安全时限为25 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成都军区总医院2004年至2008年符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序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经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治疗组患者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2年,对照组患者除不用服药外,其余护理、饮食等与治疗组相同。术后2年复查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统计胆结石症状和胆囊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保胆取石术均获成功。术后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胆囊壁厚度差值、胆囊收缩功能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治疗组结石复发明显减少(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胆囊结石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抗氧化剂——氢气生理盐水(hydrogen-rich saline,HS)对大鼠创伤性胰腺炎(traumatic pancreatitis,TP)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胰腺炎组(TP组)、生理盐水处理组(TP+NS组)和HS处理组(TP+HS组),其中80只分4组,观察各组7 d生存率;另有24只大鼠同上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12 h取胰腺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观察细胞因子、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变化。结果 TP+HS组术后7 d生存率明显高于TP+HS组(P<0.05);术后TP+HS组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TP+NS组轻;与TP+NS组相比,TP+HS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明显下降(P<0.05);术后TP+HS组与TP+NS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无明显改变。结论 HS能降低组织中炎性因子,减轻大鼠胰腺损伤,是一种治疗TP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