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在中国西南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鼻咽癌高发区内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与T1遗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的相关性。方法病例与对照研究这些酶的遗传多态性(GSTM1和GSTT1零基因型),鼻咽癌总数为127例,对照207例。结果GSTM1和GSTT1零基因型的频数在NPC患者中较高,差异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鼻咽癌是广西最常见癌症,GST酶与多种环境致癌物的解毒相关,同合子缺失GSTM1和GSTT1与数种癌相关,生鼻咽癌危险性已知与环境因素如吸烟和EB病毒感染相关联,我们的结果提示GSTM1和GSTT1缺失多态性与增加鼻咽癌易感性相关,若两种解毒酶基因同时缺失对鼻咽癌易感受性意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解毒酶基因gstM1和gstT1的空白基因型(null)与黄曲霉毒素B1(AFB1)相关肝细胞癌(HCC)的易感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广西地区AFB1高污染区140例HCC患者和536例对照人群的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gstM1-present基因型和gstT1-present基因型为HCC保护基因型,而二者的null基因型为HCC风险基因型,其校正OR值(95%CI)分别为2.07(1.20~3.57)和1.44(0.85~2.45);②在同时有gstM1和gstT1两个基因缺失的个体中其患癌风险比单一缺失者大(校正OR=2.43,95%CI:1.19~4.97);③gstM1-和gstT1-null基因型与AFB1暴露程度在HCC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从中低度至高度AFB1暴露时,其校正OR值(95%CI)分别升高达12.76(5.38~30.24)和7.82(3.61~16.90)。结论解毒酶基因gstM1和gstT1多态性与HCC易感性相关,二者的null基因型均增加患HCC风险,二者同时出现时患HCC风险更为明显;gstM1和gstT1的null基因型在HCC发病中与AFB1暴露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氧化-抗氧化系统以及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等多角度探讨香烟烟雾对大鼠机体的影响.方法采用香烟烟雾刺激Wistar大鼠,选取2,4,12,24,48周等时点进行样本取材,其中肺支气管粘膜上皮c-fos、ras、c-myc、p53基因所表达的蛋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并分别采用TBA比色法、邻苯三酚一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法、Griess比色法,对红细胞、血浆、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肺组织匀浆等样本中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肺支气管粘膜上皮c-fos基因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ras、c-myc、p53基因所表达的蛋白阳性率较低;MDA、LPO、NO水平有持续升高的趋势,而SOD活性下降(P<0.05).结论长期香烟烟雾刺激大鼠,可导致氧化-抗氧化系统与NO水平调节失衡,以及肺部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调控异常.  相似文献   
34.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桂西南黄曲霉毒素(AFB1)高污染区109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并与相应病例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HCC中p53蛋白阳性率高达68.8%(75/109),p53蛋白表达与病人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无关(P>0.05)。说明在AFB1高污染区,p53基因突变是HCC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在HCC病例中,HBsAg阳性率为84.2%(85/101),其中同一病例p53蛋白及HBsAg均为阳性者占57.0%(58/101),而HBsAg阳性、突变型p53蛋白阴性者为26.0%(27/101)。表明HBV仍然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但HBV的致癌机制具有多样性,并非均引起p53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35.
胃腺癌发病可能与DNA损伤修复能力有关[1].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F( 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XPF)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途径中的重要成分.XPF基因多态性(如RS744154)可能与一些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膀胱癌、肺癌等有关[2-4].本研究分析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扫描电镜研究6个病人的菌株和18只银星竹鼠中分离的菌株.透射电镜研究3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肝脾组织.马尔尼菲青霉的帚状枝为双轮生,对称或不对称,呈放射状向四周散开,孢子链长而弯曲,散开或纠缠在一起.温度性双相性是马尔尼菲青霉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征,但其菌丝相向酵母相的转变要3周以上,经过一个多节短棒状或畸形的过渡期,注意不要过早地决定为单相性青霉.马尔尼菲青霉在体内主要位于巨噬细胞内,只有巨噬细胞受破坏才暂时游离于细胞外.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PTP的资料,将影像学(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10例SPTP中,女9例,男1例.结果 10例病变均为单发,位于胰头5例,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2例,胰尾部1例,异位1例.影像学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平扫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信号,3例钙化灶;10例肿瘤均有包膜.增强扫描后,2例动脉期见肿瘤血管影,各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均呈渐进性强化.2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胆管及胰管扩张.结论 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具有包膜的囊实性肿块,可伴出血、钙化,实性部分及包膜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测定血清ALB、GLO水平。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的分期。结果:(1)血清ALB和A/G比值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负相关(r=-0.405,r=-0.400,均P〈0.00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356,r=-0.271,均P〈0.01);(2)血清GLO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0.221,P〈0.05),血清GLO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3)G、S在〈2与≥2之间血清ALB水平和A/O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LB、GLO水平和A/G比值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在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时血清ALB水平较GLO水平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9.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one of the maincancer killers,the incidence rate of which is5~40/1,000,000per year.Clinic-epidemiological evidencesuggests AFB1exposure is the most cause[1].However,the exact mechanisms of AFB1hepatocarcinogenesis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Recently,there is agrowing realization that genetic constitution is of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individual’s susceptibility toHCC.Thi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may result frominhe…  相似文献   
40.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桂西南黄曲霉毒素(AFB1)高污染区109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并与相应的病例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HCC中P53蛋白阳性率高达68.8%(75/109),P53蛋白表达与病人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无关(P〈0.05),说明在AFB1高污染区,P53基因突变是HCC中非常普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