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依据形态特征对海南省常见白蛉种类进行分类,确定该地常见白蛉的种特异分子特征。方法利用诱虫灯法,于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每月在海南省海口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猪圈、鸡鸭圈或人房等环境,2017年8月在三沙市宿舍周围的院落、废弃的猪圈等环境通宵采集白蛉,统计白蛉数量。随机挑取白蛉样本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别,对应标本提取基因组DNA,测定和分析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序列,确定种特异的分子特征。对采自海南省三沙市的白蛉应用种特异分子特征鉴定种类,并探讨其分类地位。结果在海口市共捕获白蛉377只,隶属于2属4种,即贝氏司蛉、应氏司蛉、鳞胸司蛉和施氏白蛉;白蛉全年均有活动,密度高峰出现在6、11月。4种白蛉的mtDNA Cytb基因序列在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6,在我国分布的9种(5种为网络下载)白蛉间的差异范围为0.112~0.219。应用mtDNA Cyt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在三沙市采集的白蛉均为贝氏司蛉,与海口市贝氏司蛉间的遗传差异最大为0.049。结论白蛉在海口市全年均有活动,有2个密度高峰;确定了海南省常见4种白蛉的mtDNA Cytb基因分子特征;基于分子特征的贝氏司蛉已出现群体分化。  相似文献   
82.
为更新和补充辽宁省按蚊多样性的本底资料,笔者对2008年在辽宁省5个地点采集的按蚊进行形态和PCR分子鉴别,并随机抽取已鉴别的和未获鉴别的样本,进行rDNA-ITS2序列测定和分析.本研究共鉴别了168个个体,均为赫坎按蚊种团成员种,分别是中华按蚊(n=14)、雷氏按蚊(n=4)、八代按蚊(n=113)、比伦按蚊(n=2)和克莱按蚊(n=35).  相似文献   
8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疫情^([1-4]),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飞沫、直接接触和气溶胶传播^([5])。环境消毒是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的关键环节^([6]),为达到理想的环境消毒效果,不仅需要消毒学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因地制宜掌握操作技能。然而,在大规模疫情防控的检验下,消毒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使得消毒误区的问题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4.
该文综述了基于分子特征的白蛉群体遗传结构、近缘种鉴别和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的研究现状,列举了所应用的分子标志,依据研究内容选择适合的分子标志仍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多重PCR法鉴定蚊胃血来源。方法依据常见蚊吸血对象(人、牛、猪和犬)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多重PCR法,并应用该法检测现场按蚊标本。结果应用多重PCR法共检测249只按蚊,血源来自牛和猪的共91只和63只,未检出吸人血按蚊。立即处死并干燥保存的现场按蚊标本检测成功率最高,为92.50%。结论多重PCR法鉴定蚊胃血血源快速、灵敏,结果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86.
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对蚊虫的防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蚊虫吸食人血、传播疾病 ,疟疾、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都由蚊虫传播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长期以来 ,人们使用各种方法控制蚊虫 ,其中化学杀虫剂对蚊虫效果好、持续时间长 ,一直占主要地位 ,但长期使用后蚊虫可产生抗性 ,并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天然产物特别是从植物源的生物活性物质中寻找替代化学杀虫剂的物质 ,已发现有些植物体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在蚊虫防制中具有明显效果 ,并有对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等特点。研究防制蚊虫的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 ,并阐明…  相似文献   
87.
背景 跌倒既可直接造成伤害,又可导致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状态,继而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灵活性和独立性。已有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然而,二者的因果关系并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关系,以期为跌倒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8年7—9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的子队列中1 692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跌倒数据。根据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90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02例)。根据近1年(2015—2016年)跌倒发生次数将老年人分为无跌倒组(0次,1 316例)和跌倒组(≥1次,376例)。比较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一般资料(2016年第1次随访数据),无跌倒组与跌倒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认知功能和跌倒的关联。结果 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跌倒组与跌倒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后,HDS-R得分≤21.5分情况〔OR=1.36,95%CI(1.01,1.84)〕、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6,95%CI(0.94,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77,95%CI(0.66,0.91)〕与跌倒有关(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后,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7,95%CI(0.95,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81,95%CI(0.69,0.96)〕与跌倒有关(P<0.05)。结论 女性、文盲、目前没有婚姻伴侣、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跌倒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时,认知功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及早识别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有利于跌倒的预防。  相似文献   
88.
湖北钉螺多态微卫星DNA位点筛选和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湖北钉螺的微卫星DNA序列,筛选多态的微卫星DNA位点并分析其特征。方法应用湖北钉螺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与生物素标记的(AAT)17、(GA)25、(CCT)17、(CA)25等10个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富集、浓缩、克隆并测序,构建微卫星DNA库。挑选合适的微卫星DNA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扩增钉螺样本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多态性。结果获得湖北钉螺微卫星DNA序列205条,GenBank注册登记号GU204044~GU204248,其中完整重复序列74条,占36.10%;非完整重复序列102条,占49.76%;复合重复序列29条,占14.15%。设计合成的20对微卫星DNA位点引物中,经鉴定显示1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结论分离建立了湖北钉螺微卫星DNA序列库,为湖北钉螺群体遗传、种群溯源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89.
目的应用微卫星DNA分子标志阐明我国大劣按蚊(广义)群体的遗传差异水平。方法研究样本包括经分子鉴别的大劣按蚊(海南省实验室品系和海南省毛阳野生群体)和大劣按蚊D种(云南省江城和云南省勐腊野生群体),扩增10个多态的微卫星DNA位点,用Arlequin软件分析和计算相关指标。结果对89个大劣按蚊样本进行微卫星位点的扩增,等位基因数范围为1~32个,平均值为3.60~25.20,并非所有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呈现多态性。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范围分别为0.49~0.72和0.36~0.58,两者在海南省群体中均为最低。成对群体间的FST值为负值或很小,提示群体间未出现遗传分化。分级AMOVA计算结果显示,大劣按蚊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03.29%,种内变异为负值(-3.97%),种间变异仅占总变异的0.67%。结论大劣按蚊与大劣按蚊D种内和种间遗传差异均非常小,微卫星DNA的变异主要在个体间。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群体的遗传分化现象。方法 应用RAPD-PCR技术研究我国辽宁,四川和河南3省5个代表点的嗜人按蚊自然群体和江苏省实验室群体共52个样本的遗传多态现象,依据59个RAPD等位基因座进行分析。结果 嗜人按蚊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5.8%-71.2%,平均61.58%,期望杂合度为0.163-0.256,平均0.224;分别用Wright(Fst),Lynch和Milligan(Fst),Weir和Cockerhan(θ)的方法计算固定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24,0.198和0.281,其相应的Nm分别为0.9,1.0和0.6,可见嗜人按蚊的基因流水平极低,致使群体产生了分化;嗜人按蚊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性为0.0287-0.1397,属种内变异,聚类图显示,辽宁省的3个群体与其他群体分为两枝。结论 辽宁省的嗜人按蚊群体与其他分布地的群体已出现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